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合广州中新知识城综合管沟的建设实践,介绍了KS1路综合管沟消防设计方案,并分析了其不采用自动灭火系统(如水喷雾、气体灭火等)的主要考虑因素,为后续综合管沟消防系统的设计及综合管沟消防技术规范的制(修)订提供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建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2):193-195,203,17,18
广州亚运城市政道路建设了8.7 km综合管沟。该文结合其设计特点,详细介绍了亚运城综合管沟纳入管线、断面选择、平面布局、节点设计,以及附属的消防、通风和监控系统等方面的设计经验,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深圳市光明新区华夏路综合管沟的建设,分析了综合管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国内发展缓慢的原因,阐明了综合管沟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综合管沟设计的重点、难点,介绍了综合管沟重要节点及附属设施的设计,对综合管沟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岛高新区综合管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管沟(共同沟)是国内逐步推广的市政基础设施形式,结合青岛高新区综合管沟的设计,介绍了综合管沟断面、总体设计、附属设施、结构设计及运行管理系统的方案,并探讨了设计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该文结合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综合管沟工程,阐述了综合管沟的优点、设计原则、设计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谈城市综合管沟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综合管沟工程,主要阐述了综合管沟的优缺点、设计原则、设计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董茂强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371-372,377,30
综合管沟作为一种新型的市政构筑物,以其众多的优点在全国各地都开展了规划和建设。为保障投入使用综合管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该文从构筑物、消防及排水系统、电气及照明系统、通风及空调系统、综合监控及通信系统、养护作业安全及突发事件处置和文档管理等几方面制定了养护维修的技术要求,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综合管沟工程建设及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对地下市政管线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往的地下市政管线敷设方式灵活性、安全可靠性、优越性等都受到了严峻挑战,地下市政管线的综合管沟是解决地下市政管线问题的发展方向。该文结合国内外综合管沟建设的实例,探讨了综合管沟的结构形式、设计内容和原则、优越性和技术经济性等,并展望了国内综合管沟建设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扩容越来越普遍,在改扩建道路的同时越来越多地要求将市政管线收集起来,统一纳入综合管沟方便管理。该文介绍了在尽量不破坏原有地下管线的情况下大尺度埋深综合管沟的设计实例,为改建道路的同时进行综合管沟建设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王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8):244-246,251
综合管沟全称为"综合管线共同沟",以矩形箱涵的形式作为各种管线安装布设的载体,避免了今后增设管线对道路的开挖,方便维护管理。综合管沟相比常规箱涵有路线长、沟槽深、结构尺寸变化大等特点,沟槽支护体系的设计及施工必须充分考虑到上述特点。该文介绍了中国上海2010世博会园区综合管沟沟槽支护体系的设计与施工情况,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道路交通的日新月异。与此同时,隧道交通也迅猛发展,随着公路隧道的大规模建设,隧道数量、交通流量、危险品运输量都日益增多,公路隧道内火灾的危险将会呈上升的趋势,而隧道的消防安全问题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该文以降低隧道火灾风险为目的,通过对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特点、危害及起因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一些有助于改善大连路隧道安全水平的建议与措施,以期达到"以防为主,消防结合"的隧道火灾预防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隧道火灾烟气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隧道火灾的特点,运用场模拟的方法,利用商业CFD软件PHOENICS3.5对一工程实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纵向通风速度下,该公路隧道火灾烟气的浓度场、温度场等的蔓延规律,为研究烟气的流动情况和制定疏散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并提出了控制火灾、满足火灾救援和人员疏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隧道火灾可能毁损隧道衬砌支撑,造成隧道坍塌。通过对热损分布关系进一步了解,有助于在灾前提高材料的防火性能设计,并在灾后较精准的预测其损害范围,进而降低修缮成本。以往的研究都采用个别式热损试样准备法,无法准确预测没有试验数据的结果,故本研究提出连续热驱试样准备法,从而得出连续性的试验数据。本研究研析水泥砂浆受连续热损后,其拉力强度及破裂韧度与温度的相互关系。