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用稀燃增压单一燃料CNG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深入研究 CNG发动机稀薄燃烧特性 ,进一步降低天然气发动机的有害排放 ,设计了车用增压天然气发动机电控系统。该系统采用高能点火模块来获得天然气着火所需的点火能量 ,电控喷射单元采用模糊控制器来获得比较精确的空燃比控制 ,实现对天然气发动机的顺序多点喷射。运用该系统对增压单一燃料 CNG发动机的燃烧和排放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以上海大众 1.8L 2VQS发动机为对象 ,通过计算手段研究了LPG顺序喷射 (SGI)系统发动机的有关性能 ,并与原多点喷射汽油机的特性进行了对比。计算表明 ,发动机采用LPG—SGI系统后 ,其充气效率大约下降了5 % ,发动机的外特性扭矩有所降低 ,但对正常的行驶 (12 0km/h以下 )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电控喷射汽油摩托车发动机改造为电控喷射乙醇摩托车发动机的手段,以及试验台上数据的在线采集及发动机实时状态控制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其应用.该在线测控系统具有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数据保存,试验曲线实时监控和发动机状态的实时控制功能.并对电控喷射125mL汽油机和乙醇发动机的过量空气系数和点火提前角与动力性能、排放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指出了影响乙醇发动机排放的这些敏感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可作为乙醇发动机参数匹配的参考.验证了发动机燃烧乙醇燃料可降低NOx排放浓度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固体润滑薄膜材料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可以有效降低相对运动摩擦副之间的摩擦磨损,是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对固体润滑薄膜尤其是DLC薄膜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介绍,研究了其在高压柴油喷射系统和发动机挺柱等零部件上的应用。台架试验结果表明,DLC薄膜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挺柱和柱塞等零部件表面的摩擦系数,减少供油和配气系统的摩擦损失,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降低柴油机的排放和燃油耗,Delphi公司开发了一种采用电磁阀的新型共轨喷射系统,其单柱塞高压燃油泵随发动机转速而转动,并能建立起高达200 MPa的系统压力,发动机电控单元为发动机性能和排气后处理功能提供了内容丰富的调节策略。自2010年起,这种180 MPa的共轨喷射系统已投入量产。  相似文献   

6.
胡群 《北京汽车》2004,(2):18-19
多点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改进了发动机的供油及点火技术,改善了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减少了发动机工作时有害物质的排放,提高了发动机的综合性能,是EQ491i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该喷射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7.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自1997年5月开始生产并已投放市场的富康AL1.6L轿车是在ZX1.4L轿车的基础上经过重大改进后的新车型,该车采用了博世(Bosch)MP5.2MOTRONIC电子喷射系统,由电脑控制燃油喷射和点火,从而提高了发动机工作效率,降低了废气排放,改善了驾驶操作性能。现将该车的电控喷射系统作一简介。 BOSCH MOTRONIC MP5.2多点喷射系统的布置  相似文献   

8.
<正> 柴油机的燃油喷射和燃烧,与发动机的性能、排气特性、噪声及强度等有直接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发动机的综合性能。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燃料情况的恶化,燃油经济性问题被人们所重视,现正在努力进行许多改善工作。为了降低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首先要减少摩擦损失和泵气损失等,此外,改善机械效率也很重要;另一方面,通过改善燃油喷射—燃烧系统来提高指示热效率也同等重要。本文着重想就小型直喷式柴油机的燃油喷射和燃烧及其基本事项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针对进气道电控喷射点燃式LPG—甲醇发动机,基于循环控制方法研究了LPG与甲醇循环喷射量质量比、LPG迟后甲醇喷射时刻和环境温度对LPG—甲醇发动机冷起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大LPG与甲醇循环喷射量质量比,LPG—甲醇发动机冷起动可靠性提高;合理控制LPG迟后甲醇的喷射时刻可获得良好的LPG—甲醇发动机起动性能;环境温度降低,需加大LPG与甲醇循环喷射量质量比才可确保LPG—甲醇发动机可靠起动。  相似文献   

10.
Ishida  A 《车用发动机》1989,(4):29-36
为了研究高喷射压力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制做了一些试验用的高喷射压力直列泵并对其进行了测试。 用高喷射压力提高燃油喷注动量可降低炭烟,但喷射压力进一步地增加对再降低炭烟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发动机低转速范围内应实现高压喷射压力,然而传统直列泵很难获得高压喷射特性。 具有可变预行程机构的喷油率电子控制泵在发动机低速范围时可提供高的喷射压力,而在高速范围时可提前喷油定时。这种泵可改善发动机低速范围的燃油经济性和瞬态联邦试验法(FTP)对重载发动机排放(烟度及颗粒)的要求。这种由线圈直接驱动的泵(带有预行程控制套筒)能使定时提前,即使在冷起动时也不会延迟,因此有效地改善了冷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11.
在本世纪头10年间,车用汽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都得到了稳步提高,尤其是燃油经济性每年降低的幅度超过2%,这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实现这些进步的关键技术是缸内直接喷射技术及其燃油喷射系统、可变气门配气机构、涡轮增压以及高效率的排气后处理装置。  相似文献   

