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东交通》2007,(6):11
12月22日,随着沉箱底梁露出水面,在水中沉睡800多年的“南海Ⅰ号”成功出水。“南海Ⅰ号”出水成功平稳后,“华天龙”上浮吊完全脱钩,由“重任1601”半潜驳承载“南海Ⅰ号”,再由拖船拖往36海里外的阳江市海陵岛的新家“水晶宫”。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自底向上逐一生成舱室的分舱方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提出了一种自顶向下的船舶参数化分舱方法,利用舱壁位置参数与内壳折点位置参数驱动生成分舱理论面,再用分舱理论面切割主船体,利用非流形造型技术及其布尔运算生成舱室.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只需舱壁位置与内壳折点信息,即可进行参数化分舱,避免了大量舱室型值信息的输入,降低了舱室定义的复杂性;通过非流形造型记录了分舱时的过程信息,修改模型时只需对这些信息重组即可,实现了分舱模型的快速重塑.可见,该方法能够快速实现船舶分舱与舱容计算,为船舶三维参数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晋代"八槽舰"复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槽舰”是晋代跟随孙恩海上起兵的卢循建造的,其特点是利用水密舱壁将船体分隔成8个船舱。即使某个舱破洞淹水,船体仍可保证安全和不致沉没。水密舱壁是中国古代造船术的重大技术创造,对世界造船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文中根据文献记载,对船舶尺度、型制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八槽舰”的总布置图及结构图样。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出口瑞典的17600dwt多用途散货船舱盖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各项性能指标,特别是该舱盖系统的基本结构、舱盖尺寸、功能及液压系统。该舱盖系统是由折叠式露天甲板舱盖、吊式二甲板舱盖、吊离式贮盖舱舱盖、吊式抓斗舱舱盖四部分组成,其特点是每一货舱设有可移动的二甲板,此二甲板板舱盖可用克令吊吊离,并且可堆放在横舱壁内或相互叠放在一起,充分利用了横舱壁内的空间,可以实现多品种少批量干散货的装载,同时还能携带集装箱,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是目前中小型造船企业着重开发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针对游艇的初次检验进行图纸审查的过程中,对游艇的破舱稳性和水密舱壁布置进行了一般性研究,总结出游艇的一些特点。通过比较MCA、RINA、ABS、CCS各船级社对游艇破舱稳性的不同要求,给相关结构图纸审查带来直观的参考。最后分析说明了游艇检验规范中指向的SOLAS公约中破舱稳性计算公式的原理,更好地进行特定船型的船舶检验。  相似文献   

6.
技术先进并领先于世界各国的中国帆船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宋、元、明代出土古船的剖析,我们才对中国帆船各项技术的微观细节逐渐有所了解。例如通过对泉州湾宋代海船、宁波宋代海船、宋代南海一号、在韩国出土的元代新安海船,还有对在蓬莱、象山出土的明代海船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对中国帆船的龙骨、舱壁与外板结构、帆装与舵叶的形式、锚具的特点等细节才有所认识,对中国帆船的航行性能、施工工艺的先进性才有所认知。更了解了中国古船早在宋代就发明和实际使用了减摇龙骨,在元代就实际使用了在当代船舶才使用的被动式减摇水舱等等。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12号线地下两层沙浦地铁车站为例从车站总体设计方案、断面形式、结构构件拆分、构件主要连接节点、防水设计5个方面分别进行装配式地下车站相关内容研究;创造性的提出了“碰锁节点”及万向螺栓安装臂设备,解决了预制构件连续施工不中断,快速化施工问题。该研究成果成功解决了明挖法拱形无柱装配式地下车站装配化设计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内置式调整水舱属于耐压液舱,而耐压液舱是耐压结构中最复杂的结构.参照前苏联的“耐压液舱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方法”,设计了单壳体潜艇的内置式调整水舱的新结构形式,确定了主要参数,并在耐压液舱承受与舷外水相等的压力时,对内置式调整水舱区域的耐压船体、耐压液舱壳板、实肋板等结构进行了有限元计算.  相似文献   

