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我国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工作现状,总结提出港口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能力薄弱、污染物违规排放现象依然存在、污染物属性缺乏统一界定、船舶污染物监管能力不足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建设、定期评估接收转运处置能力、强化船舶污染物监管、逐步施行间接收费制度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航运规模扩大和水污染防治要求逐步提高,对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和海事部门监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法律层面分析港口、海事、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责任,指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了加强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监管的具体建议,为提升船舶污染防治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现场走访、定量分析等方法,对九江港长江沿线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现状进行了调查和评估,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船舶污染物接收可依托的公共设施不足,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能力有待提升;港口码头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不完备;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有待完善等。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在长江九江段建设完善上中下游3个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站,港口企业落实船舶污染物接收责任,通过"污染物接收船流动接收+港口码头定点接收"满足辖区船舶污染物接收需求;同时建议完善相关的收费以及监管制度,确保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的正常运转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的全流程监管。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防治江苏省小型船舶生活污水污染,分析江苏省小型船舶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存在现有生活污水存储或处理装置安装比例小、生活污水存储或处理装置使用率低、岸上接收设施能力不足、外省市船舶直排明显、检验检疫标准相对缺失、资金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借鉴外省市船舶生活污水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加快小型船舶储存柜安装;继续增强多功能船接收能力;完善政策规章制度体系;优化岸基配套接收设施布局;"双管齐下"增强监管能力;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从主要公约、规则中关于船舶污染物接收的要求入手,具体分析国内外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状况的履约建议,包括完善港口接收设施的规划,设立港口接收设施符合性评估制度,完善国内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收费制度,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排放监管机制和公开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信息查询渠道。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沿海水域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交通部海事局连续组织了2007年“限制船舶污染物排放专项行动”和2008年“船舶污染应急防备工作专项检查行动”,海事行政执法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辖区港口现有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是否具备规定的接收处理能力进行了调查摸底、评估和检查。在此过程中,笔者在海事对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能力的监管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为完善内河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体系,通过对江苏省内河港口、水上服务区、船闸等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流程的调查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有:船舶污染物配套设施不足、转运处置困难;船舶生活污水存在上岸需求;船舶垃圾上岸量较少;船舶含油污水存在接收转运处置风险;企业资金压力大,建设积极性不高;监管机制不健全;船民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有待加强。结合当前船舶污染物的实际接收情况,提出建议:转变"船―岸"为"船―船―岸"的接收模式;加快监管联单和联合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实时监控技术研究;加强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渠道。  相似文献   

8.
全球航运业快速发展及船舶数量的日益增长,航运环保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本文从船舶污染物排放接收监管现状入手,分析区块链技术在船舶污染物排放接收监管应用的必要性及意义,为实现绿色航运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环保新政实施,各地基本已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及多部门联合监管制度。这些制度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船舶污染物接收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文中通过调研广州港船舶污染物排放接收现状,综合分析存在问题,对改进国内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规范北仑港区船舶污染物接收经营行为,提高港口服务水平,提升港口形象,解读有关法规对污染物接收的执行要求,分析北仑港区对船舶污染物接收管理的做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当前港口规模扩大、行业准入门槛提高、港口服务水平提升等对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作业监管提出现实需求,并提出加强北仑港区船舶污染物接收规范管理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长江安庆段船舶污染物的收集、处理和接收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船舶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监管部门观念和人员配备欠缺,设施落后,船舶公司防污染管理混乱,监管法规和实施之间存在真空以及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系统不完善,船员们环保意识非常淡薄。要制止本江段船舱固液污染,应从源头控制,健全监管体制和法规,提高船员职业素质和环保意识,提升防污染设备的研发,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系统。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的实践经验,我国可参考建立并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联单监管制度,从而填补监管漏洞,实现船舶污染物的全程闭环管理,预防和减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世界海运》2015,(11):51-56
开展港口污染物接收设施充足性评估是科学确定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目标的重要方法。依据翔实的数据,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通过客观评价和比较北仑港区各类船舶污染物接收需求与接收能力现状,完成细化到码头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充足性评估,从码头单位和污染物类别两个层面全面分析现状条件下港区内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的充足性,并提出加强港口污染物接收能力建设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曾苇 《珠江水运》2012,(12):73-75
MARPOL附则IV《防治船舶生活污水规则》已于2008年9月27日对国际航行船舶生效实施,国际公约和国内法规都对船舶生活污水的排放接收进行了规定。本文主要通过对公约和国内法规对船舶生活污水排放监管要求的简要介绍,分析广州港口目前船舶生活污水排放接收处理的现状,并提出应如何加强防治船舶生活污水污染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以下简称新《排放标准》)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实施,对客运船舶的生活污水排放接收做了严格的规定。通过对新《排放标准》的研究和对相关单位部门的调研,发现辖区客运船舶生活污水处置存在新《排放标准》执行难、生活污水排放监管难、岸上接收处置难等问题和难点。建议地方政府等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出台激励政策、加快码头生活污水接收设施建设、加强联合监管等措施,减少客运船舶生活污水非法排放,从而保护海洋环境。  相似文献   

16.
AIS电文解析是目前海上船舶监管信息系统获取船舶各种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设计串口模块、显示模块和AIS电文解码模块实现了AIS船舶信息编码的接收、解析和显示,从而支持各种应用船舶信息的业务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船舶水污染物联单制度施行以来在接收、转移、处置三个作业环节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法律法规、制度运行和监管实际等方面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海事部门对船舶水污染物监管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联单制度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运发展与水上交通安全息息相关,这都要求我们海事监管力度与效率要不断提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不仅加强海事船艇装备建设,加大船艇的更新率,而且要努力提高船艇管理水平,通过完善海事船舶"管、用、养、修"长效化机制,不断提升海事船舶"管、用、养、修"工作精细化管理能力,满足海事监管需求。  相似文献   

19.
毛增辉 《世界海运》2023,(9):18-20+48
随着国家对水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沿海船舶生活污水污染防治成为重中之重。以长海水域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陆岛运输船舶生活污水排放控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当前长海水域存在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备不齐、港口接收设施能力不足、船舶生活污水排放监管难度大等问题。最后从地方政府、港口码头、海事监管部门、船检机构、航运企业等角度提出加强陆岛运输船舶生活污水排放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船舶通信与导航系统不断地接收和发送各类数据,如航线数据、气象数据、船舶运行工况数据等,伴随着船舶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这些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成为了业内的研究热点。船舶数据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多样,因此本文采用一种HBase非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进行船舶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同时,结合Web技术和XML技术,实现了船舶用户对于数据库系统的动态访问与动态页面生成,对于改善船舶通信与导航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