12.
传统机械发动机的燃油喷射是依靠喷油泵压力的连续波动来实现的,这种喷射方式在经济性、动力性以及排放性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发动机的需要。共轨喷射发动机避免了传统燃油喷射发动机的缺点。本文从原理和系统结构上对传统机械燃油喷射发动机和共轨燃油喷射发动机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与化油器式发动机一样,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冒黑烟,也是由于混合气过浓,燃烧不完全所致。一旦出现冒黑烟故障,将使发动机油耗增加,排污严重,还可引起排气净化装置过热,催化剂熔化,造成排气不畅,使排气压力增加,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能。一般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传感器、执行器和电控单元等的工作状态对发动机的供油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下面结合修车实践来分析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元件对造成发动机冒黑烟故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油耗较高的标致505SX型车为研究对象,在其XN1A发动机上应用发动机管理系统开展了降低油耗与排放的研究工作.通过发动机管理系统选型、发动机台架标定试验、整车标定试验等研究工作,开发了XN1A发动机燃油喷射电控系统与电控点火系统,并进行了发动机外特性及万有特性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发动机管理系统能使发动机及整车燃油消耗明显降低,其动力性优于原化油器式发动机,排放性能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保护环境,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对地区环境的影响,必须持续改进汽油发动机的排放性能。在实际行驶工况中,需要重点控制发动机瞬态工况、燃油喷射差异、进气量和气缸壁温。发动机控制策略对降低排放的优化空间有限,需要通过形成良好的燃油喷雾来改善燃烧环境,从而降低排放。优化喷雾的目的是让气缸湿壁最小化,以及在发生湿壁时让油膜快速蒸发和扩散。提高喷雾均匀性对优化喷雾至关重要。最初认为,提高喷射压力可以达到优化喷雾和提高喷雾均匀性目的,即提高喷射压力可以提高扩散速度和降低贯穿距,从而减少湿壁,改善混合气形成,同时避免喷射压力过高带来的摩擦损失增加。本研究表明,优化喷油器喷嘴可以提高喷雾扩散性和均匀性,从而有效减少壁面燃油附着,避免因喷射压力过高带来的摩擦损失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在一台复合喷射汽油机上进行了不同喷射方式的暖机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喷油比对复合喷射汽油机暖机过程中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汽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逐渐改善,喷油比为80%时发动机性能最佳,与纯直喷相比,使暖机过程缸压峰值平均提高了49.1%,HC排放降低了14.5%,CO排放降低了27.1%,NO_x排放上升了56.6%,PN排放降低了92.5%。随着暖机过程冷却液温度的升高,发动机燃烧改善,HC、CO排放和微粒总数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7.
等压出油阀对喷油特性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短时喷油系统易产生二次喷射和空穴问题。有效的解决途径是采用带有两个球形阀和一个节流孔的等压出油阀。在该系统中,调节回油球阀的压力和节流孔径可以避免二次喷射和空穴,其中节流孔径是一个重要因素,应对其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喷油试验台就节流孔径对喷油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由此获得了最佳的节流孔径,进而证实采用优化的等压出油阀可以改善发动机性能。本文描述了改变节流孔径时的喷油特性和发动机性能。  相似文献   

18.
四、达到欧4排放法规的潜力 为了达到未来更严格的排放法规和满足用户对性能与日俱增的要求,必须对喷射系统进行不断的改进,以适应新的发动机设计,同时保持合理的成本。德尔福公司在每个工程开发阶段中,共轨喷射系统及其控制策略都要在发动机台架和汽车上进行系统的评估,以证实系统达到所要求的性能,并确定进一步改进的措施。为了使Multec DCR共轨喷射系统在生产中尽量少改动就能达到欧4排放法规,德尔福公司进行了以下3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摩托车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降低发动机的HC排放,为我国现有摩托车二冲程发动机满足未来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的改造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最近,西安交通大学陈波宁博士研究生和曾科副教授共同研究设计了一种电控汽油喷射分层扫气系统,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系统设计立足于我国现有发动机的制造水平,将先进的发动机电控汽油喷射技术和分层扫气技术同时运用于摩托车二冲程发动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采用节气门开度/转速控制方法和特殊的抗干扰防护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进气道喷射式发动机性能,采用台架试验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喷油时刻与进气道喷射式汽油机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气门关闭状态下进行燃油喷射,发动机运行工况不同,喷油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同,小节气门开度时推迟喷油时刻会导致 HC 排放升高和发动机动力性下降,大节气门开度时喷油时刻的改变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数值计算分析发现该变化规律与附壁油膜挥发速率有直接关系,在小节气门开度条件下,附壁油膜无法完全挥发,会增加燃油以液态形式进入气缸的量,从而使发动机性能下降,而处于大节气门条件下,较高的机体温度使得附壁油膜挥发速率加快,降低液态燃油的量,从而改善发动机性能。因此,进气道喷射发动机可以在小节气门开度时采用两次燃油喷射方式提升发动机性能,而在大节气门开度下则无需考虑喷油时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