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9 毫秒
1.
详细介绍了某城市特大型地下停车场出口隧道工程的设计内容,包括隧道总体布置及隧道结构设计、基坑支护方案、隧道装饰设计、隧道附属设施设计等,对于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一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并且把地下空间当成了一种新的国土资源,即“地下产业”。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采用隧道掘进机进行快速施工。隧道爆破技术虽然早为许多人所掌握,比较成熟,但是其发展空间依然很大,发展的前途依然光明。本文对钻爆和TBM盾构机施工方法的内容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和介绍,分析了当前国内隧道掘进技术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洪雷 《北方交通》2021,(1):79-82,87
现代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空间需求急剧增长,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是缓解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依托南京市横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研究不同工况下城市明挖隧道与地面夹空层空间的高效利用措施,同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设计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对于埋深较大的明挖隧道,建设地下停车场、平行于隧道的辅助道路或地下空间出入口,能够在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4.
邓艳 《轨道交通》2007,(2):50-5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展开,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隧道施工方面,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上海、广州、北京、深圳、南京、武汉等城市市政建设。尤其在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公路交通网络和高速公路交通网络的构建规划中。据不完全统计,至2010年,全国计划新建大型越江公路隧道约30条,累计掘进长度66公里。过河、越江和跨海的水底隧道建设任务越来越多,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采用盾构法施工的超大直径长距离隧道已成为新一轮城市公路隧道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引言 隧道工程是土木工程的分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不仅利用于铁路、公路交通和水力发电、灌溉等水工隧道外,也用于上下水道、输电线路等大型管路的通道,还将过去理解为地下通路的隧道概念,扩大到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包括诸如地下发电变电所、地下停车场、大型地下车站、地下街道等适用隧道工程技术的建筑物。我国的公路建设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双全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10):172-172,174
地铁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有效形式。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地铁建设也得到大力的发展,因此,隧道工程也占了城市基础建设工程的很大的比例。地铁工程属大体积地下工程,技术复杂,投资巨大,百年大计,混凝土除强度等级要满足结构要求外,还必须考虑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渗漏就是一个重要的控制环节。现从地铁隧道的混凝土施工、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其防治等方面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7.
曾宇轩 《轨道交通》2009,(11):16-17
“中国能向国际隧道行业界贡献些什么“10月28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隧道工程研讨会上,国际隧道工程与地下空间协会(ITA)主席Martin Knights给出了答案。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和长、大、深越江越海隧道的快速发展,这些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地上地下空间和隧道市场开发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城市人口大量集中为城市公共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限制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大范围地开发地下空间、建造地铁隧道成了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在城市软土中修建地下隧道主要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管片作为地铁隧道永久支护结构,对隧道结构的安全起决定性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及地下工程快速发展,绿色公路逐渐被重视,隧道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绿色公路理念进行设计至关重要。绿色公路理念要求依据地质选线和环保选线原则,保证项目填挖基本平衡,同时重视隧道洞口位置选择和进洞方式,兼顾洞口的美观和生态保护,隧道开挖土石方进行循环利用于路基填料及路面垫层,减少弃方量。隧道通风和照明系统用电量大,养护费用高,其节能减排措施是设计关注的重点,合理设置中水回用系统,体现了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的理念。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将绿色公路的理念应用到隧道设计中,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浙江省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中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回顾了浙江省公路隧道建设的发展历程, 总结了近年来省内隧道工程领域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情况, 包括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技术、 火灾安全独立排烟技术、 节能通风技术、 防灾救援技术、 水下隧道建设技术、 机械化施工技术、 洞口微开挖及景观技术、 能耗监测与智能管控技术、 节能照明技术、 发光照明诱导技术、 交通安全运营技术等十余项代表性成果。 同时, 与全国公路隧道及铁路隧道的科技成果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省内公路隧道领域在钻爆法施工质量缺陷、 钻爆法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 TBM/ 盾构法占比低、 智能新技术应用少、 预防性养护与装备技术应用滞后等方面的短板。 最后提出了未来浙江省隧道工程领域科技创新重点发展方向, 包括隧道精细化勘察与地质预报、 隧道机械化施工、 隧道新型衬砌结构形式、 隧道装配化技术、 隧道智能化建造、 水下隧道建设关键技术、 隧道智慧防灾、 隧道病害智能诊断和修复、 隧道结构耐久性设计、 四新技术应用等。  相似文献   

11.
延庆至崇礼高速公路(以下简称延崇高速)河北段为交通运输部首批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以延崇高速公路河北段金家庄特长螺旋隧道品质工程设计实践为例,基于"安全、耐久、经济、节能、环保"的基本原则,对安全设计、景观设计、绿色环保设计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实践证明应用效果良好,可供类似隧道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轨道交通》2010,(12):52-53
21世纪是全球地下空间大开发的世纪,隧道超大直径、超长距离,隧道结构功能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显现。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刺激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铁、长大隧道和越江跨海隧道的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数量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隧道大国。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已建成运营的铁路隧道8900余座,总长度约6000km,在建铁路隧道约2500座,总长度已超过4700km,  相似文献   

13.
隧道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大量的铁路、公路隧道以及城市地铁相继修建。然而,国内外现有抗震规范中关于地下洞室等地下结构的条文都十分简略,难以适应高烈度地震区地下洞室的建设发展。在对以往隧道震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隧道震害破坏的主要形式,并总结影响隧道震害的主要因素,对当前隧道抗减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并铺设铁路供机车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这三类隧道中修建最多的是山岭隧道。山岭隧道的施工方法分为以爆破为主导和以机械开挖为主导两种施工方法。本文主要阐述爆破为主导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现有城市快速路建设为基础,提出一种带状连续的地下浅层空间利用方法,建立“三原则、五过程”的城市快速路地下空间建设方法。依托南京横江大道快速路改造工程,实例分析地下浅层带状空间资源规划的原理,并据此进行交通量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浅层带状空间开发应依托隧道结构工程,环绕隧道断面,建设近期规划道路和附属工程,并考虑远期预留夹层,有效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地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新区人口规模扩张带来的交通量剧增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地下隧道在隧道建设中已越来越多的出现。结合北京站—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的几个关键施工段,介绍了在城市地下隧道施工中用到的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城市隧道与综合管廊同期规划建设能够高效集约化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是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以沈阳市南北快速干道工程为例,重点介绍了两者共同建设时应考虑的因素和方案比选过程,并在依托工程中成功应用。研究表明,城市隧道与综合管廊共同建设整合了两者各自的优势,是一种绿色的创新作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结合我国公路隧道通风照明技术的要求,以先进的控制理论和优化策略为基础,对公路隧道通风照明相关技术及动态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建立隧道通风照明节能综合系统,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节能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隧道掘进节能环保水压爆破技术对于节约施工成本和减小环境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隧道施工工程实例,就隧道掘进节能水压爆破技术的工艺流程、施工要点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技术效果、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期望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礼明 《北方交通》2012,(9):117-120
介绍了隧道防坍塌控制技术。隧道防坍技术依靠地下工程施工的经验,利用新技术的集成和优化,推行隧道防坍"二十四字"施工方针,灵活应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十八字"施工方针,贯彻"四项防坍基本经验",充分考虑地下洞室开挖支护的时间与空间效应,可广泛应用于公路隧道工程施工防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