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广英 《铁道勘察》2004,30(6):27-29
石太客运专线盂县南进石家庄方案横穿巨城地堑。对该地堑区域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进行了分析 ,初步研究了该地堑对规划线路方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百年石太新通途——石太铁路客运专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路走向与工程概况 石太客运专线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山西省中东部,地处太行山东麓,基本与既有石太线平行,线路东端始自河北省会石家庄,西端连接山西首府太原.沿线途经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井陉县,阳泉市盂县,晋中地区寿阳县,太原市阳曲县,太原市区,正线长度189.93公里.  相似文献   

3.
石太客运专线东起河北省石家庄市,西至山西省太原市。近期线路由既有石家庄西站引出,途经河北省鹿泉、井陉后进入太行山脉,经山西省盂县、寿阳,由北端接入太原市。线路全长189.929km。设计近期为200km/h客货共线标准,远期为200km/h以上客运专线标准。结合石太客运专线的技术标准,简要介绍桥涵工程概况、桥梁长度的确定、桥梁上部结构形式的选择、新结构的采用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最优线路方案,综合地形、地物和环境影响等8个因素,包括:坡度、坡向、土地利用、道路、建筑用地、水域和湿地、植物群落和文物古迹等,作为区间铁路线路方案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层次分析法(AHP)线路方案比选模型。以辽宁省康平站—法库站区间铁路线路方案比选为例,进行了基于 GIS 的 AHP 线路方案比选评价分析。该线路方案比选模型对于铁路线路生态环境保护、降低工程造价、避免工程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是国内最早进行勘测设计并开工建设的高速铁路.针对石太客运专线勘测设计初期两大走向方案(阳泉南平定方案和阳泉北孟县方案),从工程地质角度出发,在收集和掌握大量地质基础资料的前提下,综合阐述、分析、对比了两大走向方案沿线的地质构造,采空区,特殊岩土,岩溶等不良地质;评估了这些不良地质时铁路工程设计、施工、运营过程中的影响及风险;结合两大走向方案中工程地质的利弊,风险性高低,投资规模大小,推荐位于阳泉北的盂县方案.  相似文献   

6.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于豫鲁两省交界处跨越黄河,控制线路走向因素众多。为确定合理的黄河桥位及两端引线线路方案,通过分层次分析多种控制因素并梳理线路方案比选逻辑关系,对桥位方案及局部线路方案进行比选以及组合方案的验证,推荐了最终线路方案,提出了类似情况下方案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天水至平凉铁路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阶段线路方案研究情况,阐述了杨家碾至周家村线路方案的提出、比选及决策过程,进而分析了铁路线路局部方案比选的方法和要点.  相似文献   

8.
客运专线线路走向多目标决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对客运专线线路走向决策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优选系统的建立,开展了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运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采用数据仓库技术提出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优选系统中数据管理方法,并构造了相应的数据仓库结构以及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优选系统功能结构,实现了客运专线线路基本走向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运用开发的"客运专线线路方案优选系统",实现计算机辅助进行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经反复筛选确定了成都至重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的五个非劣方案,建立决策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计算和分析,确定了客运专线线路走向方案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9.
在建的沪昆高速客运专线贵州东段在线路方案确定时期,通过对线路引入既有凯里站整治站内插旗山古滑坡方案和绕行新建车站方案的比较,以确定线路区域走向,选择出最优线路方案。从工程地质状况、病害整治条件、设站条件、工程数量及造价、地方发展规划等方面比较,结合高速铁路技术特点和安全要求,对影响方案重要因素的插旗山古滑坡目前的稳定情况、既有的工程状况、整治工程规模及工程安全等进行分析研究。围绕该滑坡的整治与绕避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方案比较,为线路方案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通过方案研究,最终选择了绕避插旗山古滑坡采用新建凯里南站的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对线路方案的稳定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禹毫宿铁路(安徽段)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生产需要,探讨如何有效将层次分析方法应用于线路方案比选过程中去,为有效解决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困难问题探索合理思路.研究结论:(1)基于层次分析方法进行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需充分分析论证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和优缺点情况,以合理建立判断矩阵.(2)在解析判断矩阵,计算相对重要度和各方案的综合重要度过程中,全面比较各层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选择出最优目标的科学性.(3)针对禹亳宿铁路(安徽段)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的实例论证,充分论证了层次分析方法可应用于线路宏观走向方案选择、局部方案比选等多目标决策领域.  相似文献   

