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瓶颈是影响城市交通畅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河谷型城市道路网受到天然地形的限制,交通瓶颈效应更为凸显。文章分析了河谷型城市交通瓶颈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影响瓶颈形成的静态因素和考虑交通流影响的动态因素,应用粗糙集理论中基于属性重要度的知识约简方法进行约简,得到通行能力匹配度和饱和度是影河谷型城市道路网瓶颈产生的重要因素的结论,并根据识别瓶颈的规则,从通行能力匹配和饱和度的角度分别给出改善河谷型城市道路网瓶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金雪涛 《综合运输》2007,(12):41-45
城市交通所产生的负外部性大多与交通系统对共有产权特征的环境资源有关,而环境资源的共有特性导致了非排他性和可交易性这两个重要产权项的缺失。产权理论认为负外部性问题的解决之道是实现产权的明晰界定。本文从城市交通所消耗占用的两类环境资源的产权特征入手,分析了以产权限制、产权分割、创建新产权和认知产权调整等制度安排构成的有效地实现城市交通负外部性内部化的混合产权机制。  相似文献   

3.
徐东云  张妍 《综合运输》2009,(10):56-59
在借鉴城市交通问题四层次图、交通系统调控层次结构等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交通拥堵的因素,提出"城市交通拥堵的分层次研究框架"。针对城市交通拥堵不同层次的不同特性与规律,有的放矢地化解交通拥堵的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拥堵机理分析与对策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交通拥堵成因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交通拥堵对策体系,并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发展态势和阶段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供求关系下的城市交通拥堵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
停车规划一直是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重点研究问题,停车的供需关系平衡与停车规划方案的制定密切相关。以西安市为例,在分析西安市的停车规模、特性等现状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区位因素、动态交通三方面入手,探讨了西安市停车供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采用出行吸引量模型对西安市停车需求进行预测。最后,结合停车需求预测结果,分析了西安市的停车供需差距,提出了西安市停车供给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区域协调发展看北京城市空间规划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交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特定的城市形态必定要求特定的城市交通模式与其相适应;而城市交通又具有引导城市形态发展,塑造城市形态的功能。北京的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还要考虑其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本文认为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规划,无法与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相适应,不能有力支持京津冀区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交通方式结构是在用地布局、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及社会环境等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交通模式,即各种交通方式承担出行量的比例分配。交通结构反映了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交通建设、运行、管理以及其他要素的总和。影响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因素很多,诸如社会、经济、政策、城市布局、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地理环境以及居民出行行为心理、生活水平等,其演变规律很难用单一的数学模型或表达式来描述。交通结构决定了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反之,运输效率又反作用于交通结构。分析研究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输效率,可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使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8.
调动居住区潜在停车资源,是应对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为分析私家车位拥有者车位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在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基础上,新增感知效益与感知风险两个变量,分析潜变量之间的影响机理。基于成都市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多指标多因果模型(MIMIC),从个人社会经济属性与心理潜变量两个角度,分析车位拥有者针对不同共享方案的共享意愿。研究得出,新增潜变量对共享方案选择意向有显著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且车位业主的社会经济属性对模型中潜变量有不同程度影响,这些属性包括性别、教育程度、对共享概念的了解程度,以及车位产权情况等。对车位业主异质性的识别可有助于针对性地引导推广居住区车位共享。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城市交通拥堵、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发以及由城市交通引起的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难题。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寄希望于仅仅通过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等工程性措施来解决交通问题是有限的,交通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科学技术更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研究城市交通适应性及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对于促进城市交通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城市交通的适应性就是指城市交通系统内部的各个…  相似文献   

