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世界海运》2016,(12):39-44
海难、空难事故的频发使得提高深远海救助能力成为专业救助力量亟待实现的救助难题。如何更好地发展、利用现有救助力量,充分发挥专业救助直升机和救助船舶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并利用救助直升机和救助船舶的优点,总结出一条针对深远海更为有效的救助方法是每一个救助人需要深思的问题。救助直升机船载将成为新的海空立体搜救形式,必将大大提高救助力量的深远海救助能力,成为我国专业救助力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航海》2017,(1)
判断海上救助的性质是人命救助,还是财产救助附带人命救助,要根据救助的起源、救助船(设备)与遇险船的接触、救助方所采取的实际救助措施、有无其他救助方进行财产救助、救助方之间的分工、救助措施与被救助方财产获救之间的因果关系、救助方与被救助方之间就财产救助有无约定等具体情况予以认定。人命救助方虽主张救助报酬,但未能证明实际采取了财产救助措施,或虽采取了财产救助措施、但未能证明该措施与财产获救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应不予支持。人命救助方不能依法取得救助报酬的,有权从财产救助方或污染防治方获得的救助报酬或特别补偿中分享合理份额;获救方因人命救助方的人道主义行为而自愿提供补偿或报答的,应予鼓励;可探索建立人命救助基金等方式或制度对海上人命救助予以保障和鼓励。  相似文献   

3.
汪洋  姜彤 《航海》2014,(4):16-19
在国家主管机关控制的海难救助中,普通商船作为应召救助人被征召后受救助主观机关指挥实际实施各类救助作业,应依法取得救助方法律地位,直接享有关于救助作业的权利和补偿。在救助方海难救助报酬请求权行使的时效期间问题上,应该综合考虑救助方与被救助方法律关系的现实状态、是否存在放弃时效利益、时效中止或者中断的情形并最终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4.
救助船舶、直升机立体配合技术是海上人命救助中最为快捷高效的救助技术,此文研究分析了我国海上人命救助的现状及救助力量的特点,并结合典型救助案例,论述了船机立体配合技术在海难人命救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海商法意义上的海难救助的主要形式是纯救助形式的海难救助和采用“无效果无报酬”合同形式的海难救助,近年来,在中国,海难救助的另一种新的形式——雇佣救助形式的海难救助发展迅速,雇佣救助从法律性质、法律特点和法律价值上,均区别于传统的“无效果无报酬”合同救助。  相似文献   

6.
救助方不当行为对救助报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水运管理》2006,28(7):31-35
结合各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对海难救助中救助方不当行为的内涵进行界定,对救助方获得救助报酬的善意前提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救助方的不当行为进行分类研究,结合案例分析救助方的各种不当行为和过失行为对救助报酬的不同影响,并提出在救助方存在不当行为情形下确定救助报酬数额的总体原则。  相似文献   

7.
论海难救助报酬的估算与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外有关海难救助的国际公约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以及相关案例中的做法,针对海难救助中救助报酬数额的确定,救助报酬在共同救助人之间以及救助船东、船长和船员之间如何分配进行讨论,并提出我国应在有关法律中确认船长、船员的救助报酬请求权。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国海空立体救助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国家救捞体制改革4年来中国海上救助的5个前所未有,指出了我国救助指挥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当前国内外救助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实现科学救助、和谐救助的对策和建议:1.统一思想,更新理念,重新认识海上救助业的地位和作用;2.创新体制,激活机制,整合海空立体救助资源;3.科技引领,重点攻关,建设海上救助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航海业的飞速发展,船舶数量与日俱增,海损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日益增多,危及水上人命、财产安全,各国的专业救助船舶也因此不断发展壮大。文中结合大型专业救助船舶水上救助服务工作实际,探讨了大型救助船在救助准备工作、救助方式方法以及救助工作的注意事项,为更好地开展救助服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富民 《水运管理》2011,33(4):20-21,27
为推动我国海事救助事业发展,提高抢险救助的成功率,从"胜丰"轮脱浅救助的成功案例入手,分析力学原理在抢险救助中的应用,并总结高位沙滩搁浅船救助的要点:选择最佳救助角度;借助物体惯性;把握潮汛时机;整合救助船拖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