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 0 4年 1月 6日 ,中国首条双圆隧道在上海胜利贯通。这是施工人员在隧道内进行收尾工作。据介绍 ,这条双圆隧道位于上海轨道交通线黄兴绿地站—翔殷路站—嫩江路站—开鲁路站区间 ,隧道全长 2 688m。中国是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 2个掌握双圆隧道施工技术的国家中国第一条双圆  相似文献   

2.
在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形势下,从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剩余空间,铺设市政管线。研究了3种不同形式的区间隧道(双圆隧道、单圆隧道、矩形隧道)内铺设管线的方式,并分析了外来管线对隧道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双圆盾构隧道在我国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其力学特性尚未完全认识和把握。为进一步揭示双圆盾构隧道的力学特性,在分析盾构施工特点和双圆盾构隧道结构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Terzaghi公式的深埋双圆盾构隧道地层荷载模式,并采用梁-弹簧模型对双圆盾构隧道进行了接头不同转动刚度的接头效应分析,对比了梁-弹簧模型和匀质圆环模型的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纯粹按照匀质圆环模型进行双圆盾构隧道结构设计将难以保证其安全,建议在采用匀质圆环模型进行双圆盾构隧道设计时,同时采用梁-弹簧模型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把地下空间当成一种新的国土资源,并称之为"地下产业"。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优先采用隧道掘进机进行快速施工已成为总的发展趋势。总结和阐述了隧道掘进机设计制造以及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并分析了TBM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西镇站~青岛站区间矿山法隧道近距离下穿火车站地下过街通道,最小净距2.7 m,地质条件差,隧道施工影响过街通道及地下管线正常使用及安全。通过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加固、分段分次爆破、自动化监测等综合施工技术,隧道开挖支护顺利通过了地下过街通道,并保证了地下过街通道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介绍双圆(DOT)隧道的发展、特点及相关试验,并以上海轨道交通双圆区间为工程背号,通过与单圆隧道施工的比较分析,阐述DOT隧道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因素及沉降规律,着重论述DOT隧道盾构施工的特殊技术。  相似文献   

7.
结合上海轨道交通M6线双圆盾构区间隧道工程,应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分析双圆盾构隧道施工力学行为,对双圆盾构施工扰动引起的土体位移场特性进行监测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值基本吻合.双圆盾构施工扰动土体位移场特性与单圆盾构类似,但影响范围、量值更大.对于深层土体,计算所得的最大沉降、隆起值分别为-0.042 m、0.08 m,对于浅覆土地层,隧道开挖后,易出现整体上浮现象,隆起值达0.03 m.双圆盾构施工扰动所引起的深层沉降、侧向位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所得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异形盾构施工环境土工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双圆盾构隧道下穿原水管渠的施工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作为国内首次采用双圆盾构下穿重要原水管渠工程,通过对其施工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得出双圆盾构隧道下穿原水管渠施工时的管渠变形规律,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铁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盾构机及隧道衬砌环的轴线会偏离设计轴线。此偏差甚至会超出允许范围,从而引起隧道施工以及运行的安全隐患。针对此问题,总结了产生轴线偏差的各个影响因子,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纠偏方法。阐述了该纠偏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城市规划紧凑,我国大力开发地下空间城市立体化建设,有效提高城市运转效率。地铁隧道为地下空间建设的重要交通规划和发展趋势,随着地下网络的迅速扩张,地铁隧道下穿江流、湖泊以及各类建构筑物等情况也逐渐增多,盾构施工风险及难度在逐步增大。苏州地铁8号线5标济学路站~中间风井区间穿越阳澄湖,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坡度急、埋深大,且存在深度突变区段,项目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加强盾尾密封性能,合理优化掘进参数,成功克服了长距离穿湖土层差异大、水上勘探孔位置及回填质量不确定、水系丰富、覆土厚度突变等风险点、难点,顺利实现隧道洞通。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轨道交通古北路站-中山公园站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介绍我国首台用于地铁隧道施工的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机的设计制造工艺、技术特点和工程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根据无锡地铁1号线14标梁东路站~新光路站区间盾构机穿越大运河的经验,通过对运河底土压力的精确计算,与试掘进统计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确定最佳掘进参数;同时制定相关技术措施,以达到解决盾构穿越大运河相关难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盾构法施工在城市地铁隧道中的应用,使得在盾构法施工中面临到的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以上海市12号线东兰路站~虹梅路站区间隧道为工程实例,介绍了一些在盾构施工中面临小半径曲线下穿越建筑物的施工技术,对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重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对以后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铁施工中,因施工误差导致隧道轴线偏差超限,需要进行调线调坡。阐明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贵阳路站—湖南路站区间右线原线路设计方案和施工后第三方监测的偏差情况,提出两种调线调坡方案。方案1采用平面复曲线方案;方案2采用单一曲线和站端R1 800 m小半径竖曲线的组合方案。从平面曲线、最小竖曲线半径、最小限界、超高及限速等方面进行比选,同时考虑复曲线运营养护困难的问题,最终贵湖区间右线调线调坡推荐方案2。  相似文献   

