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燕 《路基工程》2020,(4):145-148,169
论述了泡沫轻质土在梁桥拼宽及加固、拱桥荷载置换改造、轻型桥台台背回填、市政管道基坑回填和减少其他工程对轨道磁浮桥梁桩基的影响等工程领域中的新应用。实践证明:泡沫轻质土的轻质性、自立性、高强性、流动性等特性在工程建设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不仅在上述领域的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还可以被推广应用至城市人防等有积水或有毒气体的空腔回填等更多新兴领域。  相似文献   

2.
林广春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188-190,I0017,I0018
泡沫轻质土作为近年来常用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轻质性、整体性、抗压性、耐久性、环保性等良好的工程特性。与传统填料相比,泡沫轻质土的抗压及高强特性,对工后沉降的控制更具优势。特别当采用泡沫轻质土对路桥衔接段路基进行处理时,可大幅降低填土荷重,减少工后沉降及影响深度。现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泡沫轻质土在路桥衔接处路基处理中,采用的主要设计技术指标、设计要点及施工要点,为该材料在工程领域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泡沫轻质土具有轻质性、高流动性、低渗透性、固化后的自立性及整体性好,低弹减震性、强度可调节性、隔热性、耐久性等物理力学特性,能解决滨海地区软土地基处理工后沉降大等难题;同时可减少因超载预压放坡引起的土地征地、拆迁等问题,缩短施工工期。该文结合实际工程,对泡沫轻质土在滨海地区道路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气泡混合轻质填土技术具有容重小,高流动性,固化后的自立性等特性,在解决道路加宽时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及侧移、高填土路堤的稳定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京珠高速公路马坝扩建工程,介绍轻质土填土技术在道路加宽工程中的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梁倩  黄涛  建鑫龙  李静 《华东公路》2014,(4):104-107
气泡混合轻质土不仅具有轻质性、流动性、固化后可自立性等特点,而且密度及压缩强度可通过配合比进行调整,它在路基加宽工程中,特别是软基条件下,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及路堤的稳定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推进气泡混合轻质土在高速公路的工程运用,结合潮惠高速公路路基加宽工程背景,对气泡混合轻质土技术的应用开展了研究,并通过有限元软件marc对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土加宽后的试验段进行了新旧路基不均匀沉降分析。  相似文献   

6.
泡沫轻质土为新型的科技工程轻质材料,是指使用人工材料制作的表观密度较低而强度较高的材料,其主要特点是表观密度比一般的土体小,而强度和变形特性可以达到甚至超过良好土体。其特有的轻质性可大幅降低填土载荷,节省扩建路基的软基处理费用,同时其较高的压缩模量可避免常规填料由于自身压实度不够或上覆荷载作用下引起的较大压缩变形,大大减少了软基上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这些特性决定了泡沫轻质土在路基拓宽工程中应用前景广阔。泡沫轻质土施工的高效便捷性可大幅提高工程施工进度、缩短工期,并且泡沫轻质土固化后的直立特性可减少工程用地,为路基拓宽工程中解决软基处理和征地拆迁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手段。以江广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JG-JD-1标泡沫轻质土路基施工为背景,探讨了泡沫轻质土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泡沫轻质土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混合塑料发泡颗粒轻质土的特性,利用两相体模型提出了对其强度及变形等工程性质进行评价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在考虑构成轻质土两种不同材料性质的基础上,对轻质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比较合理地对塑料发泡颗粒轻质土的应力-应变特征及强度特性进行评价;轻质土强度随轻质填充料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随龄期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制备原理,分析了影响气泡混合轻质土强度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气泡混合轻质土强度的途径,指出气泡混合轻质土是一种利废、环保、节能、低廉且轻质高强、不吸水、不燃性的新型建筑节能材料。  相似文献   

