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论述了土压平衡盾构机在软弱地层掘进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分析了盾构掘进时的管片、地表沉降规律,并对影响地表沉降的关键因素,如土仓压力、同步注浆量和时间、出渣量等与沉降的关系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于清浩 《隧道建设》2010,(Z1):415-420
根据工程类比以及大管棚的现场试验,对施工方法进行优化,采用变大跨为小跨的中洞法,在中洞部分采用导洞法开挖,把沉降控制在最小范围。借助数值分析方法,分析既有线的沉降规律,把握施工重点。根据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结果,提出超前注浆及补偿抬升注浆、600咬合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等多种施工辅助措施控制沉降,结果表明施工过程既有线结构沉降得到有效控制,最终沉降量小于20 mm。  相似文献   

3.
越秀公园站注浆技术应用与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地铁越秀公园站地质复杂,工程环境要求严格,为顺利通过含水软弱地层,控制地表沉降和保护周边建筑物安全,多方面较大范围地运用了注浆技术,介绍了越秀公园站注浆施工技术并对注浆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针对隧道工程中新建隧道小角度斜下穿既有隧道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以西安地铁1号线二期张家村-后卫寨区间左线盾构下穿既有1号线出入段线为工程依托,通过现场调研、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方法进行施工参数对轨道既有隧道和轨道高差的沉降规律(重点进行对轨道高差的控制)研究。选取土仓压力、注浆压力、注浆量等施工参数,其中注浆量用注浆厚度间接体现,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给出合理的盾构施工参数建议值,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监测,验证给出的施工参数建议值对轨道高差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仓压力、注浆压力的增大,既有隧道的沉降和轨道高差不断减小,当其土仓压力超过0.10 MPa、注浆压力超过0.22 MPa时,既有隧道沉降和轨道高差控制效果不再明显提高;既有隧道沉降和轨道高差随着注浆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与注浆厚度均近似呈线性关系,因此适当增大注浆范围是控制既有隧道沉降和轨道高差的有效方法;确定的施工参数建议值为0.10 MPa(土仓压力)+0.22 MPa(注浆压力)+0.23 m(注浆厚度);通过现场监测,既有地铁隧道道床上C,B,G,F四条测线上最大沉降量均在6 mm左右(小于20 mm),最大轨道高差为1.2 mm(小于4 mm),均小于规范所要求的控制值,表明以上施工参数建议值对于既有隧道沉降和轨道高差起到了很好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桩底注浆提高灌注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介绍了注浆机理、试验地质条件、桩底注浆量及其检测,研究了在不同注浆量下灌注桩的承载力情况。通过试验,得知注浆后桩的承载力显著提高,沉降量显著减少,并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沙溪互通立交1号桥地基承载力不够等原因,施工过程中两桥台产生了超出设计允许范围的沉降,经采取旋喷桩和挤密注浆复合地基加固,使该桥桥台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并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介绍桥台加固设计与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7.
浅埋近接隧道施工地表沉降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浅埋隧道工程地质和支护设计特点,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7.0)模拟了浅埋隧道近接施工的地表沉降曲线,并与现场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多洞室施工的地表沉降量是单洞室沉降量的2~3倍,尤其是隧道上台阶的开挖对地表土体的扰动更为严重,从而证明了地表深层注浆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对实测资料的回归分析,得出地表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对现场施工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旺旺  韦宏鹄 《隧道建设》2015,35(2):139-143
采用盾构法施工不可避免会引起地表及建筑物的变形沉降。为了研究盾构侧穿桥梁时对桥梁沉降变形的影响,以北京昌平二期工程盾构侧穿桥梁为例,采集桥桩和地表沉降变化数据,结合盾构推进土压和注浆量,分析桥桩及桥梁周边地表在不同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得出:1)当盾构低土压侧穿桥梁时,会引起桥梁横向的差异沉降;2)低注浆率穿越浅覆土层及不良填土层时,隧道正上方范围内的地表仍会发生隆起变形。因此,盾构侧穿时,必须保证合理土压和注浆率,防止桥梁发生断裂裂缝及穿越不良土层时出现地表冒浆。  相似文献   

