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营调度、调度集中和列车运行控制等系统在中国高速铁路上的广泛应用,使中国铁路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研究国外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最新成果,提出了中国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与列车运行一体化的构想,并对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信号系统作为高速铁路的神经中枢,是保障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高速铁路信号系统对列车运行控制(简称:列控)与行车指挥的智能化、协同化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阐述了高速铁路列控与调度指挥一体化的设计理念,介绍一体化系统应实现的基本功能,对系统架构、子系统架构及系统接口进行设计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压缩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的总晚点时间、编制高质量的列车运行调整计划,建立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模型,运用矩阵描述高速列车运行调整中的相关概念,以列车到发线数量、列车追踪时间间隔、列车停站时分等作为高速列车运行调整的约束,以列车在各站的到达的总晚点时间最少为优化目标,构建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模型。在分析基本差分算法差分策略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三角差分策略的高速铁路运行调整差分算法,给出详细的计算步骤。以京广高速铁路实际列车运行数据进行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算法的高效性、精确性。本文提出的基于新的改进的差分策略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国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发展情况和国外几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速铁路控制系统的发展,列车运行检测的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丰富,列车检测技术也更多地涉及了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其进一步的发展必将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性、舒适性、能耗效率和机车维修维护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目标-距离速度控制模式普遍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列车控制的背景下,本文针对高速列车运行性能的要求,将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运用到高速铁路ATP中,对列车速度进行控制。控制系统以闭塞区间为单位,建立高速列车速度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模型。在闭塞区间内,利用车-地通信将控制所需信息发送至列控中心;根据所得信息,通过预测控制算法得到从当前位置到闭塞分区出口的列车速度自动防护曲线并确定列车运行方式和控制策略;在每1个通信周期内,利用滚动优化和误差校正进行速度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的高速列车ATP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国内外相关铁路列车运行辐射噪声测量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试验数据与现场测试经验分析成果,研究并提出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辐射噪声关键测量参数测量量和测量点位的选取建议:(1)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辐射噪声测量量应选择LAeq,Tp;(2)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辐射噪声测试中,以距轨道中心25.0m、距轨面高度3.5m和距轨道中心7.5m、距轨面高度3.5m两个测点作为标准测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仿真验证与人员培训实验平台设计。依据管控一体化思想,在分析高速铁路行车特点的基础上,设计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一体化仿真实验平台的结构和功能。该平台可实现列车运行计划编制—列车运行计划调整—半实物沙盘列车实时运行仿真全过程的科研验证和实践教学模拟操作的相关功能,并将铁路行车仿真技术领域直接延伸到列控层,能够满足半实物仿真环境下,高速铁路行车调度新理论的实践验证和调度员及学生业务培训需求。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路基上道岔的铺设质量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影响,板式无砟道岔铺设施工中,道岔板铺设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技术.通过对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南站路基上道岔板铺设技术的研究,系统总结了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找平层及底座施工、道岔板粗铺和精调、自密实混凝土灌筑等成套施工技术,介绍了各工序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0.
自动驾驶(ATO)技术对列车运行曲线的控制为多目标控制,按照控制优先级自高至低依次为:准点运行、舒适度、节能运行。列车运行的准点率以及节能性能评估已有相关的标准或明确的方法,但针对高速铁路自动驾驶系统舒适度检测的标准和方法还未形成。因此需要建立评判标准、开发专用的测量系统,以实现高速铁路自动驾驶曲线对旅客乘车体验的影响量化检测,从旅客舒适度的角度来判断该曲线的合理性,为评判和优化高速铁路ATO的驾驶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设置合理的调整策略是保证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质量的重要条件。本文介绍综合评价不同调整策略的关键技术,并利用列车运行组织模拟实验系统,对多种运营条件下的列车运行调整策略进行模拟分析,为优化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提供了方法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仿真实验系统,在已定的列车运行调整原则和模式的基础上,对高中速列车共线混行模式下的列车运行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一系列仿真结果数据和结论,为我国高速铁路运营模式的确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线铺画是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基础,具有多约束性、高度复杂性等特征。综合考虑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停站时间、追踪间隔时间、车站发车与到达时间域等安全制约因子,以列车总旅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基于高中速混跑模式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线铺画模型,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高速铁路列车运行线铺画算法;设计了计算机铺画列车运行线仿真系统,并通过具体的实例来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归纳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模式,从列车开行密度、周期化运行规律、列车运行区段确定、动车组选型等方面分析国外高速铁路列车开行特点;在分析国外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方案特点后,提出我国可以借鉴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列控仿真系统可重用性、可扩展性及可组合性的目标奠定底层基础,提出将列控系统分为控制器和控制对象,即列车控制策略和列车运行基本环境,在列控仿真系统中将控制器和控制对象分离设计。通过总结不同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的共性特征,将线路拓扑结构、列车模型和驾驶模型作为列车运行基础环境的3部分,采用元模型思想形式化描述列车运行基础环境的3部分,设计了基础线路数据库与仿真线路拓扑结构映射的关键算法和列车运行规则。采用高速铁路线路数据实现了列车运行基础环境,结果表明:所做研究在满足列控仿真平台需求的基础上,达到了列控仿真系统平台运行基础环境通用性目标。  相似文献   

16.
正GSM-R系统作为我国高速铁路通信的基础装备,不仅实现了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还承载了列车运行控制的数据通信,满足包括CTCS-3级列控业务在内的铁路应用业务安全可靠性需求,成为GSM-R系统建设的关键。影响GSM-R系统承载铁路应用业务安全可靠性的关键参数主要有最小可用接收电平、电波传播特性等指标。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行车组织具有高速度、高密度的特点。在高速铁路区间设置一定数量的渡线,能增加对晚点列车运行调整的灵活性。根据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模式,讨论了在高速列车晚点和中速列车晚点两种情况下高速铁路利用区间渡线组织列车越行的方案,量化分析区间渡线在晚点列车运行调整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铁路在既有线提速、高速铁路、装备现代化、高原铁路、重载铁路等方面实现重大跨越。从既有线提速、新建高速铁路、客运枢纽、高速列车及在建高速铁路等方面介绍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成就;从工程建造技术、动车组技术、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及系统集成与运营管理技术等方面阐述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成果;论述中国高速铁路通过大幅提高客运能力、释放既有线货运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对中国高速铁路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速铁路规模大,设备种类多,运输环境复杂,需结合我国运输市场的需求和特点,形成符合实际需要的运输组织模式。从高速铁路设计建设和运用管理、技术标准、高速列车控制方式、运输组织模式等5个方面总结高速铁路技术特点,重点分析我国高速铁路运输组织的技术体系,从列车运行图编制、行车指挥、跨线列车运行、合理安排行车与维修等方面论述我国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决策特点的基础上,针对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的传统优化模型在求解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相邻且存在冲突列车所在的位置为状态,行车调度员可采取的调整措施为行动,列车加权总晚点时间为调度员采取行动所获得的报酬,构建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的马氏决策过程模型;分析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决策过程最优策略的结构,给出采取列车顺晚开行和越行调整等行动的最优策略条件,基于列车的越行矩阵、到开时刻矩阵、最小停站时间矩阵和区间标准运行时间矩阵的定义,采用极大加代数和矩阵推算列车到发时刻,并据此设计模型求解的策略优化方法。结合某高速铁路区段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给出的模型和策略优化方法能取得较人工调整方法更好的优化效果,较数学模型优化方法可提高求解效率,从而验证了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调整的马氏决策过程模型和策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