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建立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三维力学模型,研究低温-重载耦合作用下钢桥面铺装的力学特性,并与不考虑温度作用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重载耦合作用下钢桥面铺装拉应力显著增大,最大拉应力可达荷载单独作用的四倍。  相似文献   

2.
钢桥面铺装荷载图式是钢桥面铺装力学分析的基础。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265/70R19.5(11.00R20)轮胎与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的接触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出了轮胎与铺装接触的平面分布以及接触区域内应力的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轮胎与铺装接触区域的平面形状以及接触区域垂直应力分布等都随着汽车荷载的变化而变化;当汽车轴载超过100kN时,轮胎与铺装接触区域的平面形状近似为矩形;当轮胎作用于正交异性钢桥面U形加劲肋腹板顶面时,轮胎与铺装层接触区域的垂直应力横向分布接近于“凸”形,当轮胎作用域正交异性钢桥面板U加劲肋腹板之间时,接触区域的垂直应力横向分布接近于马鞍形。在钢桥面铺装力学分析时选用双矩形荷载能够较好的模拟轮胎与铺装接触平面的实际状况,而轮胎荷载的横向分布应该综合考虑轮胎作用最不利位置之后决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开口加劲肋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的力学行为特性,通过建立钢箱梁和铺装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荷载作用下铺装层最大拉应力、铺装与钢板层间最大剪应力等技术指标的变化及分布规律。得到如下结论:拉应力是导致铺装出现开裂破坏的主要原因,疲劳裂缝应沿桥梁的纵向;当以拉应力作为控制指标时,钢桥面铺装在距离横隔板0.4 m范围内受力最为不利;开口加劲肋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应变水平远大于一般沥青路面;铺装对车辆荷载的应力应变响应具有很强的局部效应;铺装与钢板层间剪应力较大,在铺装结构设计时应注意选择具有较强抗剪强度的粘结材料。  相似文献   

4.
郝聪龙  周尚猛 《交通科技》2021,(2):25-27,45
针对铁路桥梁超高性能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受力特点,结合某连续钢桁梁特大桥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对桥面铺装层最不利荷载位置进行分析,研究桥面铺装结构的纵、横向应力及疲劳应力,发现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能够有效改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应力状态,确定了超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设计的力学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5.
沥青混凝土钢桥面铺装方案受力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在车轮荷载作用下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力学响应,研究铺装上、下层不同的厚度及模量组合对铺装层力学控制指标的影响以及不同铺装方案在超载情况下的铺装层受力状况。研究表明:铺装厚度对于层间剪切应力影响较大,铺装上层的材料模量对于铺装表面的最大拉应力影响较大,铺装下层的材料模量对于层间剪切应力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以为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开口加劲肋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括桥面板和铺装的整体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荷载作用下铺装层的力学特性.分析表明,横向拉应力是开口加劲肋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设计的一个重要控制指标;开口加劲肋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问剪应力较大,在铺装结构设计时应注意选择具有较强抗剪强度的粘结材料;开口加劲肋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对车辆荷载的应力应变响应具有很强的局部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更有效预测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的疲劳寿命,需针对项目预测交通量尤其是重载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结构特性进行力学分析。通过调研分析临近过江通道实际监测的交通数据,得出桥面轴载谱。建立钢桥面铺装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得出钢桥面铺装最不利荷位中心横向位于U形肋与桥面接缝处,纵向位于距离横隔板0.2 m处,得到了不同轴载作用下铺装层的关键力学指标形变量和应变量,结合轴载谱得出荷载谱,并推算出初步设计阶段铺装层的疲劳寿命仅为2年。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把握杨泗港长江大桥正交异性钢桥面铺装层的受力变形特性,文中通过建立杨泗港长江大桥钢桥面铺装层仿真分析模型,对钢桥面铺装层的荷载效应进行分析,得出车辆荷载作用下钢梁桥面板应力集中最不利梁段为中部附近的正交异性板段,且横肋顶部附近的横向荷位是最不利荷位。  相似文献   

9.
《公路》2021,66(6):85-88
为了分析ERS钢桥面铺装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应变特性,采用转轮式加速加载桥面铺装试验机对ERS钢桥面铺装结构进行足尺试验,并与浇注式钢桥面铺装结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荷载作用下,铺筑RA混合料的铺装结构应变幅值及位移均小于铺筑GA混合料的铺装结构,具有更优异抗变形性能;沿正交异性板纵向方向,随着到2块横隔板中心位置距离的变大,铺装层顶面的应变幅值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在2块横隔板中心位置的两侧均出现了一个应变幅值波峰;同时,钢板底面位于2排加载区域中间位置的应变幅值远大于位于2排加载区域外侧位置的应变幅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柔性铺装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存在的钢板疲劳开裂和铺装层极易损坏的问题,提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钢正交异性板组合桥面体系。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为背景,通过ANSYS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该组合桥面体系正交异性板相对于柔性铺装正交异性板受力性能的改善情况,并通过单U肋2跨连续梁足尺模型试验对UHPC层的受力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组合桥面后正交异性板各构造细节的应力大幅下降,其中面板应力降幅最大,加劲肋次之,横隔板最小;采用UHPC-钢正交异性板组合桥面体系后正交异性板主要构造细节最不利热点应力幅降至常幅疲劳极限以下,理论上具有无限疲劳寿命;模型试验显示在实桥最不利应力作用下,UHPC层未发现可见裂纹,当名义应力达到18.79 MPa时在模型中支撑板顶部UHPC上发现0.05mm宽的裂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