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2004年1月1日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后,结束了中国港口诸多方面长期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为加强港口建设管理,规范港口建设市场秩序,保证港口工程质量,交通部又相继出台了《港口规划管理规定》、《港口建设管理规定》、《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港口经营管理规定》等规章。今天,回顾一下这些港口法规,我们在实施中发觉,港口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浅议四川港口管理现状及对策张晓川,邹文旭《四川省港口管理办法》(以卜简称《办法》)颁布实施已历时4年,在此期间,先后出台了《四川省港口费征收管理办法》、《四川省港埠企业管理办法》和《四川省港口专用码头管理办法》。在各级政府与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规范港口规划工作,科学利用、有效保护港口资源,促进港口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交通部制定了《港口规划管理规定》,并于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2月27日~3月1日,《中国港口年鉴》2012年版编撰组稿会议在广西省桂林市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分的港口管理部门、港口企业集团、港口协会共计40多名代表到会,共同商讨2012年版《中国港口年鉴》编撰工作事宜。《中国港口年鉴》是由交通运输部主管、中国港口协会主办、中国港口年鉴编辑部编撰出版的  相似文献   

5.
曹沫 《水运管理》2003,(2):11-12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交通部等五部委《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38个双重领导港口于2002年3月底以前全面下放地方,港口行业开始实行中央、省、地市分级管理体制。港口下放后,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政企分开,一港一政”的原则自行确定港口管理形式。  相似文献   

6.
我国港口界期盼已久的第一部港口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以下简称《港口法》)已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04年1月1日施行。这是我国港口行业的一件大事,是继新一轮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后,保证对港口依法实施管理,维护港口经营的良好秩序,促进港口健康发展,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仲言 《水运管理》2003,(12):23-25,33
一、我国颁布《港口法》是港口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以下简称《港口法》)于2003年6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早在1954年,中央政府曾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暂行条例》,因客观情况的改变,遂于1986年废止。从此,我国港口管理就出现了法律空白。长期以来,我国包括港口在内的海岸线一方面由海洋、国土、交通、渔业、军事等部门多头管理;另一方面各地港务部门既要实施港口的安全保障、规划、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还要为维持自身生存承担经营港口业务。这种管理混乱、政企…  相似文献   

8.
《水道港口》2012,(3):193+200+230+250+255+263+269
<正>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办法7月1日起施行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2年第6号,《港口岸线使用审批管理办法》将于2012年7月1日起施行。新出台的《办法》规定,在港口总体规划区内建设码头等港口设施使用港口  相似文献   

9.
<正>杭州港的港口行业管理从1988年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8年至1990年的起步阶段。通过整顿港口秩序,清除违章行为,实行了全港统一的《码头专用发票》,建立了《码头设泊许可证》、《港口经营许可证》、《外来务工人员许可证》(简称“三证一票”)制度,标志着杭州港口的行业管理步上轨道。第二阶段为1991年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01年1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部等部门关于深化中央直属和双重领导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后,各地港口纷纷深化现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至  相似文献   

11.
《中国港口》2002,(4):49-51
编者按 :为了使读者了解国外港口管理体制与港口管理的动态 ,以便更好地实施本港的管理体制改革 ,本刊特对交通部水运司和中国港口协会共同汇编的《德国港口管理体制与港口管理》资料作连载介绍。  相似文献   

