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邵祎 《中国水运》2014,(8):283-284
文中通过对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理论和误差分析,结合实际施工现场条件采取一系列减少误差的措施,利用全站仪三角高程代替常规水准仪高程放样,节省了人员和仪器设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精灵4 GNSS RTK辅助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在山区航道免像控航摄数据处理的应用研究,阐述了免像控航摄数据处理成果高程精度的误差来源和特征,运用虚拟像控航摄数据处理成果和免棱镜全站仪测设高程检查点共同建立航摄高程数据二次处理改正格网,生成了高精度航摄成果,以满足《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 131—2012)地形高程精度的规定,为解决地质灾害滑坡体免像控航摄测量方案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介绍,对中间法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原理和误差改正进行了公式的推导和分析,论证了三角高程代替四等水准的可行性,通过具体工程实例验证了中间法三角高程可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其能有效补充不具备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条件的区域获得同等高程精度的高程数据,且其操作方法简便高效,能满足日常测量需要。  相似文献   

4.
针对航电枢纽工程建设中无法实施传统跨江(河)水准测量的高等级高程控制测量的问题,开展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实践研究。介绍三角高程测量技术的原理,分析三角高程测量误差影响因素,并提出误差削减措施。以犍为航电枢纽高程控制网测量为研究案例,采用徕卡TS50测量机器人,选择适宜的观测时间窗口,验证全站仪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跨江(河)水准测量的可行性。实践表明该方法行之有效,能满足二等水准测量规范限差要求。研究成果对后续大型水运航电枢纽建设中的高等级高程控制测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丽娟 《水上消防》2023,(12):10-12
由于传统水利工程测量应用技术测量高程误差大,高程拟合效果差,为此研究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控制激光扇面在水平旋转方向上的夹角大小,并将坐标系进行转换后对测量系统进行标定。计算信号传播路径中的对流层延迟量,消除观测值噪声,得到卫星轨道中的精准数据。运用空三测量的方法完成摄影图像的解析,建立所拍摄工程的三维模型。计算测量图像的边界距离地面水平距离,根据无人机飞行过程中覆盖重叠度,调整摄影的倾斜角度控制曝光,多次重复测量并对数据进行校准完成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测量的公共点高程误差均在3 m之内,符合预期标准,能够精确测量高程的变化范围,实现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较好应用。  相似文献   

