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激光在线测量技术在白车身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中处于探索阶段,应用开发不充分时,将造成资源浪费。在前期设计阶段需综合考虑工艺布置和关键测量点的选择,满足工时节拍及尺寸功能需求。工艺调试阶段需通过大量数据进行反复实践验证,实现测量值校准。在应用实践阶段需充分利用大数据统计,不断改善,实现实时监控、拦截、分析尺寸缺陷。激光在线测量技术数据处理能力与工作效率优势明显,满足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公司C车型白车身背箱开口状态缺乏大数据支持,质量监控与问题分析时效性差等问题,基于Perceptron Auto Gauge在线测量系统建立了白车身背箱开口局部坐标系下übergang和Umriss测量点,以及背箱开口X向和Y向功能尺寸,制定了A+B、A+C测量方案,实现了白车身背箱开口状态的50%在线检测。与三坐标数据相关性分析得出:在线检测数据与三坐标数据相关度大于70%,与三坐标数值差异小于0.3 mm,达到了精确性要求。优化报警公差,解决了质量监控滞后问题。  相似文献   

3.
车身零件匹配质量是整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一套在长期实践中建立起的焊装白车身外表面零件匹配监控与质量控制方案。通过高精度的激光测量设备和软件共同搭建测量平台,建立随机抽检方案,通过大数据统计的方式展示质量状态,能准确指出车身匹配的变化趋势,为生产部门提供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4.
张艳  蔡兴 《上海汽车》2023,(4):57-62
上汽大众MEB工厂车身车间使用了车身在线绝对测量系统,这是大众集团在全球首次采用此:方案。该方案将测量工位串联在白车身生产线中,可直接在生产线上随机抽取车辆进行检测,并达到了与测量室三坐标一样的测量效果,可更加快速高效地监控白车身的尺寸质量问题。文章指出,该方案的成功实施可节省每班次5个人工岗位,以及在测量室减少1台离线三坐标测量机。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Atline工位的功能进行了拓展与开发,实现了焊点位置度的自动检测和夹具精度的标定。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汽车子系统的局部尺寸匹配,需要在白车身控制图上设定子基准来进行公差设计,因而详细介绍了白车身控制图中子基准的设定意义,提出一种在三维尺寸偏差分析软件3DCS中建立子基准来实现基准转换、公差分配,且可用实际生产数据封闭环验证的公差设计方法。具体工程案例证明,该方法在尺寸工程前期可以快速、准确的实现基准转换与公差分配。  相似文献   

6.
结合当今先进的CAE技术整合车身数字模型、测点及工装信息,运用相关性分析对车身进行区域划分,同时辅助以PLP为核心的工装数据记录以精确诊断车身尺寸问题,快速、全面、精确地分析白车身尺寸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系统掌握白车身尺寸质量状态。最终为白车身复杂匹配区域的尺寸调整提供依据,有效提高白车身尺寸合格率的提升速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白车身激光视觉检测系统的原理、组成、工作过程及其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由于视觉检测站测量速度快,测量精度高,能够实现对车身总成、分总成的加工过程进行在线实时监控,从而及时有效地反映生产线状态,通过及时调整生产设备,减少废品的出现,最终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车身装焊夹具精度测量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汽车车身制造中,大型车身焊接夹具是确保轿车车身焊接总成几何尺寸精度的重要工装,这类工装(点焊夹具)的精度对在其上焊接的车身壳体几何精度有很大影响。夹具精度测量是维护夹具精度、改善车身几何精度的重要手段。夹具在线三坐标(3D)测量技术可避免将夹具运到专用3D测量室进行测量,能及时有效地对焊接工装实施监控,是高效的工装维护方式。本文从测量设备、测量软件、测量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缩短车身前部装配尺寸链,提高白车身定位孔的相对位置精度,阐述了一种白车身在线激光切割方案。通过视觉机器人在线测量车身侧围定位孔位置,经过计算机处理,引导激光切割机器人到达定位孔位置完成切割。测量系统采用温度补偿方式降低机器人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利用隔震地坪防止车间震动对测量系统产生影响。该方案预留了柔性化改造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尺寸和形状定位孔的切割需求,无需增加硬件,调试周期短,成本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白车身的功能尺寸合格率,通过实施创新的六面体管理,即全员责任制、设备分级和差别化管理、零部件生产过程检查、产品问题趋势分析、生产环境的维护、测量及尺寸控制流程,使荣威350车型及其他车型的功能尺寸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3年来的实践证明,在白车身的制造过程中实施六面体管理,对于稳定和提高白车身的功能尺寸合格率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张鸿飞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180-180-183
传统意义上的测绘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智能化测绘时代的需求,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给测绘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研究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实际测绘生产项目中的应用流程,通过对航测相机进行检校、航测参数调整、像控点布设方案优化、数据严格检核处理等,最终获取满足规范和项目要求的测绘成果。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并对实地标志点、地面标高、雨污水井位、高速路面桥缝等特征点数据进行了残差统计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成果精度可靠,解决了传统测量方式无法直接进行高速测量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段清超  刘涛 《隧道建设》2019,39(Z1):180-187
为解决传统监测技术单点监测无法满足软岩隧道整体性变形监测的局限性,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软岩隧道整体性变形监测试验,从隧道结构的变形时间、变形空间分布及变形量进行整体分析。首先建立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误差模型,分析三维扫描监测技术与传统隧道监测技术的特点,通过平面标靶和棱镜靶球精度试验得出平面标靶最佳入射角范围小于60°,棱镜靶球自动提取距离不大于45 m,作为测站设置和控制点布设的依据; 然后以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2号斜井工程为依托,开展软岩隧道三维扫描变形监测技术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中台阶开挖支护前已发生较大变形,最大变形位置为左侧上台阶与中台阶交界处,空间分布呈左大右小,试验段最大累计变形达0.48 m,下台阶及时封闭成环及2层初期支护有利于变形控制。  相似文献   

