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政治、外交、经济、外贸、文化、宗教、军事、航海、天文、地理、民俗、建筑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的业绩,同时作者从郑和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导;是印度洋的首批探险者;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最后实现,拥有郑和的一份功劳;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航海活动;郑和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五个方面,首次系统地论证了郑和在世界航海史上拥有的杰出地位.  相似文献   

2.
听说云南有个郑和公园,是航海史研究者值得一游之地。适逢出差到西南,趁工作空隙去逛了一遍,果然不虚此行。郑和公园位于昆明市郊滇池南端的昆阳镇。这里是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的家乡,其父马哈只墓在该镇月山。为纪念郑和,建国后在月山修建了郑和公园。从东门入园,先到“郑和纪念馆”。此处建筑原为明灭启三年(1623年)筑的玉皇阁,两层飞檐,高踞石台;凭栏远眺,滇池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辟为纪念馆后,馆内陈列着郑和像、郑和航海图、《天妃应灵之  相似文献   

3.
2005年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伟大壮举的600周年.这个百年一遇的伟大日子的到来,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近二十几年,有关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有些国家相继成立了致力于郑和研究的学术团体,发动学者著书立说、创办刊物进行了不少研究郑和、宣传郑和的活动.2002年国家成立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筹备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开展着各种纪念活动.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就是在这种纪念、研究郑和活动热潮推动下成立的.不少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为了更有力地推动纪念郑和、研究郑和的活动,还提出申报成立中国郑和研究会的倡议.  相似文献   

4.
郑和船队的海上航行活动,与低纬度地区的季风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具体表现为:1)郑和船队下西洋的出发港选择在福建长乐,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的稳定影响地区;2)郑和下西洋船队,往返时间一般为一年半,这个特点主要是由船队选择的特定航线和航行中需要利用的不同季风的转向时间决定的;3)郑和船队航程中的候风点有“斯鲁马益”、“苏门答剌”;4)分地点有“苏门答剌”、“古里”;5)主船队与各分支船队的合地点在“满剌加”。郑和船队在选择航线,确定候风点、分点、合点时,充分考虑了低纬度地区季风的变化特点,反映出当时中国海员深谙低纬度季风变化规律,充分利用其特点进行远洋航海的高超水平。  相似文献   

5.
将设于上海的郑和纪念馆,正在紧锣密鼓中积极筹建。眼下,可谓千头万绪,困难不少,征集郑和塑像缺原始图像;制作宝船模型无原型仿制,最关键的是需要大量有关郑和的历史文物。消息一传开,各方学者、专家纷纷支助。来自云南的一个佳讯是:云南省文史馆李士厚教授保存着《郑和家谱》原本照片资料。他对伟大航海家郑和的研究亦有独到见解。怀着迫切探求的心情,我访见了李士厚教授。  相似文献   

6.
林永存 《航海》2005,(5):8-12
郑和下西洋研究热点中的“宝船之谜”,至今纷争莫属。在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之际,厦门福船作坊复制“郑和宝船”模型一艘,在上海举办的“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参展。这艘由厦门大学庄景辉教授和福船作坊洪玉生技师共同研制的船模,重现了“郑和宝船”的雄姿与风采,为破解“郑和宝船之谜”揭示了一种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中外航海史上的壮举。近年我国领导人多次在对外交往中论及郑和下西洋,这一故事已经成为我国与各国睦邻友好交往的名片。考量我国领导人关于郑和下西洋评论的语境,发现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中,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文明互鉴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舟 《中国水运》2005,(3):10-11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筹备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活动,党中央确定了“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作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庆祝活动的主题,其宗旨就是要弘扬郑和精神,什么是郑和精神呢?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可以说郑和是世界上最早,最有成就的航海家。学习和发扬郑和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古代,曾有过很多航海家,但唯有郑和被后世所铭记,成为了中国古代航海的标志。而其他的航海家,都没有被历史所记住,这些伟大的名字连同中国的航海文明被传统文化、黄土文化、农耕文化所扼杀、所掩盖。为什么只有郑和永垂青史?大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这一年三保太监郑和整整60岁,距离他上一次带领船队下西洋已经过去了10年,而那个愿意倾全国之力资助他远航的皇帝明成祖朱棣也在7年前驾崩了。这7年间,郑和就一直闲居在南京,忍受着关于"下西洋劳民伤财"的指责。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伟大壮举的600周年。这个百年一遇的伟大日子的到来,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近二十几年,有关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有些国家相继成立了致力于郑和研究的学术团体,发动学者著书立说、创办刊物进行了不少研究郑和、宣传郑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设计仿郑和宝船的工作中.结合大量的史料和专家的论著.对郑和宝船作了深入地研究.完成了仿郑和宝船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信息     
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于2005年7月8日~14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展出。今年海博会釆取“1+4”形式,除了主馆“郑和馆”外、还有航海、海洋、船舶、港口展览会四个分馆。走进大厅,迎面一座高4.9米的郑和全身白色塑像,穿过时光隧道,一座高9米的大帆和船首组成总高度达16米的“克隆宝船”,带领人们进入600年前郑和远航的历史。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既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也是全人类…  相似文献   

