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个性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呼唤,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有独立个性有创新精神的具有社会性的人,教育个性化实际是将学生培养成独立的人而非去克隆千人一面的教育产品。教育创新应发展个性化教育,是由创新与教育的本性所决定的。创新的过程是一种个性化的思维建树过程。真正有成效的教育必须是个性化教育。当今发展个性化教育的主要障碍在于:轻素质教育重应试教育及生硬的教育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思想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二十一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民族振兴的迫切需要。学生的在校教育,是人生发展中十分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坚强体魄的奠基时期。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正处在形成、提高、发展的关键期。学校教育必须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合格的跨世纪人才。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兴趣、合作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如何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1世纪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伴随21世纪的到来,我们将步入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需要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科教学,从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抓起,从小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5.
政治课创新教育是指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近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周征 《资厂科技》2001,(1):66-69,2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劳动者就业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而观察能力极大地影响着其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观察力对学生来说,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通过观察,学生首先获得感性知识,为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观察,能在别人不以为然、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现象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智慧教育背景下,为更好地推进高职教育发展,培养创新型教师至关重要。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教师自身创新能力的匮乏两方面阐述智慧教育背景下培养高职创新型教师的必要性,从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专业技术修养的提升、教育观与师生观的创新及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的构建等方面,探究高职院校创新型教师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8.
在人才的教育培养过程中,素质培养是我们所倡导的,在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上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两均强调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本透过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活动,探索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它要求人们具有创新精神.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型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竞争.为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通过组织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创新性素质,进而为他们成长为能对社会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实现这一任务,本文拟从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党和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作了科学、精辟的阐述,进一步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国家发展为目的,构建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体系.我们要顺应形势,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进一步促成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当前大力提倡供给侧改革的经济形势下,分析徽商精神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大力宣传徽商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适当运用学徒制进行实践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郑州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二七精神”逐渐成为郑州人的精神脊梁,它不仅仅是一种精神财富,更是助推郑州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结合郑州弘扬“二七精神”的现状,寻求制约弘扬“二七精神”的原因,探索弘扬“二七精神”的新力量、新途径、新领域、新资源,提出发挥自身功能、铭记二七英模、拓展宣传途径、创新交流模式、加强青少年教育、组织社会共建等创新发展策略,使“二七精神”得到更快更好发展,真正成为郑州人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数学教育历史变革的认识,分析目前高职高专数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法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情感教育,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个方面谈了个人对高职高专数学教育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鉴于目前影响河南省高职外语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如何与时俱进探索高职外语专业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便成为相关从教人员直面的课题。本文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成果为范例,立足服务中原经济区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生产第一线,遵照岗位流程,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探索解决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系列问题,发掘高职外语专业顺应市场、满足市场人才需求的潜能与前景。  相似文献   

15.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核心,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关键。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瓶颈和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的"六方联动"措施,旨在促进高校更好地整合各类资源,加快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建构,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铁道工程学报》2006,(2):F0002-F0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同时,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国现行科技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科技大发展韵要求,还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之处。一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社会公益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尤其薄弱。三是科技宏观管理各自为政,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四是激励优秀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机制还不完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适应提速客车安全和重载管理要求为重点,以提升企业内在动力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局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和谐路局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全路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铁路科技工作,分析当前铁路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2010年铁路科技工作重点任务,动员全国铁路科技工作者以“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精神和作风,攻坚克难,创新发展,进一步为铁路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给中小学音乐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必然给为中小学培养教师的师范类院校的音乐教育带来强烈的震撼。教师音乐教育应从加强学生人素质培养、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注重学生音乐教育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进一步突出音乐专业的师范性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铁道工程学报》2006,(2):I0001-I0001
2 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建设一支稳定服务于国家目标、献身科技事业的高水平研究队伍,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希望所在。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和人才分流等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精干的科研机构,国家要给予稳定支持。充分发挥这些科研机构的重要作用,必须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健全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一要按照国家赋予的职责定位加强科研机构建设。要切实改变目前部分科研机构职责定位不清、力量分散、创新能力不强的局面,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形成优势学科领域和研究基地。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要发挥行业技术优势,提高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解决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基础科学、前沿技术科研机构要发挥学科优势,提高研究水平,取得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二要建立稳定支持科研机构创新活动的科技投入机制。学科和队伍建设、重大创新成果是长期持续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