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ITS通讯》2006,8(1):3-3
欧洲智能交通协会的合作伙伴之驾驶预警系统使驾驶更加安全 欧洲智能交通协会的合作伙伴沃尔沃汽车(Volvo Cars)正致力于道路安全方面的开发。沃尔沃的驾驶预警系统可以不断收集汽车的驾驶状态信息,在驾驶员将要睡着时及时提醒。该系统主要目的是帮助驾驶员正确决策.而不是代替实际的驾驶。  相似文献   

2.
预瞄跟随理论和驾驶员模型在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预瞄跟随理论及驾驶员的开车行为特性 ,指出汽车智能驾驶与驾驶员操纵行为的内在一致性——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的控制特性与熟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性基本一致。结合驾驶员操纵行为模式将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划分为信息感知、轨迹决策和操纵控制三个部分 ,并一一加以具体分析 ,利用系统模糊决策理论对几种汽车行驶的典型工况进行了智能车辆方向控制仿真计算。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预瞄跟随理论为智能车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研究途径 ,按照该理论建立的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可以直接应用于智能车辆控制算法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3.
智能车牌识别系统中图像获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在探讨汽车智能车牌识别系统中图像获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合理且实用的图像获取方案,并对方案中摄像头和图像卡的选取,摄像机的位置标定,汽车的车速,出入单位的汽车车队之间的距离,天气情况对摄像机所摄图像曝光量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能使智能车牌识别系统在各种复杂变化的环境中获得理想清晰的车牌图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不断传来国内、国外的集团企业已经成功地进行了自动驾驶车辆的相关技术测试研究,自动驾驶车辆上路似乎仅仅是时间问题。但是,也传来了一些不同的声音。例如有媒体报道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普市发生了自动驾驶车辆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在美国加州等其它地方也发生了类似的交通事故。于是,反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各种看法也应运而生,自动驾驶是否会产生新的交通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大众的广泛讨论。尽管汽车自动驾驶已经进  相似文献   

5.
李红涛 《湖南交通科技》2014,(2):185-186,190
通过对无线电通信、对射式红外开关、磁敏开关和光电式旋转编码器等技术的应用,研制开发了一套适用于汽车场地考试和培训的汽车场地教考智能监控系统,为交警考试部门提供了一套经济且运行稳定的场地驾驶考试自动化解决方案,为驾校培训单位提供了一套高效的场地驾驶考试模拟训练环境,提高了考试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智能交通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数字驾驶的概念,并通过分析车辆在行驶运动中的规律,寻求出人,车,路系统中的控制变量输入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了智能化交通信息网络中人与车载设备之间的数字化系统模型,论述了数字驾驶的原理,进一步丰富了智能运输系统中的车辆安全驾驶理论和道路安全理论,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智能汽车技术发展特点和趋势提出了人机共驾的概念; 从切换的发起者、强制性与计划性三方面论述了人机共驾智能汽车控制权切换的分类方法, 分析了广义和狭义2种分类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从驾驶人的认知、驾驶负荷、反应力等方面剖析了人机共驾中人因的特性及其对控制权切换安全性的影响, 总结了控制权切换的试验研究方法和人机交互形式, 指出了控制权切换安全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结果表明: 人机共驾智能汽车的应用范围是L2~L3级自动驾驶, 特点是人与系统彼此协同完成动态的驾驶任务; 由系统主动发起、驾驶人被动接管的控制权切换情形与安全性更被业内关注; 驾驶人能有效地对当前驾驶状态进行认知和评估, 进而接管车辆操作, 并最终规避风险, 是保证控制权切换安全性的关键; 人因是影响控制权安全平稳切换的重要因素, 主要表现为认知水平偏低, 切换前后驾驶负荷阶跃式突变, 次任务的影响机理不明确, 反应力随切换场景的不同而差异显著等; 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还包括接管绩效的评价, 切换时机与人机交互方式的优化以及试验手段的提升等。   相似文献   

8.
为使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ICV)在复杂交通环境下高效、安全地通过信号交叉口,在车联网实时获取信号灯和前车状态信息的基础上,建立了智能网联汽车通过信号交叉口的驾驶行为决策框架. 通过跟驰模型推导智能网联汽车和前方车辆在未来的行驶状态,预测得到前方车辆是否要通过交叉口的行为,进一步分别对智能网联汽车是领头车和跟随车时通过交叉口停止线的条件进行判断;将换道加入到驾驶方式中来寻求更高的通行效率,用基于换道时间模型的方法判断智能网联汽车换道后的通过条件;仿真对比分析了所提出模型和现有模型的决策能力,讨论了影响决策过程的关键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模型,综合信号灯和前车行驶意图的决策方法能够提高智能网联汽车对通行条件判断的准确性,从而进行更合理的行为选择,随着单位绿灯剩余时间的增加,车辆决策通过交叉口的概率可提高20%,当前车道的车辆位置对决策结果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依托先进的工业技术,日本在汽车驾驶模拟器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首先回顾了汽车驾驶模拟器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应用.然后以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面向人、车、交通研究的通用驾驶模拟器”为例,着重从驾驶行为、道路与交通设计、交通安全、交通环境效益以及智能交通系统几方面阐述了汽车驾驶模拟器在交通研究上的应用.最后探讨了汽车驾驶模...  相似文献   