12.
历经十年的起草工作,《港口法》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上获得通过。《港口法》对港口的规划、建设、维护、经营、管理及其相关活动进行了全面的规范,是我国水路运输法律体系中的一部“龙头法”。《港口法》的出台结束了我国港口行业长期以来无法可依的历史,填补了港口立法的空白,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3.
徐琪荣 《中国港口》2009,(6):44-45,40
港口岸线是我国港口建设的宝贵资源,我国《港口法》对岸线的使用和管理有明确规定。但在使用实践中,各港口在岸线的使用和管理问题上认识不一、做法不一,有的明显违背了岸线管理的规定。因此,如何使用好、管理好岸线成为港口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作者徐琪荣在《港口岸线监管的思考》中对加强港口岸线管理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看法,我们希望就此能引起港口界的关注,或对此开展讨论,以利于更好地用好管好港口岸线。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第11期《中国港口》杂志卷首发表了孟岩撰写的《谁主中国港口整合》一文(下简称《孟文》),文中提出了"谁主中国港口整合"之问。近年来,港口整合几乎成了我国港口发展研究中永恒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将在"十五"期全面推进港口体制改革,这是我国港口发展史上又一次重大举措."港口下放,政企分开"是这次改革的核心思想."港口下放"是对双重领导港口要进一步下放到港口所在城市,"政企分开"则将目前政企合一的港务管理局中的政府职能分离出来,组建港口管理局,对本地区港口行使行业管理职能;港口的企业部分重组为港口集团,独立运作.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在体制改革后,企业内部新机制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能管理模式如何运作,以适应国家新的港口管理体制,确保我们的港口向多功能、全方位、现代化的国际大港迈进.  相似文献   

16.
陈红彬 《中国水运》2007,5(10):239-239
探讨了《港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港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结合《港口企业管理》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提出了该课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面所应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的水运资源十分丰富,优良的港湾星罗棋布。在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1.4万多公里岛屿海岸线和11万多公里内河航道上,分布着众多的港口,其中年吞吐量万吨以上的就有2000多个。目前,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外,下同)已有124个港口对外开放,每年接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艘船舶,全国90%以上的外贸货物经过港口进口和出口。港口,作为水陆交通的枢纽、客货集散的中心、对外开放的门户,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国不仅是个海运大国,而且也是个港口大国。然而,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港管理暂行条例》被废止后,在规范我国港口行政管理行为,调整港口经营中各种民事法律关系方面,便缺少了相应的专项法律。因此,尽快制定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港口法》,实现以法治港、建港、管港,促进港口事业的发展,不仅是全国交通系统的迫切希望,而且全国其他部门对此也十分重视,甚至国外对我国制定《港口法》亦颇为关注。由于《港口法》在制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很多,比如:港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触及到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港口法》如何保障港口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港口作为水陆交通的枢纽,“客流”和“物流”都要通过这个“联结点”集散和转运,必然要和各部门发生种种联系。  相似文献   

18.
芮雪 《中国港口》2014,(3):11-11
<正>2014年3月3-7日,"《中国港口年鉴》(2014年版)暨《中国沿海港口图集》编辑组稿工作会议"在黑龙江哈尔滨市召开。中国港口协会常务副会长陈英明,黑龙江省航务管理局副局长薛立平,海军后勤部军港管理局副局长陈海帆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港口管理部门、港口企业集团、港口协会共计60多名代表到会,共同商讨《中国港口年鉴》编纂工作事宜以及《中国沿海港口图集》资料搜集情况及下一阶段工作布置。  相似文献   

19.
年末岁尾,我国港口在收获的季节里正勾画着新的港口管理体制蓝图。 在我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大步推进,期盼久已的《港口法》即将出台、我国港口管理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契机下召开的全国首次港口管理工作会议,以党的十六大报告精神为指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管理特别是两次港口体制改革的经验,在认清与明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前提下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增强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创港口管理工作新局面的信心。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在会议开幕当天所作题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开创我国港口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港口》2004,(3):11-11
<正>为落实CEPA协议,加强沪港合作,实现沪港两地港航业"促进联动发展、形成共赢格局、实现共同提高",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和香港物流发展局将于2004年5月11、12日在上海举办"沪港港口物流研讨会"。届时一些国家和地区从事港口、航运、物流方面的知名专家、企业及港口及港口管理部门的代表将共同研刊"政府管理部门在推进港口物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从事港口物流业务的经验和教训、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