15.
地铁盾构进出工作井的施工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出工作井是盾构法施工中的一个事故多发环节.以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1期桂林路站至宜山路站区间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得到盾构进出工作井的主要环节的风险因素、风险等级及风险的模糊分布,结论对指导实际施工、保护周围环境、规范施工管理、减少社会及经济损失均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避免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下穿学院南路引起的下挖改造及征拆难题,提出了清华园隧道南延施工方案,从基坑支护设计、地铁13号线和学院南路保护措施、施工组织与工期等方面,对盾构和明挖法施工方案的优劣进行分析,从投资、风险、工期以及场地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根据比选结果,采用了盾构法施工方案,并对方案的实际施工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分析,证实了盾构法在隧道延长工程中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长沙桐梓坡路—鸭子铺通道工程直径、水文、地质等条件,分析该隧道工程盾构设备选型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和盾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对盾构设备的选型进行探讨,并从盾构各系统配置上针对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浅埋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案模糊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铁十号线工体北路站为依托工程,在定性分析洞桩法顺筑及逆筑方案特点的基础上,基于模糊优化理论建立了浅埋暗挖地铁站施工方案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对车站施工方案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工体北路站采用CRD工法、洞桩法逆筑方案及顺筑方案均有一定的可行性,为了确保地表沉降得到控制,最终确定洞桩法逆筑方案为最优方案,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盾构工法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地铁隧道和部分铁路隧道的主要施工方法,GIS+BIM技术的应用使得盾构机的工作过程以及施工隧道现场状态更加形象直观。目前,盾构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正在向着管理信息数字化、机器参数图像化、决策系统智能化的方向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保障盾构施工顺利进行的有效工具之一。盾构施工监测预警系统是一种基于物联网和互联网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数字化系统,可实时监控盾构机掘进状态。此外,可利用3D GIS+BIM技术模拟盾构施工的地层条件和现场环境,同时与施工过程中的盾构机全站仪系统数据相链接,形成一套动态的4D施工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盾构虚拟隧道及场景的漫游,沿线建构筑物位置信息提醒,盾构机位置偏差预警、报警及盾构推进状态的可追溯功能,可以为地铁隧道施工项目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盾构掘进参数的总结与分析对后续工点及线路施工的安全风险管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隧道建设的不断推进,盾构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隧道施工,而盾构选型合适与否则是盾构施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南昌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土建施工07合同段国威路站~青山湖西站盾构区间的盾构隧道参数和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工程重难点对盾构机的设计要求,分析了盾构机刀盘、刀具对上软下硬地层的适应性,并对盾构机渣土改良系统、同步注浆系统和螺旋输送机提出了优化建议和意见,总结了上软下硬地层的盾构机选型方案,对今后遇到同类工程盾构施工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