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智能建造是新形势下铁路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当前接触网工程施工现状及特点,分析智能建造技术在接触网施工中的应用,通过BIM、物联网、大数据、GIS等技术应用,使智能建造技术与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充分融合,彰显智能建造技术“机械化、工厂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赵航 《电气化铁道》2023,(S2):35-37
随着高速铁路网络的不断扩张和发展,接触网作为提供电力的重要设备,对于高速铁路安全和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接触网建设效率和质量,并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智能建造装备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高速铁路接触网智能建造装备的研究旨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接触网建设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优化施工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本文围绕高速铁路接触网智能建造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接触网智能化预配车间、接触网吊弦自动化预配平台、高速铁路接触网户外平板车腕臂组装平台等智能化装备,提高接触网工程施工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轻人力劳动强度,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速铁路接触网腕臂预配这一接触网施工关键工序,提出了高速铁路接触网腕臂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设计思路,详细阐述了该生产线的功能组成,并对其在京张高铁智能建造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在河北沙城京张高铁生产资源管理中心,由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研发的第三代接触网腕臂自动预配平台调试成功,标志着京张高铁"四电"工程智能建造再次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于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铁接触网BIM技术的应用研究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且进展缓慢。利用基于IFC(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工业基础类)标准对高铁接触网BIM信息进行描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研究结论:(1)通过对比IFC标准各种扩展机制,提出采用代理类与自定义属性集相结合的扩展方式进行高铁接触网BIM基本信息描述;(2)开展了高铁接触网BIM信息分析,构建了高铁接触网身份信息、定位信息和技术信息IFC属性集;(3)提出了高铁接触网BIM建模方法;(4)经验证,本文提出的属性集与建模方法有效可行,有利于提升高铁接触网BIM模型的完备性,可为深化高铁接触网BIM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总结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技术标准,从基于BIM的工程建设管理、智能建造、智能检测及运维三方面重点对接触网智能建造及检测维护进行研究。接触网智能建造主要从腕臂装置、整体吊弦和斜拉线等的工厂化预配,接触网腕臂安装装备,恒张力放线车等自动化机械装备,测量类、拧紧类等智能化工器具等几个方面运用智能化手段,通过智能检测机器人或接触网智能识别系统进行智能检测和运维,达到增强质量、提升安全、提高效率的效果。在未来发展中,应进一步丰富智能建造标准体系,统一接口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速铁路技术的集成融合,我国铁路在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将逐步形成智能高铁设计、建造到运营全产业链成套技术,向实现全面自主控制的目标大步迈进。7月20日,北京至张家口高铁东花园隧道顺利贯通,京张高铁建设再次提速。它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京张高铁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点配套工程,更为重要的是,它也是我国第一条智能化高速铁  相似文献   

8.
新建京雄城际铁路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干线,是构建新时代我国高铁绿色建造、智能建造、精益管理新模式的标志性工程。以新建京雄城际铁路7标段1#钢筋加工场为背景,从智能化钢筋加工场方案设计与建造、钢筋参数化BIM图例创建、智能化生产技术及钢筋下料补偿理论等方面开展研究,总结形成完整的现代高速铁路钢筋工程智能制造技术体系,有利于提升我国钢筋工程技术进步,推动我国高铁综合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推进智能高铁重大科研攻关"是铁路总公司近年来的重点工作,相关部门正力争攻克智能建设、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等关键技术。本文初步研究现阶段智能高铁建设与运营的技术手段框架体系,以智能京雄为例阐述铁路智能技术的应用,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智能高铁建设的智能化手段已经多样,通过BIM、CIM、GIS等技术融合使用,可在站房设计、线路测绘、桥梁建造、隧道施工等多方面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全面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2)智能高铁运营维护的智能化手段丰富,目前在牵引供电系统、信号系统、动车组检测、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应用广泛;(3)智能高铁涵盖了高铁建设、运营到服务的方方面面,将在智能建设、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感、推动信息开放共享;(4)本研究结论可为智能高铁的建设与运营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0.
建筑业普遍存在的低效、高风险、高损耗问题同样存在于接触网现场安装作业环节,表现为腕臂安装等需要负重操作的高空作业大量存在,且传统接触网工程的建造实施技术对作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本研究面向施工一线班组作业能力建设,完成了新型机械化、自动化腕臂安装作业装备的样机制造和试用,结合同步自主开发的智能工地管理系统(Smart...  相似文献   

