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不同的闭塞分区长度和司机反应距离,分析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下移动闭塞相对于准移动闭塞的列车追踪间隔差异。结果表明列车运行时速在120 km以下时采用移动闭塞能显著缩短列车追踪间隔,但需同时考虑司机反应距离对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移动闭塞条件下“闭塞分区”呈现出“移动”和“长度变化”的特征,其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较固定闭塞系统更加复杂。本文建立了移动闭塞系统区间通过能力的数学模型,对区间通过能力与列车追踪运行速度、跟驰车距和列车性能等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就关鍵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运行控制与行车组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算铁路客运专线闭塞分区长度与列控系统的符合性,设计基于列控车载设备制动曲线的高速列车牵引计算平台。采用HTML,CSS,JavaScript,Vue.js,Node.js和Koa等Web技术进行开发,使用MySQL作为后端数据库,构建B/S架构应用平台,包括基础数据处理、列车运行仿真、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闭塞分区检算和统计分析5个功能模块。其中,列车运行仿真模块为牵引计算平台的核心,由线路信息、列车动力学模型、列控车载设备制动曲线算法和速度控制组成;列控车载设备制动曲线算法具备列车超速防护功能,根据移动授权和列车速度距离信息生成允许速度和制动指令,实现列车运行仿真的闭环处理。选取京沪高速铁路列控工程数据和CRH3A型动车组参数进行列车牵引计算,得到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验证闭塞分区设计长度满足列控车载设备制动距离要求。结果表明:该平台可用于闭塞分区长度符合性检算,从而验证闭塞分区设计与列控系统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4.
CBTC系统简介 移动闭塞系统的意义 城轨交通中列车控制系统经历了固定闭塞、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几个发展阶段,移动闭塞系统通过车载设备和轨旁设备实时、连续地双向通信.缩短了列车前后的安全距离.闭塞分区的概念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的两个绝缘节之间的距离.而是代之以列车占用区域,这个区域是移动的也是经过优化后最小的.  相似文献   

5.
依托大秦铁路,研究重载铁路移动闭塞系统架构.根据移动闭塞原理,设计重载铁路移动闭塞系统架构.详细介绍系统架构设计要点、重载铁路既有信号系统实现移动闭塞功能需新增的关键技术和设备,以及基于列车位置追踪的移动闭塞安全功能.在重载铁路既有线引入移动闭塞系统,可以提升大秦铁路乃至我国重载铁路货物运输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普速铁路按固定闭塞方式组织列车追踪运行的控车模式不同,高速铁路由于装备了CTCS-2/3级列控系统和调度集中设备,故采取以车载信号作为行车凭证、按一次连续速度模式曲线监控高速列车运行的控车模式.基于高速铁路的这一控车特点,综合考虑列车的长度、运行速度、常用制动距离、安全防护距离、车站作业时间和闭塞分区长度等影响因素,借鉴普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给出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4种追踪间隔时间和7种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为制定规范和统一的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计算办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陆伟  崔妍 《中国铁路》1994,(6):14-17
根据目前铁路运输向高速和重载方向发展的趋势,提出重点进行研究的几个课题:(1)对接技术,包括定点对接和移动对接,提高列车挂的安全性和效率;(2)追踪技术,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防止尾追、冲突、侧撞等大事故的发生;(3)移动闲塞,取消地面固定闭塞分区,利用列车间最佳距离的闭塞界线,实现移动闭塞运行,增加运营密度。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参考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计算的新思路,即将列车在车站的停站作业虚拟为列车在一个长距离闭塞分区内运行,分别求解固定闭塞和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此方法消除了列车停站作业对于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的影响,只需计算列车区间追踪间隔时间来确定线路通过能力。此外,利用这种虚拟化处理方法,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采用快慢车模式时快车越行慢车的问题,给出越行站位置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求解快慢车模式下的线路通过能力,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铁路货运量的逐年提升,三显示自动闭塞追踪间隔日益不满足运输需求,朔黄铁路对安全防护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阐述朔黄铁路移动闭塞系统技术的基础上,将既有信号系统和移动闭塞信号系统进行适应性分析对比,通过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定位、列车卫星定位、列车完整性检查、行车许可计算、重载列车安全制动模型、技术站发车能力和ATP与LKJ不停车切换技术,得到适用于显著提高朔黄铁路运输能力的信号系统,提升了我国在重载铁路移动闭塞核心领域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有问必答     
《铁道知识》2006,(2):39-41
什么是闭塞,分为哪几种类型 铁路线路以车站(线路所)为分界点划分为若干区间,为了提高线路通过能力,在自动闭塞区段又将一个区间划分为若干个闭塞分区。列车在Ⅸ问(分区)内运行的特点是:列车的运行速度高,质量重,制动距离长,  相似文献   

