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高速公路合流区为主线与匝道交汇处,是引起高速公路交通问题的主要瓶颈区域.为研究高速公路合流区处的通行能力,分析出通行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车头时距,并将双Gamma分布概率密度函数与主线外侧车头时距相联系,得出其拟合性较强的概率曲线;利用积分的思想对合流区汇入量进行了模型确定,并以实测数据对其拟合效果进行验证,得到其合流区的最大汇入量,与实际汇入量进行对比,认为计算结果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2.
3.
高速公路上匝道合流区通行能力经验模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研究了合流区外测车道不同位置车头时距、交通量的变化规律, 分析了高速公路上匝道合流区的通行能力, 运用回归技术和统计方法, 建立了主路外侧车道交通量的实测经验模型, 总结出车头时距的实测经验分布为变阶数的Erlang分布。运用间隙接受理论分析了匝道车辆在高速公路合流区汇入主路的运行状态, 最终建立高速公路上匝道合流区的通行能力模型, 它是主路交通量、匝道交通量、匝道车辆临界间隙、随车时距及加速车道长度的函数。结果表明计算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该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薛行健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95-99,120
讨论了城市快速路匝道合流区汇入车辆的车辆折算系数(PCE)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基于上海市快速路实测数据,从匝道车辆汇入主线的过程分析出发,考虑各类车型车身长度、车辆性能和主线外侧车道车头时距分布等因素对车辆汇入主线的影响,根据间隙接受理论和不同主线流量下各类车型的匝道汇入能力,建立了匝道合流区汇入车辆折算系数模型,并给出了在充分加速汇入和停车汇入两种汇入模式下PCE的建议值。研究表明:PCE值与汇入模式和主线外侧车道流量有很大关系,其与主线外侧车道流量呈正相关性,在同等主线外侧车道流量下,充分加速模式较停车汇入模式的PCE值小;在计算匝道合流区通行能力时不应对汇入车辆的PCE简单的取一定值。 相似文献
5.
运用交通流理论对高速公路入口处的交通流特征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控制由匝道进入高速公路的车流流率,可避免在匝道接点处产生车辆的阻塞。 相似文献
6.
高架道路上匝道通行能力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高架道路上匝道连接区通行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交通流特性分布及相交车流认定技术,建立了上匝道通行能力计算的“间隙-接受”理论模型,为高架道路匝道定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城市干道交织区内大量的车辆交织将严重降低道路的通行能力,本文根据车辆交织行为及各汇入车道交通量的不均衡性,提出了交织区合流车道信号控制方式.采用交织折减系数,建立了车道控制下的交织区实际通行能力计算模型;随后,以交织区内实际通行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交织区内交织比例和相位控制方案为约束条件,提出了合流车道最优信号配时模型;最后以实际数据进行验证,汇入控制的实际通行能力与模型计算结果的误差仅为2.44%,验证了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的有效性.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高峰期间汇入交通量的增加,交织区内存在大幅度的通行能力骤减,采用分车道信号控制后,交织区的实际通行能力与实际过车数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可接受间隙和交通需求——通行能力控制模型,得出匝道交通量与匝道连接点上游干道交通量在各级服务水平上的对应关系,并讨论了匝道入口控制,对匝道连接点最大服务交通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合流区作为港区集疏运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匝道和主线车道的关键节点。其通行能力的大小往往影响着匝道、主线的运行情况。区别于传统的建立在对城市道路基础上的车辆折算系数,在实测交通数据的基础上,对合流区的车型按照车辆对道路的占有率分成4种车型,并且分析这4种车型形成的车头时距特征,以此推出车辆折算系数计算模型,进而计算合流区的理论通行能力值,最后通过标定参数的VISSIM仿真对合流区进行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快速路实测数据和微观仿真数据,从交通流基本图、交通流状态空间传播、匝道与主线流量关系和车道横向分布特征4个方面对比了匝道合流区与基本路段的交通流特征.结论表明:由于匝道车辆汇入的影响,匝道合流区与基本路段的交通流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城市快速路的规划、设计、管理和控制中都应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1.
苏嘉杭高速公路装备的数字传输、全程监控的技术水平全国领先。通过监控系统实时采集高速公路运行现场的交通数据和信息,以实现对交通运行的优化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益,减少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介绍苏嘉杭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构成、功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兴郭路跨苏嘉杭高速公路桥梁使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转体施工,大大减少了对高速公路交通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该桥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入口合流区域安全性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流区域是高速公路常见的事故多发区域,车辆在该区域行驶时,易引起跟驰风险和变换车道风险.本文以临界加速度作为依据,结合驾驶员对向后加速度的生理心理效应,提出跟驰风险指数和变换车道风险指数的计算方法,用于定量描述单起交通行为的风险大小.最后提出平均行车风险值的概念,用于评价合流区域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4.
合流区域是高速公路常见的事故多发区域,车辆在该区域行驶时,易引起跟驰风险和变换车道风险.本文以临界加速度作为依据,结合驾驶员对向后加速度的生理心理效应,提出跟驰风险指数和变换车道风险指数的计算方法,用于定量描述单起交通行为的风险大小.最后提出平均行车风险值的概念,用于评价合流区域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四车道高速公路不能满足交通需求迅速增加的状况,对四车道高速公路改为准六车道的优势、技术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对准六车道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的研究,认为准六车道高速公路可以在节约土地的基础上,较大地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对促进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为提高多车道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智能网联车辆合流安全性与通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的换道策略和一个时间离散的车辆轨迹优化模型,以进行协同汇入控制;以普通单向三车道高速公路匝道合流区为研究对象,将合流区及其上下游路段划分为4个区域,并对关键的提前换道区和协同合流区分别进行交通控制;在上游提前换道区,基于最小安全跟车间距和速度效益的换道规则,将部分主线外侧车道、中间车道的车辆在合流区上游提前换道至内侧相邻车道,以此减轻合流区外侧车道的交通压力,提高合流效率;在下游协同合流区,选取合适的周期时长,以周期内合流车辆行驶速度最大为目标,不固定合流点,规划合流车辆的纵向行车轨迹,引导匝道车辆在周期结束后汇入主线,实现协同合流;利用SUMO和Python仿真验证提出的协同汇入控制方法,并进行临界跟驰车头间距的敏感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与无控制自然合流相比,提出的协同汇入控制方法在不同的交通需求水平下能使车辆平均速度提高4.9%~21.1%,平均延误降低29.9%~56.5%,且不会出现停车现象;与先进先出合流控制相比,在高匝道交通需求水平下能使车辆平均速度提高3.4%~9.6%,平均延误降低22.9%~39.4%;较低的临界跟驰车头间距可以更好地提高合流区通行效率,且在主线交通需求水平较高时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李平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26(B10):110-113
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2005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万km,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如何保证高速公路持续、稳定的运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应用目标持续性评价的理论方法对渝长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有助于确保项目在运营期内提高质量的运输服务. 相似文献
19.
李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Z1):110-113
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2005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万km,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凸显,如何保证高速公路持续、稳定的运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应用目标持续性评价的理论方法对渝长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分析,有助于确保项目在运营期内提高质量的运输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在实地调研得出道路平均每车道通行能力随着车道数的增加而边际递减的基础上,参照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得出考虑换道的车道交通流动力学模型.采用特征线分析法得到该模型的解析解.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了边际递减的原因和递减的规律.并运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学解释的合理性,得出换道频率的增加是通行能力递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