10.
德国柏林铁路客运枢纽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剖析柏林铁路客运枢纽,分析了该枢纽的客流集散特征、列车开行方式、与城市交通的结合及土地利用效率;综合分析结果,得出了对我国城市铁路客运枢纽规划设计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城市货运交通可持续发展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综合运输》2003,(12):40-42
<正> 1 引言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战略观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它体现了“人—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因此,城市交通引发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学者们也开始重视城市交通引发的环境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从当前城市交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增加所带来的集聚效应和交通拥堵等负外部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优化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缓解该矛盾的重要举措。本文同时考虑了集聚经济和交通拥挤两种外部性,构建并求解了一个两区域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分三种情况探究了轨道交通的投资引入和道路容量的优化对城市规模和城市空间结构均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的投资引入能够增加城市人口规模和社会福利,使城市结构更加紧凑。但是,随着集聚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规划者应逐步完善公交配套设施,以降低公交拥挤成本,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还应制定相应的福利政策,避免由于个体效用下降而导致人口流出。  相似文献   

13.
<正> 城市交通紧张,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即使在当今工业发达国家也不能说城市交通问题获得了解决,交通堵塞现象在许多大城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是因为城市交通受社会发展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供需之间的平衡只  相似文献   

14.
张东 《综合运输》2016,(3):70-74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体育赛事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类体育比赛日趋频繁。为应对比赛的各种要求,近些年来大部分城市在体育赛事场馆和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力投入。随着体育场馆的投入使用,对城市交通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型体育场馆交通组织的目标、内容及特点,并重点阐述了大型体育场馆交通影响因素,结合吉林省通化市体育馆的案例,分析了体育馆在赛事期和非赛事期的交通影响差异。本文认为,大型体育场馆对于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决策以及提升交通集散效率和交通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震  杨浩 《综合运输》2002,(10):32-33
城市交通拥挤可能是城市交通规划失策最为明显的现象:它破坏了使用汽车的中心目的——便于直接接近人、货物和劳务;而堵塞的城市道路使经济生产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使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加重。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只有采取综合集成的有效措施,改变传统的交通观念,导入可持续发展思想,才能解决如此复杂的城市交通问题。第一,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着手,避免城市人口和城市功能过度集中造成的城市交通总需求超过城市的交通容量上限,避免城市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强度过大而使城市交通问题无法解决;第二,从交通结构的角度,采取各…  相似文献   

16.
快速城市化和机动化发展趋势下,交通拥堵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国城市采取不同的措施积极应对交通拥堵带来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健康等挑战。本文首先回顾城市交通拥堵特征及其负面效应,进而从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城市设计、信息技术和交通政策等多维度介绍应对城市交通拥堵的规划、税收和技术等策略,最后简要评述城市交通拥堵多维度治理策略。从综合性和多维度的视角理解交通拥堵及其治理策略,为交通规划政策提供参考,提升交通拥堵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晨阳  欧国立 《综合运输》2007,(8):34-36,40
在城市交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交通产权的合理配置对提高运输效率、推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谱系为研究手段,通过对城市各种运输方式产权属性的分析比较,提出产权适性的概念,为进一步提出城市交通产权配置方案提供了经济学理论依据,也为研究城市交通产权效率及产权改革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企业绿色物流外部性的内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物流是针对传统物流的负外部性,基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发展而成的一种新的物流模式。本文从经济外部性角度就传统物流对绿色物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政府需要加强干预,扶持绿色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震后城市交通系统通行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包含路段单元通行概率、路段连通概率及路网连通概率的城市交通系统通行性计算理论,为城市路网的连通可靠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研究城际间旅游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对旅游交通系统的统筹发展与精细化管理十分重要。为了分析影响城际间旅游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内在原因,本文以成都东站旅客对城际旅游出行方式选择的SP(Stated Preference)调查数据为依托,建立多项Probit模型和混合Logit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旅客对城际旅游出行选择的偏好规律,并对各影响因素的边际效用值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小汽车拥有、月收入等社会经济属性以及出行费用、出行时间、旅途风景吸引程度、交通枢纽到景区距离以及目的地停车服务能力5个特征属性的主观感知与游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决策显著相关;出行费用、出行时间和旅途风景吸引程度三个因素更受到旅客关注,可在最大程度上引起旅客对出行方式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