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交通》2007,5(1):I0002-I0002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将于2007年9月16—22日在我国首次开展,目前全国已有108个城市参加。根据承诺,开展这一活动的城市将嗣绕主题组织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2007年的活动主题是“绿色交通与健康”,各参加城市将进行各种与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和健康有关的宣传。无车日活动是公共交通周期问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2011,(5):F0004-F0004
活动开展2007年至今,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倡议的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已经连续开展5届。截至2011年9月,承诺开展此项活动的城市达到148个。本届活动主题为:绿色交通·城市未来。这一主题旨在鼓励人们更多关注和选择低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交通》2012,(10):50-50
今年是第六个中国城市无车日,2012年活动的主题是“关爱城市,绿色出行”,旨在通过无车日活动,加大对绿色交通的宣传力度,增强市民节约能源、关爱城市、绿色出行意识。当天,我市嗣绕无车日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2011,(4):95-96
为树立绿色交通出行理念、推进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交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于2011年9月22日继续在全国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本届活动主题为“绿色交通·城市未来”。这一主题旨在鼓励人们更多关注和选择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出行方式,传递政府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发展绿色城市交通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正>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预防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城市空气污染,倡导绿色出行,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5年9月22日在全国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今年是第9届。截至2015年9月22日,全国共有183个城市和县签署了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承诺书,其中包括168个城市和15个县。活动主题:绿色交通——选择·改变·融合2015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主题为:绿色交通——选择·改变·融合,强调多种交通方式建设的必要性,方便人们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方式,改变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并将绿色出行与社会生活相融合。活动旨在鼓励市民选择更绿色的交通方式,探索出行方式改变对提升个人生活品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2008,6(5):101-102
2008年9月18日,广州市和江苏省江阴市分别签署参加无车日活动承诺书,全国共有112个承诺开展此项活动的城市.参与活动的全国城市总人数约234亿。9月22日,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在全国各承诺城市顺利开展。谨此通过对活动的宣传.希望更多的城市,尤其是城区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参与无车日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可持续城市交通发展的认识,鼓励市民采用绿色交通方式出行,减少对小汽车的使用和依赖,促进能源节约和减少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推进城市交通节能减排工作,倡导:绿色交通出行理念,济南市于今年9月22日开展以“绿色交通清新空气”为主题的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根据《济南市2013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实施方案》,全市4400多辆公交车全部出动,通过加密班次、大站快车、区间车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共交通》2013,(11):51-51
郑州市于9月22日开展了以“绿色交通、清新空气”为主题的“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郑州公交总公司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活动,保障了市无车日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9月22日是中国第六个城市无车日,此次无车日的主题是“关爱城市,绿色出行”。长治公交发挥自身优势,以实际行动将“无车日”打造成绿色交通、和谐公交的载体。使广大市民在“无车日”里,既享受到热情的服务,又得到了绿色交通、城市环保方面的理念教育,自觉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从而降低城市空气污染,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2007,5(4):10-11
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这项工作。为此,参照欧洲交通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2006年12月召开的“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建设部向全国设市城市发出开展“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倡议,定于每年9月16-22日举办此项活动。按照国际惯例,本次活动的重点是9月22日的无车日活动。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主题为“绿色交通与健康”。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等108个城市的市长亲自签署了举办此项活动的承诺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