13.
白车身制造精度是汽车外观质量的载体,直接影响整车外观匹配和整体性能进而影响客户满意度和整车品牌形象。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提高汽车白车身制造精度是关键所在。SPC统计学方法对白车身制造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从而达到过程异常预警、降低过程浪费、提升过程能力,从而确保白车身制造精度。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将数据挖掘技术与装配工艺知识相融合的白车身装配尺寸偏差源快速诊断方法。该方法采用最大树法对测量得到的大量分散孤立的多维尺寸数据进行相似性聚类,通过多元统计分析进行偏差模式识别,以偏差主模式为基础提取相关产品、工艺、工装等深层知识,通过构造诊断决策树实现对白车身装配过程尺寸偏差源的快速诊断。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有利于缩小问题空间,提供有效的诊断决策支持;能够克服单纯数据分析导致的偏差源误判与漏判,可快速准确地找到偏差源。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隧道变形监测手段主要是对部分点和断面的数据进行提取,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数据少等缺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集成隧道安全与质量信息,一次扫描即可准确建立隧道三维矢量模型,精确得到隧道的整体变形和轮廓信息。以桐庐隧道为依托,研究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山岭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得到以下结论:当激光扫描入射角大于60°时,扫描误差急剧增大,可根据入射角及隧道内径确定最大测站间距;为降低隧道累计拼接误差导致的模型整体偏移,应采用首尾控制点双控技术;采用单点面域分析法,可提升监测数据的可靠性;采用点云及模型套接技术,可快速实现对隧道三维变形、支护侵限、二次衬砌厚度的评估,大大提升隧道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车身在线尺寸测量的方法验证,对机器视觉测量技术的影响因子分析优化提高了系统测量精度,同时本技术具有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及关键区域测量符合高节拍生产要求等优点,具备应用推广基础.  相似文献   

17.
白车身模态分析是车身动态特性分析的基础。工程上常采用仿真计算和试验测试2种方法识别白车身模态参数。这2种方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指导和改进设计。文章通过仿真建模计算了某车型白车身的模态频率,将计算结果和试验测试相比较,并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同时对比了不同焊点类型对于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白车身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仿真计算所采用的模拟方法是合适的,为内部仿真建模指导规范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合厦门翔安海底隧道A1合同段行车隧道大断面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配套技术的选用,介绍了大跨隧道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有尺和无尺结合、地表和洞内沉降结合、围岩压力和钢支撑应力与洞周变形相结合的变形量测与特征规律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白车身焊装车间工艺复杂、控制系统布局分散、PLC系统之间通讯需求大等问题,在焊装车间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利用PLC数据交换技术,建立PLC控制系统之间远程数据通信功能,实现车间各区域联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在线测量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但实际过程中对于测量误差的忽视容易导致误判和漏判,因此需要采用可靠的方法评估测量误差对过程质量控制的影响.以某发动机工厂在线测量的曲轴线终检机为例,通过研究测量系统的结构和测量原理,分析测量误差的构成和分量,建立测量误差数学模型,评估曲轴终检机的测量不确定度.阐述考虑测量不确定度条件下的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