9.
南京地铁盾构隧道TA15标掘进沉降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实测资料论述了土压平衡盾构机在软弱地层掘进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分析了盾构掘进时的管片、地表沉降规律,并对影响地表沉降的关键因素,如土仓压力、同步注浆量和时间、出渣量等与沉降的关系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长平高速公路K94+920.9通道桥改扩建工程为依托,以荷载传递法为基础,分别对自平衡试验中后注浆桩和未注浆桩的沉降量进行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荷载传递法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值基本一致。因此,建议在以沉降控制为主的桩基设计时,可以根据基于荷载传递法预估桩的沉降量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1.
胡春停 《隧道建设》2005,25(2):38-39,80
北京地铁13号线14标暗挖区间近距离下穿对沉降非常敏感的玻璃幕墙,为避免玻璃幕墙破坏,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本文简要介绍了为保证隧道安全穿越玻璃幕墙地段,综合采用洞内加固措施、地面注浆、地面跟踪注浆、采用金属网保护玻璃幕墙的技术措施,辅以地面监控量测综合技术。为今后隧道近距离下穿对沉降敏感的建筑、构筑物的复杂环境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专用塑化剂对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性质的影响,通过室内试验对塑化剂不同掺量的同步注浆浆液性质进行测定,并通过固结试验装置探究改良后浆液在不同地层中的固结特性。研究表明: 1)盾构隧道盾尾壁后注浆专用塑化剂能够在不影响浆液强度的前提下,缩短浆液的凝结时间,随着塑化剂添加量的提高,浆液的泌水率、稠度、流动度都有减小的趋势; 2)专用塑化剂的最优掺量为0.4%~1.2%,在该范围添加量下,浆液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凝结时间会缩短; 3)改良后浆液在地层中的固结时间、沉降量、强度与地层性质相关,在粉质黏土、粉砂与粗砂3种地层中,改良后浆液固结完成时间依次减小,最终体积收缩率依次增大,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13.
左志鹏 《路基工程》2021,(3):192-196
依托下穿既有南昌大桥人行通道工程项目,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箱涵顶进过程,分析箱涵顶推力变化下路基变形规律,并对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顶推力、注浆压力变化对路基沉降槽分布范围影响较小;顶推力会对地表沉降纵向分布产生影响,顶推力越大,地表沉降空间分布越不均匀;注浆压力的改变会对地表沉降槽的形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20,(1)
以北京地铁19号线某盾构区间下穿京开高速立交桥桩为背景,使用FLAC 3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在未采取加固措施时,桥桩最大累计沉降量达4.63mm,超出控制值。因此提出"袖阀管地面注浆"与"洞内径向注浆"相结合的加固技术,采取地层加固措施后,桥桩最大累计沉降量为2.68mm,较未加固情况下减少约42%,满足设计要求。并确定了盾构下穿段的主要掘进参数,最后将桥桩沉降及地面沉降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研究表明,采取地层注浆加固措施、精细化控制盾构主要掘进参数、优化渣土改良参数可有效控制桥桩和地面沉降;数值计算所得的桥桩最大累计沉降量及地面沉降量与监测结果较为吻合,可以为盾构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同步注浆主要功能是控制地层变形和地表沉降,同时有效地防止管片在推进过程中发生过大的偏转,避免管片接头受力过大而发生破损。以现场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地层-注浆层-管片耦合的三维数值模型,对同步注浆材料强度与管片力学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同时结合材料试验及现场监测数据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京沪高速铁路桩端注浆群桩基础沉降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型工程建筑对基础沉降量控制的要求非常高,进行桩端注浆是减小群桩基础沉降量的有效方法,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结合现场试验,提出了利用注浆后单桩静载试验结果反求土的参数,而后运用剪切变形传递法计算注浆后群桩基础的沉降量这一方法,结合现行规范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王法  雷崇红  韩煊  周宏磊 《隧道建设》2013,33(12):999-1003
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某区间盾构工程为背景,通过对现场沉降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盾构施工参数对比,研究盾构法施工中的盾构施工参数(包括掘削面稳定参数和注浆管理参数)对沉降规律的影响,总结盾构施工参数变化与沉降规律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需要从掘削面稳定和注浆质量管理2方面来实现对地面沉降风险的控制; 2)施工中实际掘土量超过设计掘土量较多的区段,地层损失率相对较大; 3)对于盾构长距离下穿古旧平房群工程,浆液总注入率在200%~350%有利于地表沉降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结合某高速公路桥头沉降处治的工程实际,介绍注浆加固防治桥头沉降的施工流程和工艺,并对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浅埋大跨连拱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施工沉降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清浩  高志萍  谢勇涛 《隧道建设》2010,30(1):67-70,77
根据工程类比法,采用CRD法优化厦门机场下穿34号楼隧道工程施工步骤。借助数值分析方法,分析既有建筑的沉降规律;根据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结果,提出超前注浆、地面硬化及补偿抬升注浆、洞内全断面帷幕注浆、大管棚超前支护等多种施工辅助措施控制沉降,结果表明施工过程既有建筑结构沉降得到有效控制,最终沉降量小于40mm。  相似文献   

20.
盾构近距离下穿地铁运营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凯  贺婷 《隧道建设》2008,28(4):483-488
广州市珠江新城区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土建二标盾构左右线2次成功下穿运营中的地铁一号线隧道,垂直距离最近处2.342m。介绍盾构下穿处地铁一号线的地质条件、工程特点、难点以及盾构施工引起地面和建筑物沉降的机理,重点阐述在未对地铁一号线进行加固保护的情况下穿越施工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盾构设备的全面检修,掘进施工中对推力、压力、出碴量的精确控制,及时的同步注浆和二次注浆,适时的监控量测等,这些措施有力的保证了地铁一号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