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安防监控的快速发展,以"光机电一体化"为发展方向的光学镜头相关技术在视频监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广。以高清、透雾、防抖等为代表的视频图像技术逐渐成为安防监控领域长焦光学镜头的标配功能。在铁路沿线环境恶劣情况下,如何保证前端设备稳定有效运行,减少环境因素对视频图像的干扰,是亟须解决的问题。重点分析铁路沿线监控前端设备抖动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从技术原理及实际应用出发阐述长焦镜头光学防抖技术的特点,对比应用效果及优势,为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多选择,推动行业技术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跨摄像机行人再识别是大型交通枢纽安防监控的基本功能,它为后续行人跨摄像机跟踪和行为识别提供支持。由于交通枢纽内行人的外观特征受遮挡、运动形变和光照变化影响显著,且目前常用的行人再识别算法对上述影响因素的鲁棒性不太理想。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型交通枢纽的跨摄像机行人再识别算法。该算法用1个图像序列代替单幅行人图像作为查询图像,同时,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将图像序列进行分组。然后以组为单元进行相似度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作为特征训练Adaboost分类器。最后综合各分类器输出结果来判断识别结果。在iLIDS和ETHZ两个具有挑战性的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算法优于目前其他行人再识别算法。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的机车车载图像配准稳定算法。通过计算视频帧中的特征曲线来估计图像的偏移。算法计算量较低,可以应用快速变化的实时图像序列。对从铁路现场获取的机车车载摄像机视频序列的处理验证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视频监视技术的发展,地铁内数字高清视频监视产品的运用已开始普及。但与传统模拟视频监视系统相比,前端IP摄像机无法象模拟摄像机一样采用视频分配器的方式分别将图像信息传送至运营部门和公安部门,供其针对性的使用图像资源。此外,地铁内空间有限,也没有条件让运营与公安各设前端摄像机,所以前端摄像机仍须共享。运营、公安在视频监视系统的应用以及需求上也存在差异,本文在分析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后端监视平台是否共享、网络是否共享进行比较,得出共享平台、互设网络的结论,并在最后探讨了实际工程中的注意事项,为地铁通信数字高清视频监视系统的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铁司机在开车前无法独自完成曲线站台车门与屏蔽门间空隙异物检测而存在运营安全的隐患,提出一套地铁曲线站台空隙异物自动检测预警系统。通过在站台每扇屏蔽门上方安装微型摄像机来拍摄站台屏蔽门与车门间空隙图像,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对所拍摄的图像进行车门检测并确定车门在图像中的区域(即感兴趣区域),在乘客上下车完成后对感兴趣区域进行异物检测,并在存在异物的情况下发出预警,提醒司机延迟开车。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准确检测出空隙中存在的异物,可以辅助列车司机完成开车前对地铁曲线站台空隙异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路面裂缝图像普遍存在光照不均匀,对比度低,噪声干扰严重等问题,传统图像处理方法无法有效检测路面裂缝。提出一种综合区域级和像素级特征的分步路面裂缝检测算法,将检测过程分为裂缝区域检测和区域内裂缝精确检测2部分依次进行。设计一种基于拟合图像背景的匀光算法,并结合其他预处理算法改善图像质量;而后基于图像连通域特征,采用基于多特征的滤波方法以及基于SVM的裂缝区域分类法完成裂缝区域检测;在裂缝区域内采用基于像素灰度与梯度特征的种子生长法提取裂缝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的检测和标识出复杂路面裂缝图像中的裂缝目标。  相似文献   

7.