藉由试验结果,除可获得较为精确的预测方程外,并以Log Log交点法得到相对合理与准确的临界热损温度(540~550 ℃),以期为隧道火灾防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低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对隧道初期火灾发展和传播的抑制效果,在云南省昭会高速公路邱家垭口隧道内开展低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实体火灾试验。通过隧道内有关温度场和烟气场的测量,对低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在隧道火灾中抑制和扑灭火灾、降低火场温度以及净化火源附近空气的能力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隧道风速不大于3 m/s的情况下,低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开启后,火焰得到控制,火源附近的温度迅速降低,CO体积分数达到峰值后快速下降,O2体积分数在试验过程中始终保持在21%左右,能够确保公路隧道的消防安全和人员逃生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高海拔与低海拔公路隧道火灾燃烧特性的差异,掌握高海拔隧道火灾烟气控制临界风速计算方法,给高海拔隧道防灾通风及人员疏散设计提供参考,建立1∶16的缩尺寸移动式水平模型隧道试验台,对海拔高度为504、3 297、3 544、4 103、4 446 m的5个地点开展隧道火灾热释放率试验研究,并采用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和量纲分析,对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火灾热释放率工况下水平隧道内烟气控制临界风速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油盘尺寸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火灾热释放率明显减小,燃烧时间显著增长,当海拔超过3 000 m时,高海拔地区隧道稳定段火灾热释放率仅为海拔504 m隧道火灾稳定段热释放率的60.9%。隧道火灾临界风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其表现出2种典型变化规律:火灾热释放率大于30 MW时,海拔高度对临界风速影响较小,同一火灾热释放率下,海拔5 000 m时隧道内临界风速较海拔0 m时提高了不到2%;火灾热释放率小于30 MW时,海拔高度对临界风速的影响显著增强,且随着热释放率的减小影响不断增大,当火灾热释放率分别为5.73、12.67 MW时,海拔5 000 m隧道内临界风速较海拔0 m时分别提高了26%和13%。基于高海拔隧道火灾热释放率及隧道火灾临界风速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典型双车道高海拔隧道火灾烟气控制临界风速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志刚  林巍 《隧道建设》2017,37(6):717-721
港珠澳跨海集群工程海底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运营期设置有主动与被动的双重防火系统。结合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的主要技术特点,提出防火设计中热释放率、火灾次数、耐火等级以及采取防护措施后构件的主要耐火指标。依据工程防火的具体实施条件,通过综合比较,沉管结构防火设计采用防火板直接覆面方式,沉管接头防火采用由刚性防火板与柔性防火隔断共同组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层防护系统。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公路隧道自动喷淋消防系统采用单种消防检测报警系统对车辆移动火灾不能快速响应及准确定位的局限性,分析了隧道中央监控系统CCTV事件检测报警的特点,提出了在中控室增设"远程多线制硬启动"方案,采用多种消防检测手段及辅助设施报警方式,由消控室自动/人工启动对应防火分区的喷淋阀组实现快速精准灭火。  相似文献   

18.
防火与抗火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该文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与研究成果的分析与对比,总结了国内外结构抗火研究的现状,介绍了基于计算的混凝土结构抗火设计方法,并且对火灾荷载与等效曝火时间、构件截面温度场分析、高温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等重要内容进行了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刘雪勇 《隧道建设》2012,32(4):464-466,473
上海长江隧道是当时世界上直径最大的盾构隧道之一,为保证其在火灾下的抗火安全性,从隧道结构设计、烟道板耐火设计、耐火混凝土配制、混凝土耐火性能评价等角度对隧道混凝土烟道板抗火性能进行研究。通过耐火试验对混凝土烟道板的抗火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隧道混凝土烟道板具有良好的抗火性能,耐火极限不低于30 min,火灾损伤评级为中度损伤(Ⅱ),符合隧道耐火设计要求,对提高隧道在火灾条件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人员安全疏散的观点研究特长隧道横通道间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隧道的消防设计应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横通道作为隧道的安全地带,其间距的设置在人员安全疏散中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雪峰山隧道为工程实例,阐述了一种计算横通道间距的方法,并简述了该方法的应用。首先根据特长隧道火灾特点,从人员安全疏散的观点出发,模拟分析特长隧道4种不同火灾场景下的典型自然疏散过程,并运用火灾模拟软件FDS计算不同火灾场景、不同横通道间距情况下的危险时间,然后与相应的包含人员疏散行为特征的疏散时间相比较,得出最适宜的横通道间距,并分析其经济性。其方法和结论可为特长隧道消防系统的设计、紧急疏散方案和引导指挥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