11.
几种典型的地铁减振浮置轨道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国内地铁工程所用到的钢弹簧浮置板、减振垫浮置板、橡胶隔振器浮置板、浮置式梯形轨枕等不同浮置轨道技术,在按重量级别、隔振元件、浮置板浇注方式及浮置板是否设预应力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各自不同的技术特点,可为不同工程条件下的正确选型提供参考。提出理论及实际减振效果的差异性、减振与降噪效果的区别、典型不利工程条件的适应性以及综合造价的核算等浮置轨道选型及设计应用的要点和建议,并探讨未来运营线浮置轨道的高效检查维修技术,以及设计速度≥140 km/h线路浮置轨道系统设计及安全可靠性保障技术等后续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有轨电车在我国正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积极借鉴国外的建设运营经验,对有轨电车在我国的可持续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有轨电车线网的德国可为我国提供丰富的案例借鉴与参考。从服务范 围、建设运营中执行的规范、线路特征 3 个方面,分析德国有轨电车的技术特点。选取布伦瑞克、汉诺威、慕 尼黑 3 座城市的有轨电车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德国小城市、中等规模城市和大城市有轨电车的建设运营特征,不 同规模城市的有轨电车在功能定位、线路敷设方式、旅行速度、平均站间距、客流强度、乘客平均乘距等指标上 存在明显差异。最后,结合案例分析,从功能定位、线路建设标准、运营交路设置、换乘接驳规划、换乘站建设 标准等方面,阐述对我国有轨电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地铁车辆段振动噪声影响的特点及上盖开发振动噪声控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综合控制的流程及方法,包括工程条件特点的需求梳理及分析、振动噪声控制标准选择及确认、振动噪声影响分析及预测、综合减振降噪方案的确定及实施、振动噪声控制措施效果实测及评估等,最后提出下阶段需重点研究的内容,包括车辆段不同功能区域振动噪声源强、振动噪声控制指标、不同减振降噪技术措施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铁路通过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在关键技术上开展了技术经济系统论证、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技术体系、制定技术标准及规程、开展科学试验验证、实施提速改造工程、推进装备现代化、组织提速牵引试验和运行模拟验证8个方面的攻关,成功实施了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列车运行最高速度则达250km/h。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试验验证、工程实践和推广应用,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客运专线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机车车辆结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结构系统安全可靠性出发,运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针对机车车辆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制造、运用和维修、报废四个阶段,提出建立机车车辆全生命周期结构安全管理体系的思路、主要内容及其体系框架。思路是:始终以可靠性为中心,在各个生命阶段实行全面安全可靠性管理,采用协同管理模式,通过产品全息数字模型进行信息交流、反馈和故障分析,提高设计、制造、运用和维护的可靠性水平,从而加强机车车辆产品运用中的安全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加速开发周期。主要内容有:结构可靠性设计、制造质量可靠性控制与分析、运用和维修的可靠性管理、报废管理的可靠性寿命评价。根据其主要内容给出体系框架。机车车辆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安全管理的机车车辆数字模型,统一完整的可靠性数据库及信息管理系统,全面科学的车辆安全评价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八达岭长城站是我国第一座深埋地下的暗挖高铁车站,位于八达岭长城地下。设计施工中存在埋深及提升高度大、疏散救援困难、环保要求严格、两端隧道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群洞布局断面和工作面多以及运输困难等诸多关键技术难题。通过设计三层三纵的群洞结构、采用长大电扶梯和斜行电梯、研发超大跨度隧道修建技术、复杂洞室群隧道修建技术、超长耐久性隧道修建技术、微震微损伤精准爆破技术、地下车站噪声控制技术、BIM设计施工技术、智能防灾救援疏散系统、隧道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隧道绿色建造技术以及掌子面地质信息智能图像预报技术等关键创新技术,成功攻克八达岭长城站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京沪铁路K528钢梁桥存在钢梁上盖板翘起、钢梁纵向位移较大,桥台与梁端顶紧、铆钉烂头、钢梁腐蚀严重等问题,从低影响、低风险、低投资、低运营维护成本、易施工等角度出发,研究比选原位新建梁式桥和原位新建框架桥的设计方案,从线路加固、施工工艺、施工难度、拆除工程、投资及维护成本等方面比较两个方案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对单孔...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为了解和掌握崩滑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滑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崩塌、滑坡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仪器及监测目的、选择手段等进行了综述。 研究结论:监测既是崩塌滑坡调查、研究和防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崩滑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信息获取的一种有效手段。监测可掌握塌、滑坡的变形特征及规律,预测预报崩滑体的边界条件、规模、滑动方向、失稳方式、发生时间及危险性,及时采取防灾措施,尽量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通过对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潼洛川、高桥、凤凰岭3座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的施工,分析与总结出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Ⅴ级围岩段采用CRD法开挖与施工的施工方法以及合理工序、步长、人员、机械设备配置;分析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水平收敛与开挖工序、黄土含水量、雨水的关系和变形规律。研究结果:确定出切合实际的进度指标和各个工序的作业循环时间;提出变形稳定性控制的参考指标;结合施工取得的经验教训,总结出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控制变形的措施,并提出需进一步研究探讨的设计与施工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针对动车组整车和零部件等产品的不同特点,按照不同车型、不同产品、不同运用条件、不同故障后果和不同置信度要求等分类评估的原则,研究动车组产品的可靠度评估方法,包括可靠度置信下限评估方法和故障率置信上限评估方法;以提高验证效率、效益为目标,从最少验证样本、最短验证时间、最低验证成本的原则出发,研究无故障状况下动车组可靠度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