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力容器事故隐患较多 ,危害亦较严重 ,运用事故树方法可以分析出事故发生的各种途径 ,并依据最小径集的分析 ,制定出合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作业惯性事故,是工务部门安全生产上最突出,最头痛的问题。有效控制作业惯性事故,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首要任务。如何防止作业惯性事故,根据我们的体会谈几点意见。 1 提高自保意识为有效防止惯性事故,要认清本部门的特点和弱点。在工务部门,一是线长点多、设备分散、人员不集中、常年在野外露天作业,工作繁重、条件艰苦、部分干部工人对工作不安心。近几年招收新  相似文献   

3.
缪猛跃 《铁道车辆》2007,45(9):40-41
1事故调查2006年6月在株洲车辆段管内发生了1起车钩分离事故,事故车辆为P64GK型棚车,空车状态,采用了13A型上作用车钩、ST型缓冲器。该车南端1位车钩钩头已大部分被拉出,因钩提链吊着上锁销,其车钩才未全部拉出。车钩缓冲器装置中丢失了钩尾销和横穿螺栓,车钩其他配件齐全且无破损和作用不良。  相似文献   

4.
总结分析了1个铁路局,2个货运站和13个洗刷站的货运事故资料和记录。对货车污染,货运事故,事故的原因与分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预防事故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据统计,在蒸汽锅炉爆炸事故中,因锅炉缺水而导致锅炉过热直至爆炸的概率较大,是锅炉爆炸事故树中重要的中间事件。经事故树分析,在锅炉缺水事故树中,警报器失灵对顶上事件发生的影响最大。依据分析结果,按基本事件的主次加强了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铁事故数据利用率不足,难以对事故发生前的预防、事故发生时的现场决策、事故发生后的分析和定责提供理论支撑与帮助.基于HFACS-MA(地铁事故的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将事故致因分析模型划分为事故致因层与事故反馈层,并对30起地铁事故案例进行因素分析.采用Apriori算法对事故人为致因进行关联度分析,并绘制事故致因链图.结果 表明,事故致因链中组织影响层涉及因素最多;监督不力是主要连接因素,需重点关注;事故处理不及时是导致事故扩大蔓延的最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锻工车间事故统计分析铁道部太原机车车辆工厂锻工车间(030009)庞靖在机械制造行业中,锻工属于热加工、重体力劳动和事故多发的工种之一。为了找出银工造成事故的原因和一般规律,我们将恢复正常安全管理工作后,并有原始记录的1977年~1986ha发生的事...  相似文献   

8.
事故机理理论系指人们从事故教训中不断分析总结,积累归纳出来的,对生产要素中的危险因素产生和发展成危害要素,直至导致事故发生的某种内在机理的描述。那什么是事故机理呢。它是指人们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进行劳动生产过程中,因生产要素中的各危险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连锁反应,随着生  相似文献   

9.
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对包装失效事故进行分析.论述事故树的构建步骤及安全评价指标的确定,并举以包装失效事故分析实例,计算得出其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以判明影响包装失效事故的因素,为确定安全对策提供了可靠依据,达到预测与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铁道货运》2009,(5):37-40
为充分发挥“保价及货运事故处理系统”的作用,提高作业效率和理赔服务质量,决定试行“保价及货运事故处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处理货运事故。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铁路行国安全和行车事故的概念,以及进行事故分类防止隐患的意义。在评述行国事故分类体系和现行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事故分类原则。  相似文献   

12.
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较为广泛应用的安全评价方法,但尚未应用于铁路行车事故后果评价。由于对影响高铁行车事故后果严重性因素进行量化的不确定性,提出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高铁行车事故后果。介绍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和开展高铁行车事故后果模糊综合评价的步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假定的高铁行车事故后果,结果与《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要求相符。这表明高铁行车事故后果评价模型是可用的。  相似文献   

13.
铁路行车事故救援理论与技术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铁路行车事故救援的研究众多,但均停留于救援装备、事故分析、技术方法的层面上。而未能从系统机理、救援原理、体系结构的角度对其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予以界定。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沿着救援体系规划、救援管理、救援实施这一纵向思维轴,系统地构建了铁路行车事故救援的研究体系,并将其划分为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及管理实施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子体系间相互关系及各体系的具体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从而从空间架构上形成铁路行车事故救援研究体系。该体系的建立为我国铁路现场事故救援体系的规划、设计、管理与实施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对事故救援中接触网供电和设备移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1)大站场的供电分束(2)四跨的设置;(3)分相联络开关和馈线上网点开关设置问题;(4)抢修专用工具的研制;(5)将接触网纳入铁路事故求援网络;(6)制定规范的接触网事故融合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5.
从铁路运输事故的处理原则入手,针对铁路运输事故的两重性提出积极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接触网事故发生后,将对运输产生直接影响,本文根据接触网在运行中发生的不同事故,对如何分析、判断和查找事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机车车辆溜逸是铁路运输工作的四大惯性事故之一,一旦发生其后果不堪设想。1988、1989两年,全路机车车辆溜逸不断,每次造成严重后果,人员伤亡、中断行车、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回顾这两年来的溜逸事故案例,发现溜逸事故竟发生在一念之差,或者减漏作业程序,或者联系不彻底。有些虽未起成严重后果,却也连续闯入区间。显而易见,杜绝机车车辆溜逸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防溜”有必要作为“七防”卡死制度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根据GWF02-86《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事故管理规定》,卫生、公安及运输部门相互配合对一起放射性同位素运输事故开展调查、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放射性同位素的整个运输过程中,各个环节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才能确保安全,总结事故处理过程的经验教训,为今后放射性事故处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铁路调车作业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分析了铁路调车作业安全因素、特性与调车事故的关系,重点阐述了调车事故致因,提出了显性和隐性致因的调车事故致因关系模型。调车事故的产生有显性致因和隐性致因?2?种致因,强调了管理组织作为潜在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重要性.提出强化管理组织机构作用提高调车安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24名有人身事故纪录的一线生产工人与同一班组的安全生产优秀工人62人进行了《卡特尔16种性格因素测验》。结果表明,在稳定性、幻想性、紧张性、持强性、自律性、有恒性因素中均表现出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性格特征与事故有一定关联,具有某些性格特征的人,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较易发生事故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