9.
钱江通道南接线工程在浙江省内首次将EPS颗粒混合轻质土应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在国内也是首次将粉砂土作为EPS原料土,达到了良好的施工效果,取得了一些施工经验。EPS颗粒混合轻质土因其轻质、高强、经济的特点,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疏浚淤泥与EPS颗粒混合轻质土路基填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处置废弃物并拓宽路基填料来源,对"石膏碱渣"固化剂配制混合轻质土路基填料的配合比、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发。提出了疏浚淤泥与EPS颗粒混合轻质土新技术新工艺。结果表明:该新型轻质土具有轻质、高强、经济和环保等突出优点;强化了处置废弃物的能力和功效,减小了天然土方开挖,缓解了废弃物的土地占用和环境污染问题,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泡沫轻质土的物理特性、无侧限压缩特性,确定其性能影响因素,同时借助导热性能试验和疲劳试验,研究分析其隔热性能及耐久性能。结果表明:泡沫轻质土的物理特性和无侧限压缩特性受配合比和气泡含有率的影响较大;泡沫轻质土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耐久性能,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工程采用先预压后开挖换填轻质土方法进行软基处理,当预压时间不足时需要通过施工过程中动态调整轻质土换填量来保证同等效果。以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软基处理工程为例,研究了先预压后开挖换填轻质土处理技术工后沉降和换填厚度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通过荷载的等效换算,来对轻质土换填量作出动态调整的计算方法。工程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缩短预压时间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13.
张连成 《公路》2007,(7):191-195
介绍了气泡混合轻质土的概念及其主要特性,然后通过塌方原因分析、处治方案设计、结构计算等相关研究,提出了在塌腔内回灌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处治方案。工程应用表明,该处治方案达到了减载充填、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的预期目的,确保了运营期间隧道结构稳定,可以推广用于其他工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程中大量废弃泥浆、废弃淤泥、废弃污泥、废弃尾矿泥等泥状物以及软土、红黏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盐渍土等特殊土壤就地利用问题,提出将这些废弃泥状物或特殊土壤制备为泥浆,通过掺加环保型固化材料、发泡剂,使其改良为轻质(比水轻)、高强(较水泥土强)、稳定(水稳性好)的环保型工程材料——固化轻质土,并通过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水稳性、干湿循环、抗疲劳、抗冻融循环等试验,验证固化轻质土优良的工程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项技术在未来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利用室内试验方法,对水泥掺入量、塑料发泡颗粒体积含有量、养护龄期、养护环境等因素对塑料发泡颗粒轻质土强度发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塑料发泡颗粒轻质土的强度发挥在各种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轻质土的强度随轻质土中水泥含有量的提高及龄期的延长而增长,可以用指数函数描述轻质土强度与龄期、水泥含有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增大轻质土中塑料发泡颗粒体积比,引起轻质土的强度下降;水下环境对轻质土的强度发挥不利,为利于轻质土的强度发挥,在工程应用中应考虑采用有效的排水措施或尽量在水上部位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丁新红 《路基工程》2017,(6):146-151
简要介绍了轻质土工程特性、轻质土路堤的优越性与应用范围,对泡沫水泥轻质土路堤的设计基本内容、计算方法以及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公路》2021,66(6):324-329
轻骨料混凝土密度小,可减小结构自重,降低桥梁恒载,能有效解决桥梁改扩建工程中新旧桥高程不一致的问题。针对轻骨料混凝土和易性差、泵送性差、强度低,轻骨料易上浮等问题,采用高强陶粒及空心玻璃微珠,研发出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泵送性均良好的LC50轻质高强混凝土,并基于试验提出轻质高强混凝土材料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LC50轻质高强混凝土在邳苍分洪道特大桥中的成功应用,对轻骨料混凝土在桥面铺装中的施工技术及工艺要点进行总结,为轻骨料混凝土在桥梁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道路改扩建工程的软土性质、工期限制、沉降控制要求及周边用地限制等实际情况,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提出泡沫轻质土置换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案,探讨轻质土的路基设计、施工技术和控制要点,并对处理方案进行理论计算验证。工程应用效果表明,利用泡沫轻质土置换软土地基,其强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使路基荷载较普通土降低了65.9%,有效减轻了施加于地基的附加应力,未出现显著沉降,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9.
戴敦伟  吴征 《上海公路》2003,31(3):22-24
EPS路堤具有超轻质、耐压缩、自立性强、耐水性好和施工便捷等特点,不同于一般的填土路堤。本以同三国道大港立交沪杭高速公路拓宽匝道工程为依托,通过现场测试,明确了EPS轻质路堤的技术特征,并与其它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为EPS轻质路堤在软土地区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气泡混合轻质土变形特性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气泡混合轻质土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规律,在实验室开展了三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变形包括压密阶段、线弹性变形阶段、应变硬化和应变软化4个阶段;(2)围压对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变形特性有显著影响;(3)根据应力水平可采用线弹性模型和理想弹塑性模型模拟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变形特性。研究为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