11.
李春 《电气化铁道》2006,(5):23-25,29
在考察总结国外高速接触网运行经验的基础上,从技术经济、设计技术、施工技术、运营维护技术、接触线使用寿命、经济性能、接触网零件制造要求等多方面论证了弹性链形悬挂和简单链形悬挂之间的差异,并结合我国铁路电气化工程建设国情,推荐我国客运专线接触网悬挂类型宜采用简单链形悬挂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铁路建造技术日益先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铁路建造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BIM技术促进了中国铁路建造模式的革新和转变。在对国内外智能建造发展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深化铁路工程智能建造的内涵和特征,结合工程实践形成铁路工程智能建造7大技术支撑体系,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与建造技术,介绍工程设计及仿真、工厂化加工、精密测控、自动化安装、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等应用实践,提出BIM技术在智能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发展方向,为BIM技术在铁路智能建造过程中的深化应用,推进铁路建造过程的精益、智慧、高效、绿色协同发展,进而提升铁路建造技术,提高铁路建造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于素芬 《电气化铁道》2005,(2):22-23,26
介绍了弹性支座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论证了弹性支座的有关技术特性和对接触网受流质量的改善,并对其国产化研制的可能和进展情况作了说明,有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接触网智能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目前接触网巡检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PDA(掌上电脑),GPRS(通用分组业务),GPS(全球定位系统)等新技术应用于接触网巡检工作的新思路。开发设计了具有后台管理子系统、移动数据采集与定位子系统和数据通信子系统3大部分的“接触网智能巡检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组成、工作流程、设计技术以及运用管理;提供了一套实现接触网巡检工作自动化、标准化、无纸化、网络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等方面广泛应用,铁路信号工程施工阶段室内设备布置、布放线等方面引入BIM技术进行总体规划,特别在地铁信号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针对高速铁路信号工程BIM综合规划、综合应用软件探索与研究、信号室内施工智能化等方面,从施工技术标准、工艺标准、建维一体化、工厂化、施工智能化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6.
徐磊 《都市快轨交通》2011,24(5):97-101
分析接触网内置式补偿装置的结构及特点.结合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对上海地铁户外段补偿装置进行跟踪测试和性能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维护标准,从而为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设备的标准设计和运营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接触网数据处理系统设计的总体思想和关键技术。利用DSP器件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解决了激光雷达系统在接触网动态检测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实时性差问题,阐述了该系统的软硬件构成及其在Windows系统下驱动程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目前已有 30 余座城市将跨座式单轨作为城市交通干线进行线网的规划研究工作,但均未对跨座式单轨交 通的智慧化建设有过深层次的研究,仍缺少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智慧化建设的相关指导性文件。为了填补这一 空白,基于跨座式单轨交通的技术特点与应用特点,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为指导,系统性 地研究智慧跨座式单轨的建设方案,包括智慧城轨通用技术在跨座式单轨领域的适应性,跨座式单轨在运行管控、 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方面特有的智能化关键技术和集约轻量化关键技术,以及跨座式单轨的节能环保低碳技术。 提出独具特色的智慧跨座式单轨架构体系,初步规划了智慧跨座式单轨的标准体系和建设路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电气化铁道接触网受电弓动态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和特点、关键技术、系统调试进行了介绍,并且阐述了其先进性与实用性,为电气化铁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技手段。  相似文献   

20.
基于BIM的夜郎河双线特大桥施工应用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针对大型的铁路桥梁等土建工程与普通房建项目不同之处,提出基于BIM的夜郎河双线特大桥施工应用方案,分别就BIM施工现场管理应用方案的3个阶段,即施工BIM模型构建、BIM施工组织计划仿真和BIM施工现场管理平台应用等阶段的功能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提升桥梁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为科学决策提供智能化的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