9.
高速三体船连接桥在极端载荷下易发生破坏.文中运用可模拟材料非线性、大应变和追随力的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时使用了合适的单元类型和网格尺寸.横向载荷包括横弯弯矩和横扭弯矩,对横弯和横扭极限强度进行分析.对影响横向强度的敏感性构件进行分析,证实横舱壁对提高横向极限强度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舱壁打孔对舱壁本身振动性能的影响,以环肋圆柱壳作为舱壁的边界,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舱壁在不同参数(圆形孔的大小、位置、数量,舱壁厚度,激励力方向)下的均方法向速度级,得到了不同工况下舱壁的均方法向速度级的频率响应曲线,并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舱壁上圆形孔的大小、位置,以及数量对舱壁振动均存在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舱壁厚度和激励力方向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工程中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圆形孔大小、位置、数量,以及舱壁厚度来达到控制舱壁振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结构工厂化生产,找到可靠、实用、经济的预制装配式结构连接方式,提出了预制装配式部分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概念,进行了六个预制装配式部分钢骨混凝土节点试件的低周往复试验,并与四个相同工况的钢筋混凝土试件的承载力、裂缝和破坏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制装配式部分钢骨混凝土试件的承载力约为普通钢筋混凝土试件的3倍,符合“强节点弱构件、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理念,说明预制装配式部分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承载能力优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接可靠,是实现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施工的可行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
蓬莱3艘古船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晓春 《海交史研究》2006,(2):1-19,插1-插2
2005年在蓬莱水城清淤工程中发掘出3艘古代沉船,其中明代战船呈瘦长流线型,15个水密舱,应是宋朝"刀鱼战棹"的改进和发展.其他两艘古船为韩国古船,是中国第一次发现的外国古船.韩国古船使用木栓(长槊)、木钉(皮槊)连接船壳板,是韩国古船的独特技术.此外在韩国古船上还发现龙骨补强材、水密舱壁、肋骨、桅座、艌料等中国造船技术,说明蓬莱韩国古船是中韩古代造船技术交流的珍贵文物.  相似文献   

13.
对南昌地铁1~4号线车站基坑地层条件和支护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将赣江河流阶地分为典型的Ⅰ类(上覆约20 m厚河流沉积层、高地下水位)和Ⅱ类(约30 m厚河流沉积层、低地下水位)二元结构地层及相应的支护体系.然后,对Ⅰ类地层中地铁2号线丁公路南站和1号线珠江路站、Ⅱ类地层中的3号线振兴大道站分别开展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和地面沉...  相似文献   

14.
以38万吨超大型矿砂船为计算对象,通过对舱段三维有限元结构建模方法、线外水压计算方法、舱内货物压力的计算方法以及端面施加弯矩等技术,形成了一种的超大型矿砂船舱段结构有限元强度校核的计算方法和评估体系,得出了船体甲板、外板、舷侧和舱壁等主要结构的应力,并真实地预报船体结构应力集中的区域,作为判断船体结构强度提供依据.也为后续的加强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双体抛石工程船结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结构有限元程序对一艘现有驳船改造为双体专用抛石工程船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多工况的应力和变形的计算与分析,不仅给出了双体工程舱的总体应力和变形分布规律,还对连接桥和驳船体相连接部位的局部应力分布和应力集中进行了分析,为双体抛石船的片体改造设计和连接桥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冠名火车     
火车诞生伊始,便冠有美名。1825年在连接英国斯托克顿和达林顿的世界第一条运营铁路上,行驶着斯蒂芬森设计的“旅行号”火车。此后,“火箭号”火车在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上向世人展示了铁路与火车的魅力和风采。无论是“旅行号”还是“火箭号”,都代表着人们对新技术的追求和速度的渴望。这些火车的冠名不仅形象,又相当“时尚”,对人们认识和接受铁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值模拟的薄壁构件碰撞性能研究及焊接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LS-DYNA的显式有限元方法对4种典型车用薄壁构件进行正碰碰撞仿真,根据所得的变形模式、冲击力、速度等一系列特性参数,分析了其吸能规律,比较了不同构件耐碰撞性能的优劣,为车辆耐碰撞性能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对焊点的仿真进行了讨论,分析了连接失效对碰撞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装配式桥梁技术以其施工速度快、节能环保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套筒灌浆连接方式是目前装配式工程上应用较多的钢筋连接方式。目前关于装配式桥梁中套筒灌浆连接、金属波纹管灌浆连接及现浇构件连接的力学性能比较试验相对较少。本文以无锡某快速化改造工程中主线高架桥项目为依托,选择4 组立柱进行连接力学性能试验,对其位移、钢筋应变、破坏模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于金属波纹管灌浆连接及现浇构件连接,套筒灌浆连接具有更好的延性和极限承载力。同时套筒灌浆连接的极限承载力均优于其他两种连接,也验证了套筒灌浆连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南海神庙是岭南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端于广州的历史见证,更是广州对外交流、商贸往来和传播友谊的文化窗口.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复航广州、国家元首拜祭南海神庙是一次比较典型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表达了两国人民对海洋文化的热衷与敬仰,续写了中瑞、粤瑞之间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针对曲线纤维变刚度复合材料层合板在高速列车壁板结构轻量化设计中的广阔应用前景,研究了弹性、黏弹性变刚度复合壁板在亚音速流场中的气动弹性稳定性问题. 首先,基于Mindlin厚板理论和势流流动理论分别描述壁板结构变形和亚音速气动力,根据虚功原理和有限元法建立了曲线纤维变刚度复合材料弹性/黏弹性壁板的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模型,进而采用复模态理论求解复合材料变刚度壁板发散临界速度;在验证方法正确性和收敛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壁板关键参数等对复合变刚度壁板发散失稳特性的影响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与直线纤维壁板相比,通过调整曲线纤维路径可以实现壁板的发散临界速度50%左右的提升,有效增强壁板气动弹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