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德尔菲法的路面不平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我国汽车路面谱数据库,需要路面不平度的相关信息.为此,在江苏省道路基本情况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并选择公路技术等级、公路使用年份和路面铺装情况作为预测路面平整度的自变量.采用德尔菲法对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并用试验验证其可靠性,从而确定了铺装类型、技术等级、道路使用年份与路面平整度之间的定性关系,建立了路面行驶质量指数分布图.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路面平整度的评估效果明显,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马颖  段虎明  石锋 《公路》2012,(9):218-223
介绍了路面不平度和国际平整度指数。详细论述了国际平整度指数的计算方法,其中内容包括测量设备、计算模型以及基于实际道路测量数据的计算实例。根据模糊聚类、层次划分的方法挑选出华北地区典型道路,对典型道路进行测量、计算得到国际平整度指数。对典型道路各路段的国际平整度指数进行统计分析,获取了华北地区道路路面平整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并分别按照技术等级、行政等级、铺装类型进行了分析,掌握了各种等级、类型道路的平整度状况和国际平整度指数分布区间。通过处理、分析得到的华北地区道路路面不平度特征数据可为汽车行业、公路行业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因素,选择公路技术等级、公路使用年份和路面铺装情况作为预测路面平整度的自变量.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论证了因素选取和调查数据的有效性,然后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模糊化,选择适合的隶属函数,建立了多路输入和一路输出的模糊推理系统,并且得到了系统的输出曲面,从而论证了系统的合理性,为迅速方便掌握大范围路段平整度分布提供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该文探讨了通过建立驾驶员对汽车行驶质量的主观评价来间接地反映路面平整度状况的方法.在对江苏省道路基本情况调查和分析基础之上,利用驾驶员主观评价、模糊聚类和层次划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平顺性试验路段的选择, 并进行了平顺性试验.试验结果与驾驶员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为建立中国汽车道路路面谱数据库而进行的典型道路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全服务水平用来描述道路的交通安全状况和道路为交通参与者提供交通安全服务的一种质量指标.为了客观评价低等级公路路段的交通安全状况.提出了路段安全服务水平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路段安全服务水平的因素,选取线形、路侧危险度、交通量、货车比例及大小车速度差作为评价指标,将路段安全服务水平划分为4个等级,建立灰类白化函数,确定相应阈值,运用灰色聚类评价法评价路段的安全服务水平.应用灰色聚类法评价实际低等级公路路段的安全服务水平,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模糊聚类分析在沥青路面养护路段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农家萍  张肖宁 《中外公路》2006,26(3):119-122
划分路段是进行路面养护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将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养护路段划分中,为路段划分提供了一种数学手段。文章介绍了几种模糊聚类法的优缺点,运用传递闭包法分析了实际路面数据,并尝试用F-统计量确定最佳聚类水平α。  相似文献   

7.
根据广东省某高速公路路面状况调查结果,研究不同路面病害的形式及分布规律.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全路段进行划分,得到典型路段路面病害基本状况类型,并基于统计学原理,对左右轮迹带出现车辙的差异性做了重要研究,分别分析车辙与路基沉陷、裂缝与路基沉陷尤其是车辙与裂缝的相关性,得到主要病害分布规律及基本成因.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科学、简便,为公路养护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汽车道路谱标准现状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谱是研究路面不平度的重要手段与方法.通过对道路谱的研究,可以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及操纵稳定性等.现有的ISO/TC108 SC2N67与GB/T 4970-1996存在着路面不平度分级范围过广,可用分级覆盖率低,功率谱拟合表达式及等级划分方法与现有路面铺装状况不相符,路面不平度的采集处理精度过低等问题.现在道路谱研究已经朝着路面不平度重构,室内道路模拟实验及虚拟车辆试验,开发高精度的路面采集设备,对路面不平度进行高精度的处理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调研汽车使用路况,真正了解现场路面信息,研究了基于国际平整度指数(IRI)的路面等级便捷识别与划分方法。建立IRI识别路面等级的数学模型,通过道路模拟试验结果进行有效性验证,构建通过样车简配传感器方案及等里程分割方法识别路面等级及其里程分布,结果表明,基于IRI识别路面等级结果与功率谱密度数据吻合良好,所有的技术方法能够快速获取路况及其分布的信息,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中外公路》2021,41(4):64-69
为研究井周路面病害特性及路面平整度模型,对济南市经十东路、新泺大街、天辰路、雪山路总计600处检查井及井周路面展开病害调查,分析病害特性,测试经十东路井周路面及常规路面平整度,基于谐波叠加法构建井周路面及常规路面平整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检查井及井周路面病害以检查井沉陷及路面裂缝类为主;井周路面病害区域半径一般为0.4~0.8 m;检查井沉陷量一般为0~10 mm,检查井上、下行处沉降差导致的坡度差一般为-1%~1%;经十东路上,常规路面平整度标准差、国际平整度指数、最大间隙值、行驶质量指数和路面功率谱密度分别为0.6 mm、1.02 m/km、3.0 mm、95.2和9.0×10~(-6)m~2/m,路面行驶质量评价为优,平整度等级为A;而井周路面相应指标分别为6.2 mm、10.3 m/km、35.0 mm、4.5和41.0×10~(-6) m~2/m,路面行驶质量评价为差,路面平整度等级为B,井周路面平整度状况明显比常规路面差。  相似文献   

