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勋 《集装箱化》2005,(11):24-26
近年来,国际货代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2004年5月19日起,取消了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审批制度;2005年4月1日起,实施国际货代企业备案制;根据我国入世的承诺,2005年12月11日起,国际货代市场将全面放开,外资企业可以在我国设立独资的货代企业,开展国际货代业务。国际货  相似文献   

2.
王学锋 《集装箱化》2004,(10):23-24
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国际货代行业迎来百年一遇的好机会。货代业的重新洗牌在所难免。大型货代如何借机巩固品牌;中型贷代如何有效应对竞争;小型货代如何广大生存空间。面对新形势,本刊在此开设“国际货代”栏目,力求关注行业热点话题,深入阐述变化中的策略,失去货代行业的规范和发展,帮助货代企业解决难题,应对挑战。本刊编辑部有幸得到资深货代专家,上海海事大学国航系主任,王学锋教授的鼎力支持。王学锋教授多年致力于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研究,并为中国国际货运代理从业人员培训及资格考试专家组成员,上海紧缺人才工程现代物流培训与考核项目专家咨询组成员。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对货代物流业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急剧下降,货代物流企业的揽货量自然随之减少,造成整个货代物流业普遍存在“吃不饱”的现象。有些货代企业业务量严重收缩,与去年同期相比,业务量普遍下降30%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达到50%到70%不等,整个行业处于微利甚至濒临亏损局面,有些企业已经出现裁员、歇业或关闭,后者的后遗症十分严重,因为一旦货代掌控货物后倒闭,无法保证货物安全,货主利益往往难以保证。规模较大的企业尚可维持经营,但举步维艰。预计明年业务量仍将继续下滑,形势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4.
新年伊始,上海4600多家国际货代、报关、承运人正在经受金融海啸以来的“最煎熬、最困难”的考验。被认为航运市场触底的2009年上半年,将是这一产业链上的企业必须跨过的最大“难关”。元月6日,口岸物流联盟麾下的数十家国际货代、报关、物流企业,与政府官员、专家聚首沪上,共商应对金融海啸,实施同业抱团取暖之策。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运》2005,28(2):45
中匡国际货运代理协台(CIFA)与世界货代联盟(WCA)物流网络有限日前正式签署了长期音作协议,合作促进中外货代物流企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货代企业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为切实满足我国货代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国货代协会积极加强中外行业企业交流合作的工作力度,努力解决企业高成本建立海外代理网络的难题,由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和世界货运联盟网络组织(缩写WCAF)主办的以“一对一洽谈”为特色的第八届中外货代物流企业洽谈会将于2011年9月26日至29日在上海浦东展览馆举办。洽谈会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七届,  相似文献   

7.
成灶平 《中国水运》2011,(11):46-47
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货代企业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货代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概念、特点、结构和动力机制等方面对货代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并且总结了提高货代企业创新能力的举措。货代企业创新能力是指在企业内外环境条件下,货代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为供应链中上下游客户提供的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为企业带来持续经济效益、持久发展空间和长期竞争优势的多层次综合性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于2005年全面履行WTO的承诺,允许外资在我国设立全资公司,国内货代业面临严峻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原有货代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策略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对中型货代企业的出路进行具体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代业的未来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货代业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要实现新的飞跃,企业经营策略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本试图通过对我国货代业的现状、国际上货代业发展趋势的分析,推荐几点国外货代业的成功经验,从而为我们的决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王伟 《集装箱化》2003,(8):31-33
2002年底,外资船公司单方面宣布降低甚至取消我国货代企业的佣金,此举在货代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联想到我国在加入WTO时承诺,入世后一年放开外商进入我国的国际货运代理领域控股权,四年后允许外商设立独资子公司;以及货代企业将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有理由认为我国的货代企业,今后几年内将面对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