11.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简称列控系统)是铁路安全运输的关键,也是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我国西部铁路受自然条件限制,对列控系统提出轨旁设备少、维护工作量小、运输效率高的需求,因此研制了适用于西部铁路、具备移动闭塞功能的新型列控系统。介绍新型列控系统的研究背景、设计原则、主要功能结构与工作模式,重点分析系统采用的多源融合列车定位、列车完整性检查、站区一体化控制、移动闭塞等7项创新技术,并提出系统后续发展完善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通过对大连快轨3号线续建工程线路平、纵断面条件分析,结合线路通过能力要求和信号设备的类型,按照线路运量要求进行列车模拟牵引计算,通过模拟牵引计算结果,设计出适合大连快轨3号线续建工程列车安全运行的运输能力和合理的区间分界标位置.研究结论:通过模拟牵引计算,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79 km/h时,最大制动距离为657 m,考虑必要的安全距离,本线最大的闭塞分区长度取700 m即可满足要求.在开发区站附近,考虑列车的折返要求和列车运行速度,最小闭塞分区长度取200 m即可满足要求.在采用固定闭塞方式条件下,信号设备速度码分级应与列车运行速度相一致,不能限制列车的正常运行,从而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朔黄重载铁路移动闭塞系统的特点和技术要求,对重载无线闭塞中心(R B C)系统进行研究,实现以移动闭塞方式为重载列车计算行车许可.重载RBC针对重载列车长度长、制动性能弱等特点,研究适应重载列车的列车辅助定位、列车筛选、行车许可保持、固定闭塞与移动闭塞间不停车切换等功能.通过朔黄铁路现场试验,验证重载RBC系统各项...  相似文献   

14.
制动距离限值是列车(包括机车、车辆)制动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布置信号机、确定闭塞分区长度的依据;制动系统的性能决定列车的制动能力,轮轨黏着允许限度及车轮和闸瓦的制动功率极限限制了列车的制动能力;制动距离限值、铁路通过能力及以上几个方面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互相制约.  相似文献   

15.
货运列车重载和提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2种情况下的列车制动距离都将较目前技术条件下的数值有很大变化,对闭塞分区划分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不同牵引质量的重载列车和不同速度货运列车的制动距离,研究这2种方式对既有线闭塞分区划分的影响,及其对既有线闭塞分区长度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的运输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装备CTCS-2/3级列控系统,采用准移动闭塞方式。CTCS-4级列控系统取消轨道电路,通过地面和车载设备共同完成列车定位,能够实现移动闭塞,进一步缩短行车间隔。但是,我国高速铁路一直基于轨道电路实现列车占用检查,干线铁路也未有取消轨道电路的列控系统运用。通过分析现阶段CTCS-4级列控系统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TCS-3级列控系统的高速铁路移动闭塞实现方案,并阐述该方案的系统总体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方案中列控地面子系统综合利用列车位置报告和轨道电路信息,保证了移动闭塞的运输效率。同时给出了一种移动闭塞方式下行车许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建模和运营场景进行验证,为我国高速铁路移动闭塞的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货物列车紧急制动距离延长对通过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0 km/h货物列车紧急制动距离从1400 m延长到1600 m,相应的常用制动距离也要延长,这涉及信号机布置、列车操纵、车轮踏面损伤、对通过能力影响等许多方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问题。本文首先检算了120 km/h货物列车不同条件下的紧急制动距离和常用制动距离,根据制动距离确定闭塞分区长度,根据闭塞分区长度采用牵引计算的方法确定追踪列车间隔时间,从而判定紧急制动距离延长对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同时,还采用牵引计算的方式确定紧急制动距离延长前后的列车停车附加时分,计算停车附加时分延长对通过能力的影响程度。认为120 km/h货物列车紧急制动距离放宽到1600 m后,闭塞分区计算长度要增加70 m,这对新线信号机布置有重要影响,既有线不满足要求的,需要限速,或者改造。同时还造成货物列车90 km/h初速时紧急制动距离超过800 m,新车和既有货车的制动率不一致,当新旧车混编时会加剧列车纵向冲动。因此建议对《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这一条款的修订应慎重。  相似文献   

18.
列车监控装置制动模式曲线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论述了列车监控装置制动模式曲线的概念,制动模式曲线计算参数的选择,客货列车在自动闭塞区段应当采用的速度监控模式,提出了篡夺劝闭塞分区长度限速的概念,通过计算确定了采取速度分级控制时列车通过黄灯,绿黄灯的合理限速,指出一定的闭塞分区长度甚至对绿灯也有一定限速。  相似文献   

19.
铁路重载运输、组合列车这些在国外普遍运用的扩能措施,由于我国的运营管理、机车车辆设备、信号制式与区间分区方式而不能在国内推广,制约了铁路运输向多样化发展。因此如何在既有线路、现行闭塞分区状态下推广国外的先进经验,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是科研工作的重点。通过参加重载组合列车遥控系统与旅客列车速度分级控制系统研制工作的体会和经验,提出了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引入移动闭塞概念的基础上,比较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的技术差异,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方法,推导出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对两者进行仿真计算及分析。可知,列车以相同的速度运行,列车安全间隔越大,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比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缩短得越多;列车安全间隔距离一定时,列车的运行速度越大,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和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越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