13.
<正>1405年,伟大航海家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庞大船队起锚远航,出使中国南海以西的国家和地区,称为"郑和七下西洋"。610年过去了,当我们站在长151.18米、宽61.6米的"宝船"模型前,当我们再次扬帆远航,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时,我们仍要感叹于中国古代那些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郑和下西洋已显示出我国古代在造船和航海方面的辉煌成就。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4.
《航海》2005,(5)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与航运发展”为主题的,2005年三省一市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将于10月间在福建举行。我会正在组织作者,征集论文,共襄盛举。研讨会还设立了分课题:一、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研究1、郑和文化、郑和精神及其传承和发扬2、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中外交通史上的地位与影响3、郑和航海对当今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云南是伟大航海家郑和的故乡,位于云南昆明的郑和纪念馆则是云南对于郑和的最好纪念,这座在去年航海日正式对外开放的纪念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郑和,了解七下西洋的史诗故事。本次2018年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捐赠船模仪式就在郑和纪念馆举行,蕴含着缅怀故人、追根溯源的寓意。七件珍贵船模入驻郑和纪念馆作为2018年珠江片区"中国航海日"活动的重要环节,7月19日15时30分,船模捐赠仪式在郑和纪念馆举行,来自珠江水系的珠江航务管理局、广东海事局、南海救助局、南海航海保障中心、中交广  相似文献   

16.
郑宽涛 《航海》2007,(2):32-34
在郑和近30年(1405-1433)的航海事业中,与郑和同为正使的王景弘始终协助郑和一起率领船队,不畏艰难险阻,积极开展和平外交。郑和去世后,王景弘继续带领船队完成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17.
梁洪 《珠江水运》2006,(Z1):20-21
郑和出生云南,成长于内地,走向世界;郑和少年时期成长环境,对他后来有航海事业的很大影响:多年来,云南水运人,学习郑和敢为人先精神,科技兴航,开辟出省出境水运大通道,驾驶着自己建造的大船,从深山驶向海洋。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郑和下西洋的情况,对明代的造船工业及郑和下西洋的船型特点作了简要介绍。介绍了明代的航海技术,如当时的测速方法和用航海罗盘的导航技术,特别是对郑和船队的海图作了拓扑原理海图绘制的解读。分析了郑和船队的天文航海技术,并对船队的通信联络设备和工具作了初步探索。简述了郑和船队的饮食,并从作战角度分析了郑和船队的严密组织。  相似文献   

19.
《水上消防》2008,(3):40-41
2008年“中国航海日”活动新闻发布会4月26日在北京举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航海日活动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徐祖远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今年航海日活动的主题是“中国航海&#183;改革开放30年暨国际海事组织&#183;为海运服务60年”。航海日庆祝大会将于7月11日在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江苏太仓举行。届时,当年郑和下西洋途经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海外华人和港台有关郑和社团将应邀参加。据介绍,今年“7&#183;11”航海日庆祝大会主会场设在苏州太仓玖龙体育馆,同时在苏州太仓港码头、郑和公园设置两个分会场。分会场的庆祝活动将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传送到主会场大屏幕上.  相似文献   

20.
论郑和航海精神与我国和谐海洋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我国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海洋观理论的探讨研究,几近空白。郑和下西洋六百多年,留下了历史的追思与遗憾,文章论述了郑和航海精神与历史遗产;认为今天的很多经济社会问题是郑和那个时代所没有的。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和谐海洋观观点。指出经略海洋把全球资源配置与经济目的紧密联系起来;谋划海洋获取优质能源等资源,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道路;促进国际和平,走交流合作之路;应是今天中国和谐海洋观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