铁路路况识别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多种复杂铁路路况的识别,需要采集路况图像并加以处理,以得到识别所需的图像特征,最后通过模式识别辨别路况.由摄像机、采集卡、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建立一套路况图像采集与识别系统.探讨数字图像的采集、图像处理中同态滤波、对比度增强、优化二值化算法、膨胀操作、粒子滤波等处理方法以及模式识别方法在铁路路况识别系统中的应用.经过现场验证,所设计系统识别准确率达94.4%,识别效果理想,可以满足路况采集及识别的需要,是一种可以运用在铁路机车智能减振系统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深度图在人机交互、导航、增强现实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但目前由Kinect、TOF等摄像机获取的深度图像与颜色图像相比,分辨率普遍较低,而大量的应用中都要求深度图像必须与颜色图像分辨率一致。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深度图像上采样的后处理算法。本算法利用经典的插值算法对深度图像进行初步的上采样,再对初步上采样后的深度图进行两次后处理。提取颜色图像的几何边界信息,以其为基准校正初步上采样深度图的边界位置;抽取深度图像边界两侧内部平滑区域的像素值,对校正边界后的上采样深度图的边界线两侧区域进行相应的填充。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上采样算法相比,本文所提算法的上采样图像具有更好的主观质量,在保证边界区域平滑的情况下,消除了上采样算法带来的边界模糊现象;且通过边界校正,深度图像边界与颜色图像几何边界的吻合度得到提高,改善了合成视点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视觉技术研究的目标是使计算机具有通过二维图像认知三维环境信息的能力.摄像机定标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三维世界坐标与二维图像坐标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在单目视觉中,这种对应关系是一对多的对应,即二维图像上的一个像素对应三维空间中的一条直线.本文测试了基于开源视觉库OpenCV的单目摄像机标定算法的详细处理过程,得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DCL2-32连续式捣固车在传统捣固车基础上运用激光准直技术,利用激光远距离传播良好的特性,对轨道横向及垂向长波不平顺进行检测并治理.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捣固车二维激光准直系统,采用面阵CCD摄像机作为传感器,实时跟踪并计算激光图像在接收屏中的位置,通过摄像机标定技术,运用摄像机非线性模型,计算图像畸变;同时对激光远距离传输后大气湍流对激光的干扰进行分析,分别在捣固车静止和捣固两种工作模式下统计检测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激光波动呈高斯分布,采用高斯滤波器对激光图像数据进行滤波,能够有效减小大气湍流对检测参数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格拉段平均海拔4500m,沿线高寒、低氧、气压低、干燥、强辐射。采用格拉段沿线10个领工区的环境测试指标及相应工作人员生理指标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探寻格拉段工作人员生理指标(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的重要环境影响因素,进行高原职业危害因素鉴定,并为制定相应的卫生保障措施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气压、氧分压和海拔高度是影响地面作业人员生理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格拉段高寒、多风的气候特点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对施工期的环保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环保工作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其它地区铁路或公路建设中的环保工作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结合青藏铁路施工的实践经验,从组织、制度、措施等方面对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管理进行阐述。研究结果:铁路建设中,通过对施工期的环保管理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实践,有效地控制了铁路施工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取得了显著的环保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13.
从青藏线的地理环境特点分析了可能影响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因素。通过对青藏线和兰新线上同一类车型的动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说明了青藏铁路线路条件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现有的试验数据资料,分析了不同气候条件下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最后通过总结阐述了青藏线综合环境条件下铁路货车动力学性能的变化特点,并为可能进行的青藏线大件运输或大型军事装备运输的安全监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青藏铁路公司沿线伙食团卫生许可现状,探讨沿线伙食团卫生许可监管的内容和方法,加强沿线伙食团卫生许可监督管理。方法于2005年10月对青藏铁路公司45个沿线伙食团卫生许可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结果青藏铁路公司沿线伙食团卫生许可现状不容乐观,45个伙食团中23项检查内容全部合格的只有4个,仅占8.89%。结论制定适合于沿线伙食团的卫生规范及卫生许可量化标准,开展沿线伙食团卫生许可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卫生监管,加大食品卫生宣传力度,改进和提高沿线伙食团的卫生状况,有效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用于青藏铁路格拉段接地系统的新型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铁路格拉段经过大片高土壤电阻率的多年冻土地区,给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杆塔等电力系统接地设计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的降低接地电阻,笔者提出了适合该地区使用的新型接地装置———降阻模块。该模块具有较小的自身电阻,通过与土壤良好接触、增加等效半径等方式降低了接触电阻与散流电阻。为了进一步提高其降阻能力,在格拉段可采用换土等措施。根据铁路沿线接地网情况,给出了不同情况下接地模块接地电阻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降阻模块个数变化对接地网利用系数的影响和利用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模拟及现场实验表明,该降阻模块具有施工方便,散流特性好,降阻能力强等特点,为青藏铁路格拉段接地装置的选用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曾经有国外专家认为,青藏铁路的修筑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铁路的修筑面临着三大难题: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其中,冻土路基的稳定性是青藏铁路工程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今天,这条成功运营一年多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天路”,已经无数次穿越了青藏高原的生命禁区、  相似文献   

17.
借鉴施工人员现场试验和文献资料,归纳总结青藏铁路特殊气候条件,分析在电气系统、发动机、供氧系统、液压系统等方面必须解决的难点和为改善舒适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所要面对的问题,提出在设计中采用改进高原大型养路机械的有效措施。可对我国高原铁路的养护设计与装备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总结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成套关键技术,在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青藏铁路保护多年冻土的成套路基关键技术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为解决青藏高速铁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技术问题提供了途径与方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青藏铁路运营以来多年冻土区出现的路基病害的类型划分、形成原因及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桥头路基存在的病害问题、主要影响因素及桥头路基病害治理工程措施,并对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热稳定性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目前,青藏线GSM-R网络性能指标体系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因基于网络的ITCS列控系统的运用,对网络的服务质量、优化工作等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切换超时造成通信中断案例的分析,以设备硬件更新改造的方法解决切换超时并不可行,提出通过修改CMU两次呼叫时间间隔并配合修改T3103定时器参数的软件修改方法,来满足ITCS系统车-地间数据传输中断的最大时间间隔要求,进一步减少ITCS通信超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