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某车型开发过程中针对整车车内噪声较大的问题,使用实验的方法对影响NVH性能的主要声学零件进行了分析,其中地毯作为最大面积的零件,重点研究不同材料、密度及工艺过程对其吸声性能的具体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刺毯面中PE淋膜对地毯正面吸声性能影响较大,毯面克重及背部吸声材料覆盖面积的提升都可有效提升地毯正面的吸声性能,在地毯初始方案上进行的改进,包括更改PE撒粉工艺、增加背部PET成型毡覆盖面积,地毯吸声系数提升超过30%,满足了整车NVH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2.
陈明 《天津汽车》2010,(5):40-42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进步,汽车的NVH性能,尤其是汽车的车内噪声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文章以GB/T18697—2002《汽车车内噪声测量方法》为理论基础,介绍了车内噪声测量的试验要求和测量技术要求,并对某轿车NVH改进前后的车内噪声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表明经过改进的轿车在匀速行驶和发动机扫描工况下,车内噪声降低,改进措施良好,从而得到了该轿车基于车内噪声的车辆NVH改进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某车型准备量产前,OEM厂商发现该车在满油门加速时会产生严重的发动机噪声。LMS将竞争车型的内部噪声,尤其是加速时的噪声水平作为问题车型优化的最终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轿车的环保性能,国家正在制定关于轿车车内噪声、振动和乘车环境的行业标准,同时,客户对轿车的乘坐,也提出了安静、优雅和舒适等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许多主机厂未雨绸缪,一项新的工程设计—轿车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舒适性)工程设计应运而生。NVH工程是运用各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道路交通运输中汽车车内次声声压级(ISPL)的大小,找出车内的主要次声源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车内次声对司乘人员的影响和车内次声的控制提供参考,对几种不同类型汽车的车内次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次声是车内噪声的主要成分;当汽车高速行驶时,车内有较高的次声级,开窗时轿车内部的最高次声级达到120.5dB(ISPL),车内次声主要是由道路不平度随机激励引起车身板件的次声频振动及车外空气的紊流扰动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次声形成的;随着车速的增加,车内的次声级也随着增大;当车窗打开行驶时,在车速为20-120km/h的范围内,轿车和大客车的车内次声增加2-10dB(ISPL),对于空气动力性和车身悬置减振性能差的部分面包车和平头客货两用车,车内次声反而减小。在窗口处采用加装导流板的方法,可以使轿车开窗高速行驶时的车内次声降低约7dB(ISPL).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湿法、干法工艺对克拉玛依沥青的适用性,分别采用常规SBS改性剂、干投型SBS-T改性剂制备改性沥青,采用干法、湿法两种工艺拌制改性沥青混合料,对其路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在同一针入度等级的情况下,使用干法改性剂制备的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指标优于湿法;使用干法工艺制备的改性沥青及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能满足规范要求,干法技术制备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动稳定度远高于湿法,强度、抗疲劳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也有所提升;成品改性沥青在储存过程中性能指标发生一定变化,通过结合料评价并不能完全表征这种变化;对克拉玛依沥青改性时建议采用干法工艺。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湿法和干法两种工艺生产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在分析SBS改性机理基础上,对两种工艺生产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与湿法工艺相比,干法工艺除了具有生产工艺简单、配方更改方便、节能效果明显等特点之外,干法工艺生产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方面更优越。  相似文献   

8.
