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船用材料及船用设备是确保船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内河造船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内河船厂产能和技术以及管理等原因,船用材料及设备的采购基本上采取随行就市的方式,致使有些地方船用材料及设备的使用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规范船用材料及设备在内河船舶的使用,提高船用材料及船用设备在内河船舶的使用率,这是值得相关产业人员深思的课题;本文从广西内河船用材料和设备检验管理使用现状,试图探讨影响内河船用材料和设备装船和发展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船用焊缝金属屈强比对船舶的质量和安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屈强比即为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比值,焊接屈服强度描述了焊接焊缝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本文针对船用焊接材料的屈强比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并建议可以在船舶领域国标中加入对屈强比的要求,以保证船用焊接材料的可靠性并能够保证船舶重要结构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船舶材料标准体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船用材料标准体系、军工专用材料标准体系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目前船舶材料标准体系表存在的问题,并对船舶材料标准的需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船用手工电弧焊用焊条(简称电焊条),作为一种常用的焊接材料,在钢质船舶制造中,目前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地选择和使用电焊条,这对于保证钢质船舶的焊接质量和使用安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就船用电焊条的选择和管理、使用作一介绍,供广大焊工及从事船舶焊接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丰源  王伟辉 《中国造船》2007,48(1):117-125
高速船舶推进轴系为减轻重量,采用高强度合金材料,目前常使用之材料为不锈钢SUS630。对此材料进行了孔蚀试验及疲劳试验,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就其疲劳断口进行照相,并针对电子扫描照相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依据图像显示,当无孔蚀发生时,其疲劳断裂原则上遵循疲劳裂纹初始期、疲劳裂纹成长期及疲劳瞬间断裂期三个阶段;但当有孔蚀发生时,其疲劳断裂阶段即无疲劳裂纹初始期,而直接进入疲劳裂纹成长期及疲劳瞬间断裂期两个阶段。因此,当以断口观察来判断断裂原因时,应特别注意。另由电子扫描照相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推算,得知金属材料常数n、C、与疲劳裂纹扩展常数(da/dN)并非固定的常数,随着试验应力大小而变动,针对不锈钢SUS630材质,当ΔK值介于26至46之间时,对于应力幅值不确定时,建议金属材料常数n值取为3及金属材料常数C值取为4.40×10-15。  相似文献   

6.
胡柏杨 《船艇》1998,(12):29-30
我们可看到船舷和码头悬挂一些旧轮胎,以减缓在船舶之间、船舶和码头之间发生碰撞时的冲击力,从而保护船舶和码头不受到损伤。这种“废物利用”的办法也多少能解决些问题。但是,现在国际上先进的护舷是船用充气橡胶靠球(以下简称为“船用靠球”)。据了解进口一只船用靠球,  相似文献   

7.
船用救生衣是船舶的重要救生设施之一。当船舶发生海难或人员落水时,救生衣作为贴身穿着的救生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将直接关系到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国际、国内船检的相关法规、公约对船舶救生衣的配备和检验要求有着明确的规定。本文分析现有市场上的船用救生衣种类,结合现场检验的工作经历,对船用救生衣的装船检验要求进行探讨,针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机舱泵     
船舶建造和使用部门常常会对船用泵提出许许多多的特殊要求,因而使得船用泵的设计和制造部门不得不对这些要求给予认真注意和充分满足。本文就舱底、压载、消防、冷却、循环、燃油和滑油等主要船舶系统用泵的设计参数、结构特点,所属系统以及有关密封和材料等问题,对船用泵的特殊性作了充分论述,同时在定性和定量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建议。这种论述和建议对于船用泵的设计、制造、选用和安装布置,无疑都会带来好处。  相似文献   

9.
船舶运输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在船舶运输中普遍存在管理混乱,集装箱信息手工采集速度慢,容易出错,无法实现对集装箱以及货物的跟踪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船舶运输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船用物流管理系统,对RFID技术的原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船用物流管理体系,对车辆管理子系统、集装箱管理子系统以及人员管理子系统进行研究。本文提出的船用物流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船用耐火分隔材料及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船舶耐火分隔及其材料的发展。介绍并对比了国内外各种船用耐火分隔材料的性能,以及作为A-60级耐火分隔时各类材料的隔热效果。纳米孔隔热材料用作船舶A-60级耐火分隔,能大幅度减轻重量和减小厚度,很有发展前途。指出了国内船用耐火分隔材料研究所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