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中试从与沿海船舶油污损害相关的国内法及《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条款进行分析,指出沿海船舶油污损害应当适用的法律,同时也提出了相关法律在实践等环节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际油污赔偿机制下对可予赔偿的“环境损害”是明确的。我国对船舶溢油污染损害的民事赔偿在《民法通则》、《海商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中都包含了相关方面的法律规定。结合国内外法律规定,依据平等、国际公约优先、与国际接轨等原则,我国船舶溢油事故中海洋环境损害的赔偿范围应限定在《1992责任公约》所限定的“实际已采取或行将采取的合理复原措施的费用”。  相似文献   

3.
船舶油污对海洋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船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石油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阐述了石油污染对海洋经济的影响。指出建立有效的船舶油污赔偿法律机制是维护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从3月9日起,IMO(国际海事组织)《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下称《燃油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航行于我国沿海水域的1000总吨以上的船舶,全部需要办理强制性油污保险。  相似文献   

5.
船舶发生碰撞,应以碰撞前的事实经过和双方所采取的避让措施为基础,来确定碰撞事故的责任方。过失责任一经确定,就意味着过失方对另一方所遭受的损失承担经济上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我国溢油损害评估技术的现状后,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提出了包括油污对环境损害的评估在内的较全面的溢油损害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我国的航运业务激增,船舶油污事件发生的几率也相应地提高。当前沿海或内河液体货物危险品运输实行油污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呼声很高。本文将对海上油污强制责任保险扩大化的必要性和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韩两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结合2004-2013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比较中韩两国的一流大学,可以发现中韩两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遵循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中国的一流大学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而韩国的一流大学朝着小而精的方向发展。同样作为东亚国家,中国和韩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并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9.
10.
11.
环境污染侵权是一种特殊的侵权,由于环境污染具有复合性、潜伏性、间接性、滞后性等特征,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也就有其不同于传统民事责任构成的特殊性。本文以公平原则为依托,对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责任的行为的违法性、推定因果关系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最后,本文对环境污染损害的救济进行了探讨,认为要区分情况,分别由有关责任人承担救济义务;救济途径要拓宽,多渠道保障受害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船舶油污立法的状况和船舶油污事故的现状,对国家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提出建议,以避免船舶油污事故造成的日益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量统计资料显示,液压系统的故障率70%以上都是由于液压油的污染造成的。增强控制液压油污染的意识,加强对液压油污染的检测,提高液压油管理技术,能有效降低液压系统故障率。  相似文献   

14.
工程机械液压油的污染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工程机械液压油的污染,着重分析其形成原因及造成的危害,并结合工程机械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防止和控制液压油的污染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船舶溢油污染是当今海上较为常见的污染之一,文章介绍了海上油污事故的原因、防油污器材的种类、特点及作用机理,提出了防止海上油污事故的具体措施,对油轮运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德国将不同类型的环境损害行为与不同的救济方式相对应,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实行不同的归责原则,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救济制度。而我国目前对环境损害行为并无分类,适用《侵权责任法》和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和举证责任倒置等制度,这种笼统的法律适用对部分行为人并不公平。通过借鉴德国的制度并结合我国法律实践,可将环境损害行为类型化为生活性环境污染损害、生产经营性环境污染损害和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不同类型的环境损害行为在法律适用、归责原则,举证责任方面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船舶运输过程中石油污染来源的分析,结合行业特点,阐述了针对油污染的预防措施,同时从航运业角度提出了含油废水的处理和船舶溢油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