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前照灯是汽车夜间行驶必不可少的照明设备,为了提高汽车夜间行驶的速度,确保汽车行驶安全,不少汽车上采用了前照灯电子控制装置,对前照灯进行自动控制。常用的控制装置有:前照灯自动变光器、前照灯状态控制装置、前照灯昏暗自动发光器、前照灯关闭自动延时器等。 为了使前照灯经常处于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前照灯是汽车夜间行驶必不可少的照明设备。为了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很多新型车辆前照灯均采用了电子控制装置,对前照灯进行自动控制。1前照灯会车自动变光系统图1为自动变光系统工作原理图。在对方没有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汽车在夜间行驶的速度,确保行车安全,不少汽车上采用了前照灯电子控制装置。常用的前照灯电子控制装置有:前照灯自动变光器、前照灯状态自动调整系统、昏暗自动发光控制系统、前照灯关闭自动延时控制装置。前照灯自动变光器是一种根据对方车辆灯光的亮度自动变远光为近 相似文献
5.
从AFS的性能特点入手,通过核心芯片的选用、控制系统的构建,概要介绍新型的汽车前照灯照明系统设计的要点。重点阐述汽车前照灯照明系统架构技术方案的确定,介绍具有自适应功能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结构图及程序流程图,对应硬件、软件编程等对实施系统控制的影响。阐述降低响应时间和转角误差、提高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等的目标值和要点,以... 相似文献
6.
8.
“得意(DAILY)——南京依维柯”汽车是南京汽车制造厂引进意大利菲亚特(FIAT)集团“IVECO”公司技术生产的轻型系列客货汽车,有3吨、3.5吨、4吨、4.9吨等五个吨位级,单排座、双排座驾驶室、载货车、厢式货车、厢式客货车、厢式客车、越野车等七个品种共33个车型,适应面广,技术先进,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
10.
时光即将进入90年代的后期,根据目前汽车发展的情况及人类对汽车越来越高的要求,日本本国汽车公司在第30届东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推出了几种有利于环境保护、安全和更令人舒适的“概念”车。本文解约的是一种FSR型智能安全性汽车。 FSR型汽车关键在于具有智能特性。FSR的“大脑”是一个被称为“NAVI”的新一代精密驾驶导向系统。由于NAVI装有常用的GPS(通用雷达)导向仪,NAVI的陀螺仪及GPS传感器传它能检测FSR车当时的速度、方向。精确的位置。然而,NAVI还 相似文献
11.
自动驾驶汽车通过使用电脑系统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的 ,自动驾驶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各种类型的交通事故,降低人力成本,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但自动驾驶控制技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传感器的可靠性不强、控制系统存在漏洞等都影响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基于以上背景,首先阐述了智能汽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以及设计架... 相似文献
12.
13.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车辆驾驶性能带来了新的机遇。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生态驾驶涉及到3个问题,分别为如何利用动态交通信息对纵向行驶速度进行规划,动力电池SOC全局最优快速规划,以及动力系统实时能量管理。为此,本文中设计了一种结合通精度模型的兼顾计算效率与求解精度的分层式控制策略。上层控制融合了动态交通信号灯信息,通过对车辆行驶速度优化提高了驾驶舒适性,中层则通过对动力系统模型拟合近似,利用凸优化算法实现了SOC快速全局最优规划,为消除拟合模型产生的误差,下层则基于原始非线性模型,通过反馈控制,构建了一种自适应等效燃油消耗最小值策略(A-ECMS)。结果表明,车辆的驾驶舒适性相比于没有速度优化的策略提升了75.92%,且燃油经济性相比于两种常用的基于线性规划的策略分别提升了7.39%与10.91%。 相似文献
14.
15.
《广东公路勘察设计》2008,(4)
广东省交通厅依据科技成果鉴定办法和《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于2008年10月20日,在广州市组织召开由我公司和中南大学共同研究开发的“广东省公路工程水文设计检算系统”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议。会议由省交通厅科技教育处李斌副处长主持,省交通厅王富民总工程师、张健副总工程师、郑顺潮处长和黎侃科长以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17.
18.
汽车行业迅猛发展,大量新技术和设备应用其中,极大的推动了汽车行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作为现代企业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基于互联网+与物联网混合发展,基于控制器、执行器和传感器等装置,与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有机融合,可以实现数据云端传输共享,协同控制和智能决策,赋予驾驶人员更加高效、舒适与安全的驾驶体验。相较于传统交通出行方式,智能网联汽车出行方式更加安全可靠,对于推动汽车行业更高层次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文章重点就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展开分析,把握互联网+与物联网带来的技术优势,积极践行到实处,力求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智能汽车轨迹跟踪控制算法难以同时保证跟踪精确性、横向稳定性、舒适性以及控制实时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优化和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理论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MO-EMPC)。首先,建立考虑跟踪精确性、横向稳定性、舒适性的多目标函数及约束。然后,针对传统MPC控制实时性低的问题,设计基于EMPC的多目标优化轨迹跟踪控制器,通过引入多参数二次规划(MPQP)理论,将反复在线优化求解过程转化为等价的分段仿射系统(PPWA),离线计算得到最优显式控制律以供实时控制调用,减少在线运算时间。最后,基于CarSim/Simlink联合仿真方法,将所设计控制器的轨迹跟踪多目标优化效果与MPC控制效果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轨迹跟踪策略在保证良好的跟踪精度前提下,横向稳定性、舒适性方面的表现更优于MPC控制器,且算法在线运行速度提高56.63%。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智能汽车这一概念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智慧座舱、辅助驾驶甚至车路协同技术的逐步成熟,为产品带来新架构,为公众带来新体验,为行业带来新模式。然而,新事物的诞生往往伴随着产品力的不成熟与市场的质疑,当前的智能汽车无论在智能交互或是行驶安全方面,多数还无法满足用户场景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