10.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汽车驾驶仿真的特点,对三维主动驾驶仿真系统的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根据该设计方法实现了该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动力学分析的驾驶模拟器运动仿真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驾驶模拟器仿真系统采用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方法对汽车所受的力进行研究,得出其动力学方程,从而对汽车驾驶进行仿真.根据分析力所得出的加速度以及前一状态的速度和发动机转速,利用动力学方程和运动学方程求出当前时刻发动机转速、汽车的速度、位置变化、方向变化等.将数据发送给视景计算机,由其驱动视景变化,视景计算机对车辆运动进行碰撞检测,将碰撞结果反馈给主机进行所受外力的计算,由此仿真驾驶模拟器的运动.  相似文献   

12.
借助汽车驾驶模拟器仿真技术对驾驶人员进行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有效缓解目前我国汽车驾驶培训系统面临的压力,而且可以避免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培训成本。就汽车驾驶模拟器参与驾驶培训与传统单一实车培训进行对比分析,从成本、效益的角度上探讨了推广应用汽车驾驶模拟器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红外线光电技术、无线电传输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开发出一套新型的汽车场地教学与考试智能监控系统,并发明了新型车轮传感器,使前驱动和后驱动车辆都可以作为考试用车和桩训教学用车,解决了考车不能与一般教练车兼用的问题,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已有智能汽车自动驾驶开发平台,开发该平台数据采集监测系统。采用PCIe-6320数据采集板卡完成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采集;利用CAN分析仪及其驱动程序将CAN总线通讯信号上传至工控机,依据整车CAN通讯协议完成对数据流的解析;使用LabVIEW完成数据采集监测系统的程序设计,实现对整车状态信息的采集、显示和监测。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智能汽车开发平台数据采集监测系统具有数据采集精确、界面简洁直观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自动驾驶系统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技术将对汽车产业生态变革产生重大影响。首先,分析了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路线、发展现状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应用领域,指出AI在自动驾驶应用中面临的挑战。然后,提出一种基于AI的车云协同自动驾驶系统架构,分析了基于AI的智能驾驶终端软硬件架构与基于大数据的自动驾驶云端空间架构;结合车端与云端的AI集成应用问题、信息数据交互方法与车云协同技术,讨论了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系统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6.
汽车监控系统包括电子仪表、连接器、传感器以及导线等,驾驶员通过汽车监控系统对道路信息和交通信息进行监控,并且按照监控系统的反映对汽车的实时状况进行判断,确保驾驶员安全驾驶。现代汽车电子仪表显示系统从表面上看是很复杂,然而由于它的整个系统是按照不同显示功能以及不同的独立装置相互组合在一起,因此要深入研究汽车监控系统的内部结构,对各个独立的装置之间有无联系进行分析,本文对有关汽车监控系统的检测机器维修进行分析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7.
《家用汽车》2010,(9):138-143
还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名字叫做《霹雳游侠》,里面的主人公驾驶着一辆智能汽车专门惩治逃避法制制裁的罪犯。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辆叫做K.I.T.T.(基特)的汽车,用现在的角度看来,都觉得它超脱时代。当然,那是电影,生活中不会有如此人性化的汽车,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与科技的“碰撞”已经催生出很多的新鲜玩意儿.本次介绍的这两种智能车载系统.就是二者结合之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交通》2023,(3):86-87
<正>随着5G通信网络建设步伐加快以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座舱智能升级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智能中控屏作为智能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人机交互”的重要接口,正在加速迭代。汽车的中控屏是继PC、手机、平板和电视之后的“第五屏”。汽车中控屏将车辆的各种功能集成到一个屏幕上,通过屏幕显示和控制,为驾驶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和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驾驶特性的识别方法、驾驶人接管能力评估的进展、驾驶特性在智能汽车领域中的应用;将驾驶人状态监测划分为驾驶人疲劳监测、分心监测和不良驾驶行为监测,总结了驾驶人状态监测研究的目标、方法、精确度、判断标准以及优缺点;对比了驾驶人疲劳监测中不同检测信号之间的差异;评析了基于模糊识别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的驾驶人意图识别与预测方法;梳理了驾驶风格分类与辨识的主要步骤、典型辨识方法的特点;分析了驾驶人接管能力的影响因素与评判标准;阐述了驾驶特性用于开发用户接受度高和人机交互性能好的辅助驾驶系统的主要方式;概括了在人机共驾协同控制中考虑驾驶特性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种传感器信号融合的驾驶人状态监测可有效避免基于单一传感器信号的弊端,提高了检测精度,减少了误警报;将传统预测模型与混合智能学习相融合的方法能够为驾驶意图在线识别与预测提供解决方案;应该重点研究复杂工况下的驾驶特性辨识;驾驶人接管能力的研究有待理论化和系统化;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开发基于驾驶特性的集成辅助驾驶技术、实现多种典型路况下驾驶人与辅助驾驶系统进行意图和控制策略的交互;将个性化驾驶人的驾驶特性融入共驾系数的设计中,从而提高人机共驾系统的个性化、智能化水平和环境适应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升道路运输驾驶安全管理水平,对驾驶员监控及安全评价系统进行研究。在罗阳高速路段上进行实车驾驶试验,采集17名驾驶员在驾驶监控系统下的驾驶员生理心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对驾驶智能监控系统的感知度平均水平为2.96,感知度处于一般水平。增加智能监控系统后,驾驶员的心率变化率指标有了明显增大,在进隧道之前约50m路段,速度有了明显的降低(由进入隧道之前150m处的14.8°/s,降低为进入隧道之前50m处的13.8°/s),出隧道之后约50m路段,扫视速度又逐渐上升。因此,驾驶员需要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到驾驶任务中来,说明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现监控驾驶安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