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7年大中型客车市场回顾 2007年的客车市场对于众多客车生产企业而言,可谓是收获颇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大型客车(含非完整车辆)累计生产41263辆,累计销售40139辆,同比分别增长30.89%和26.56%。中型客车(含非完整车辆)累计生产78472辆,累计销售78634辆,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3.61%。就企业而言,郑州宇通、厦门金龙、苏州金龙、厦门金旅等一线客车生产企业及中通、江淮等正在发展壮大的二线客车企业2007年的销售增幅都在20~30%,有些企业例如江淮客车销售量增幅甚至超过了40%。  相似文献   

2.
2009年开门的头两个月,因为1月元旦假期和春节长假,实际工作日不到20天,再加上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未得到明显改变,且政府刺激商用车市场的利好政策相对于乘用车又明显不足,客车市场出现了各车型开门普跌的局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2月份客车行业总体(含轻型客车)销售38159辆,同比下降26.0%,其中的大型客车(含非完整车辆)销售3961辆,同比大降37.94%;中型客车(含非完整车辆)销售7124辆,同比大降38.30%.  相似文献   

3.
产销量对比分析:全年销量同比有可能实现正增长 1~9月,49家企业累计生产各类客车125624辆.同比减少15412辆.下降12.27%,累计销售109266辆,同比减少17943辆.下降14.11%。累计销量中,大型客车35004辆.同比下降21.58%.中型客车41940辆.同比下降15.06%.轻型客车32322辆,同比下降2.64%。可见,中轻型客车是客车市场加速好转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客车市场遭遇倒春寒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今年的客车市场没再延续以往的增长势头,从出口到内需都出现严重下滑局面,这直接导致了今年一季度国内客车市场开门大跌局面。来自《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一季度全国客车销售了67234辆.同比下降了17.96%;大客、中客和轻客同比分别下降了28.67%、26.24%和13.53%,市场形势非常严峻。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三月客车销量环比呈现大幅上升态势,单月销售客车29067辆,环比增长了61.91%:大客、中客和轻客三月销售环比也都增长明显.这似乎表明我国政府去年底出台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正在开始显现作用,宏观经济止跌回升的趋势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按照中汽协会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共销售客车35.4万辆.同比增长3.95%,其中大中型客车12.9万辆.同比增长4.9%,轻型客车22.5万辆,同比增长3.4%。其实在10月份大中型客车市场还是负增长.然而最后两个月一下子就变负为正.增长率甚至一举超过了轻型客车.我们不敢怀疑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唯有使人感到市场的捉摸不定。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总计销售汽车722.91万辆,同比增长1194%。其中,乘用车销售510.32万辆,同比增长11.36%;商用车中的卡车销售186.39万辆,同比增长14.90%,客车销售26.21万辆,同比增长3.46%(1~9月份卡车细分市场销售态势参见表1~表3)。显然.卡车的销售增幅明显超过乘用车和客车.其对整个汽车市场增长的贡献度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7.
2007年大中型客车市场回顾2007年的客车市场对于众多客车生产企业而言,可谓是收获颇丰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大型客车(含非完整车辆)累计生产41263辆,累计销售40139辆,同比分别增长30.89%和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总计销售汽车518.22万辆,同比增长18.52%。其中,乘用车销售360.90万辆,同比增长17.07%:商用车中的卡车销售138.60万辆,同比增长23.08%,客车销售18.72万辆,同比增长14.44%(上半年卡车细分市场按老、新统计口径销售态势分别见表1、表2)。显然,卡车的销售增幅要远远超过乘用车和客车,其对整个汽车市场增长的贡献度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9.
第一部分:上半年客车市场形势2011年上半年,50家企业累计生产各类客车100804辆,同比减少47辆,下降0.05%,累计销售103912辆,同比增量为3334辆,增长3.31%。累计销量中,大型客车33737辆,同比增长12.36%,中型客车33045辆,同  相似文献   