6.
多波束测深系统是一套由多种传感器组成的复杂测量系统。与传统的测深系统相比,其测量过程复杂,因而误差来源广。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使用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实际经验,对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全过程的主要误差来源进行梳理并总结其影响结果,以便在测量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减小这些误差的影响,从而提高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工程施工过程中高程测量工作极其重要且工作量大,传统的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从作业环境、资源投入及精度控制方面均存在各自的不足。局域高程电子测量方法可实现对待测点放置手持测量器、通过接受区域内基站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利用空间三角计算便可求得待测点高程数值,从而实现了高程测量的快捷与精准。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由于竖直角的观测精度不高,特别是受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使得它的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由于对大气折光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且随着全站仪的广泛应用,三角高程测量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很快发展起来。本文对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的一般原理以及影对向法观测方案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水下构筑物高程测量方法是使用水准仪或GPS配合尺杆将绝对高程传递到水下待测点。当工程距岸较远、水深增大时,测深的误差显著增大、测量的工作时间大大延长、水上测量平台的搭建成本显著增加。为此开发了利用水压传感器测深的新方法,对于所面临的波浪影响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从波浪理论出发,对水下固定点压强波动振幅同表面波高及固定点水深的函数关系进行了推导,得出了利用参考点和被测点压强波动振幅实测值计算被测点水深的方法,可作为实用阶段测量系统研究开发的基础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我国长江上游重要支流金沙江向家坝电站库尾段和岷江宜宾市、眉山市市域段重要航道原型观测项目的试验数据,论述了千寻知寸高程异常预算法、千寻GPS浮筒法和临时水尺悬线法等3种新型测绘方法在西部航道原型观测中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千寻知寸高程异常预算法获得的全测区高程异常值能够代替传统RTK点校正测量水准高;应用千寻GPS浮筒法可代替传统全站仪前方交会法求得表面流速、流向,并得到河心比降;临时水尺悬线法可代替传统临时水尺法进行水文观读。试验数据证明,新型测绘方法的测量质量达到甚至超过了传统测绘方法,满足勘测规范和设计的质量要求,相比传统方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讲述了在海道测量中的误差来源和水深的精度问题,并着重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研究在外业测量过程中,怎样消除误差,提高其精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通过极坐标法测量时平面坐标及高程的计算公式,利用误差传播定律推算极坐标法进行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测量的可行性研究以及极坐标测量在山区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长江流域水下地形测量实践工作,着重介绍了水深测量过程中误差的产生机理,误差来源方面总结为从测深设备、运动载体和其他影响水深测量的因素逐个进行分析,指出误差所产生的原因,并给出消除或削弱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般的观测方法难以实现对海上测风塔整体垂度的测量。文章根据实际观测经验,给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观测方法,实现了仰视全方位观测,利用误差理论控制误差传播,减少了误差积累,削弱了测距误差的影响,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和作业速度。同时对测量误差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船舶计程仪及陀螺导航设备误差标校方法手段落后、过程周期长等问题,采用MS860作为测定误差的基准平台搭建导航装备动态性能测试系统,选用Nport5450串口服务器接收处理多路串口信号进行数据通信,结合轴角信号转换装置进行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利用信息处理机终端处理与显示导航参数信息。另外,分析了GPS天线安装偏差导致船体纵横摇、GPS天线高程差、方位偏差、GPS测量基线长和基座高程差等因素对GPS航向产生的影响,推导了GPS动态航向测量模型的误差补偿方程。此系统对降低导航设备误差标校工作成本,提高导航装备的保障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彦祥 《水道港口》2012,33(6):536-539
随着现代GPS技术的不断发展,GPS高程逐步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证实在地势平缓区域充分利用现代GPS测量技术,GPS拟合高程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问题,通过对高程拟合中常用方法的简要介绍,结合工程实例,采用平面与曲面拟合模型,解算待定点的正常高,之后与三等水准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后证实,在进行C级以上GPS控制测量时,可获得高精度拟合中误差的GPS水准高程。  相似文献   

17.
内河航道沿岸地形复杂多变,传统的地形测量方式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等弊端。提出可采用船载三维激光扫描系统来获取沿岸大比例尺地形数据,以某内河航道为例,总结数字成图的关键步骤,并结合RTK采集的验证点,对比分析试验精度。结果表明:船载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取的点云的平面和高程精度均优于10 cm,满足1∶500大比例尺测图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种新型直线型测量臂配合激光圆度分析仪进行潜艇耐压壳体锥段圆度测量时存在的偏差问题,分析偏差的来源,建立偏差修正过程中锥段拟合圆挠度中误差的数学模型,并利用仿真试验进行验证,进而分析直线型测量臂在耐压壳体锥段圆度测量的误差规律,通过模型测量试验验证锥段修正的误差规律。结果表明:测点经修正后可满足锥段拟合圆的精度要求;测量臂的比值越小,挠度中误差越小;测量臂与肋位平面的距离及锥段锥度对修正测点的挠度中误差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牛桂芝  裴文斌 《水道港口》2006,27(4):265-268
根据三爪砣的使用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三爪砣测量适航水深的误差来源和实际测量精度,归纳了三爪砣测量作业中特别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水运工程中高精度水深测量的要求,本文以单波束测深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水深测量的测深原理及主要误差影响因素。分别从定位误差、测深误差、水位误差、环境效应等角度对高精度水深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建议利用RTK三维水深测量技术消除水位误差的影响,进行导航延时的改正减少定位误差的影响,利用姿态传感器消除横摇、纵摇姿态角对水深测量误差的影响,最终降低水深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影响,提高水深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