完整介绍了某自主品牌乘用车NVH性能提升的全过程.通过整车振动、噪声测试和分析,得出了影响NVH性能的主要声源和传递路径,采取一系列具体的措施成功实现了该车NVH性能的显著改善.建立起了整车NVH改进的完整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了车内振动和噪声传递路径的基础上,在消声室内由底盘测功机拖动分别安装了未磨损轮胎、中度磨损轮胎和完全磨损轮胎的整车,测试了60km/h与120km/h匀速行驶和车速从140km/h降至20km/h的滑行等3种工况下顶棚中心点振动信号和驾驶员头部噪声信号.测试结果揭示了在不同工况下不同轮胎磨损程度对车内振动和噪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和降低轿车室内噪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懿  靳晓雄  郝峥 《汽车工程》2001,23(3):186-189
本文围绕车内中低频固体传播噪声控制这一研究目标,通过理论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有限单元模型等研究过程,对发动机振动引起轿车车内噪声动态分析和优化设计了系统研究,为我国轿车开发设计和老车型改进中的噪声控制提供了一整套可行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主要分析客车涂层干磨工艺和水磨工艺的优缺点;重点介绍干磨工艺相对水磨工艺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客车中涂漆的干湿打磨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11m公路客车中涂漆的干打磨与湿打磨工艺操作、质量、成本的优劣对比,从而选择最佳的中涂漆干打磨与湿打磨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干湿循环作用下炭质泥岩溶蚀孔隙度的化学计量方法,对干湿循环作用后的炭质泥岩试样进行X射线衍射试验,测试干湿循环作用下炭质泥岩的矿物成份演变;同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测试技术,研究干湿循环作用下炭质泥岩浸泡溶液的离子浓度变化规律;基于离子守恒定律,推断干湿循环作用下炭质泥岩矿物发生的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建立浸泡溶液离子浓度与炭质泥岩矿物反应量的定量关系,并计算炭质泥岩各矿物反应的体积;基于唯象理论,提出以反应物与生成物的体积差为溶蚀孔隙体积增量,构建炭质泥岩溶蚀孔隙度的化学计量方法;最后,利用比重瓶法和核磁共振法对炭质泥岩溶蚀孔隙度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下炭质泥岩的方解石、钾长石和钠长石含量减小,高岭石含量增加;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浸泡溶液中Ca2+、K+、Na+、Fe2+和Al3+离子浓度均增加,其中Ca2+离子浓度增长速率是其他阳离子的数十倍;经化学分析发现,方解石溶蚀和长石水解生成高岭石是干湿循环作用下炭质泥岩孔隙演...  相似文献   

14.
干湿循环对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其会影响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利用前人研究成果获得花岗岩残积土在干湿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抗剪强度变化规律,并利用数值软件PLAXIS研究考虑干湿循环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强度变化的路堑边坡稳定性特性,评估干湿循环对花岗岩残积土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数值模型首先与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比对获得了...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动刚度和模态应变能的某车NVH性能改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创建某车的白车身模型和带内饰车身模型,进行车身噪声传递函数分析,并结合车身的模态应变能分布情况和动刚度分析结果,查找并确定导致车内噪音较大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种优化方案,采用CAE方法选择最佳方案,经试验验证,最终改善车身的NVH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对某款MPV车型T2’与T2’’数据的制动噪声进行加速、路噪、怠速带载载荷分析。三种载荷下的弱点分析及优化,寻找车身方案,T2’模型方案对比T2’’模型方案,车身方案在不同载荷下的验证,减重方案,有效的解决了整车路噪低频压耳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一款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的NVH性能,进行了机构动力学、整机振动和辐射噪声分析,找出了原机NVH性能的薄弱部位,据此对有关零部件进行了结构改进并再次进行NVH性能改进效果的仿真预测。试验验证结构表明,辐射噪声仿真预测方法和一系列的结构改进措施十分有效。另外,文中还对与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NVH性能相关的增压器和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噪声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双风扇冷却系统噪声特性的识别与控制,是NVH工程师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重要问题。阐述了风扇噪声的产生机理,介绍了常见风扇噪声的控制方法,对某车型冷却风扇(左侧风扇7片叶片,右侧风扇6片叶片)进行了NVH测试,研究了每个风扇及双风扇同时工作时的工作特性,并结合风扇的物理参数和结构特点,分析了风扇的主要噪声为7阶和12阶噪声问题,为风扇类噪声的分析与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焦东风  刘志峰 《汽车工程》2020,42(2):240-249
为实现汽车驱动桥NVH性能的分析与优化,本文中建立了驱动桥NVH性能分析与优化流程及方法,对分析过程中所应用的有限元、振动响应、声学仿真和拓扑优化等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恰当地选取了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分析软件;然后,以某客车在60~65 km/h加速行驶工况出现噪声大的问题为例进行分析与优化;最后,对优化后驱动桥进行整车NVH测试,验证了所建立的分析流程及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