10.
2009年第一季度,48家企业累计生产各类客车22906辆,同比减少12775辆,下降35.80%,累计销售23495辆,同比减少13469辆,下降36.44%。从数据来看,今年客车行业的开局透着阵阵寒意,与前几年相比差距十分显著(2006年为25.48%,2007年为21.87%,2008年为16.63%)。累计销量对比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1.
按照中汽协会公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共销售客车35.4万辆,同比增长3.95%,其中大中型客车12.9万辆,同比增长4.9%,轻型客车22.5万辆,同比增长3.4%。其实在10月份大中型客车市场还是负增长,然而最后两个月一下子就变负为正,增长率甚至一举超过了轻型客车,我们不敢怀疑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唯有使人感到市场的捉摸不定。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的一年里.客车市场取得了大丰收。根据中汽协会的统计.截至2007年底.客车产销双双超过36万辆.分别达到36.26万辆和36.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61%和21.57%.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呈现出较高的增长幅度。在各大客车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国内主要客车企业的推动下.行业呈现出品牌竞争的良性发展势头.综合素质强的企业得到了市场的进一步认可。2008年.客车市场会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呢?我们不妨进行一番猜想。  相似文献   

13.
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公交客车总销量达到55353辆,同比增长22.48%,成为当年客车行业增长的主力军。随着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在2008年向全球迅速蔓延,汽车行业饱受煎熬,这股寒潮也深刻影响了客车行业。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客车行业总体(含轻型客车)销售38159辆,同比下降26%。  相似文献   

14.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总计销售汽车938.05万辆,同比增长6.70%。其中,乘用车销售675.56万辆,同比增长7.27%;商用车中的卡车销售228.43万辆,同比增长6.52%(2008年卡车细分市场销售态势参见图表1、图表2),客车销售34.06万辆,同比下降2.54%。记得2008年1~11月份卡车的累计销售增长率(9.02%)还大于乘用车(8.87%),在面对国Ⅲ排放标准实施,金融海啸带来的经济减速等多重不利因素的考验下,卡车市场终于放慢了脚步。毫无疑问,2009年中国卡车产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将更加严峻,新的一年卡车市场走势到底会怎样?目前这一话题成了业界年初研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客车市场被最后的欧Ⅱ盛宴给撑坏了,进入第三季度,整整三个月还没有缓过气来。回顾今年客车市场的三个阶段(曲线见图1).分别都有比较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第一季度,48家企业累计生产各类客车22906辆,同比减少12775辆,下降35.80%,累计销售23495辆,同比减少13469辆,下降36.44%.从数据来看,今年客车行业的开局透着阵阵寒意,与前几年相比差距十分显著(2006年为25.48%,2007年为21.87%,2008年为1 6.63%).累计销量对比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7.
1、各图中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 2、客车:老统计口径之大型+中型+轻型=新统计几径之客车整车+客车底盘(非完整车辆); 3.卡车:老统计口径之重型+中型+轻型+微型=新统计口径之货车+货车底盘(非完整车辆)+半挂牵引车。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推广,经济又清洁的燃气客车再度成为道路运输行业"焦点"。回顾过去的一年,燃气客车市场在政策的扶持之下,已逐渐成熟。2012年燃气客车共计销售33527辆,同比增幅高达77.98%,是行业平均增幅的15倍,燃气客车占总销量的比例由上年的7.78%上升到13.15%。进入新的一年,有关燃气客车的报道依然随处可见,不仅各地、各企业捷报频传,客车厂家也纷纷将其作为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客车正在逐渐成为新加坡客车市场的主流”,这是新加坡《商务时报》(The Business Tirues)日前在一篇报道中给出的评价。背后的事实是,2009年,在新加坡全年进口的230辆客车中,9家中国客车企业在新加坡累计销售148辆客车,占据了将近2/3的份额,其中大金龙2009年出口新加坡的大中型旅游客车达到了61辆,占据中国客车出口数量的40%,成为新加坡第一进口客车品牌。  相似文献   

20.
数据显示,1~11月,我国商用车累计销售3946197辆,同比增长31.44%,其中大型和中型客车分别累计销售59372辆和79824辆,同比分别增长50.18%和12.97%。中国客车行业的领导品牌宇通、金龙和海格等客车销量纷纷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而表现最眩目的当属宇通客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