11.
对公交IC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为公交客流分析提供重要依据。文中针对一票制IC卡数据信息不完善的缺陷,结合公交其他运营信息,利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公交IC卡数据的匹配技术,并给出应用于匹配技术的实例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有很强的实用性,为得到准确、实时且连续的公交客流信息提供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螺栓装配技术中扭矩法与转角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可控螺纹联接技术的机理,对扭矩法和扭矩/转角法两种拧紧工艺进行了分析与比较。通过对在两种不同拧紧工艺下影响螺纹联接装配的实质——螺栓的轴向预紧力的分布和散差的比较,并结合生产实践进一步论证了扭矩/转角法拧紧工艺在发动机关键螺栓联接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公路隧道病害的多样性、实时性与不确定性,以乘积标度为主观赋权方法,以基于熵与最大熵原理的熵权法作为客观赋权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主客观综合权重分析方法——综合赋权法。该方法既考虑专家经验及病害作用机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又以数学熵的方法根据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客观赋权,并将其加权平均得到隧道各病害指标权重。将该方法应用到山王庙隧道与六甲洞隧道中,其评价结果与单独利用乘积标度法及熵权法确定的评价结果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当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诊断结果差距较大时,该方法可起到数值优化作用,使诊断结果更倾向于隧道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4.
基于荷载传递法,考虑桩侧土体软化特性,提出一种单桩沉降预测的简化算法。采用内接三折线模型模拟桩侧阻力与桩土剪切位移间非线性关系及软化特性,采用双曲线模型模拟桩端阻力与桩端位移的非线性关系。根据桩侧及桩端荷载传递模型,利用简化递推方法可由桩端位移获得桩顶沉降。给定一系列桩端位移,即可绘制单桩荷载-沉降曲线。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上述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朱力  田海光  袁勇 《隧道建设》2014,34(3):243-248
盖挖顺作法、盖挖逆作法和盖挖半逆作法这3种工法的选型决策不仅需要考虑工法的可行性,还需要考虑工期、经济性以及社会效益等因素。为了得到3种工法选型决策的评价体系,以青岛五四广场地铁车站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地铁车站进行3种工法的选型研究,得到盖挖半逆作法为该地铁车站的最优工法,结果符合实际工程经验;通过对有限元计算结果和现场施工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盖挖半逆作法表现良好,为最优推荐工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道理路线方案优选的传统方法在各方案经济技术和环境指标出现交叉不易确定最优方案时,本文将层次分析法用于路线方案比选优化中,建立了优化模型,并结合某路段的路线设计方案比选为实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方法在各方案定量与定性指标出现交叉时难以评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结合沪宁高速公路硕放枢纽工程G匝道桥钢箱梁顶推施工情况,简要介绍钢箱梁顶推法施工方案和监控方案。  相似文献   

18.
微型钢管桩工程应用中尚未形成合理的设计理论和实用设计计算方法,多依赖工程类比进行设计。基于等效法将微型钢管组合抗滑桩群与岩土体作为一个柔性抗滑挡墙,介绍了微型钢管组合抗滑桩的一般设计步骤,并结合某工程对微型钢管组合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对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从20世纪以来,混凝土就已成为房屋建筑、桥梁、水利、公路等现代工程结构的主要材料,混凝土原材料、生产工艺、品质也在持续提升,针对结构混凝土的质量检验评定方法也在不断地进步。然而完美中仍存在不足,常规方法是采用同步成型尺寸为150mm×150mm×150mm的试件标准养护测试其强度,作为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判定依据,但试件受制作环境、制作方法、养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仍不能完全体现实际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真值。虽然无损方法能做到一定程度的验证,但结构混凝土质量出现怀疑时,仍不能作为评定依据。采用结构上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式能直接体现混凝土质量,虽然对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但该评定方法直接有效且真实可靠。利用某结构混凝土实体芯样强度数据为依据,针对目前国家及行业各种规范中对钻芯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评定的不同要求进行比对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