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灰色预测理论在中承式钢箱拱桥主梁施工线形控制中的应用,以某中承式钢箱拱桥为依托背景,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建立了主梁施工过程中考虑残差修正的线形预测灰色模型GM(1,1),并结合MAT-LAB编制了主梁施工过程的立模标高灰色预测模型计算程序,预测了主梁节段的施工预抬高值,并指导现场立模施工,利用现场主梁施工实测线形数据...  相似文献   

2.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根据有限元理论计算和施工过程中对主梁挠度和线形的测量,使用人工神经网络等控制理论进行高程偏差调整和预测,综合确定主梁施工预拱度,借肋预埋钢弦传感元件,测试主梁混凝土应变,分析测试应变中温度等诸多影响因素,确定实际结构的真实动力,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安全施工和合理成桥状态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在建涡阳三桥为背景,通过对斜拉桥施工过程中主梁线形的影响因素分析,利用灰色理论系统残差修正GM(1,1)模型进行预测分析,对立模标高在原有计算基础上进行了修正,为该桥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某异型独塔斜拉桥工程为背景,结合理论预测,以及现场实时监测与反馈分析,重点探讨了独塔斜拉桥施工健康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斜拉索索力、桥面线形及结构内力控制较好,成桥后斜拉索实测索力与理论索力相对差在±5.0%以内,实测线形与理论结果相对差在±3.0 cm以内,主梁及塔身实测应力与理论预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武汉长江二桥索塔与主梁的施工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武汉长江二桥斜拉桥索塔的测量基准与其传递、锚固管的精密定位、塔柱在施工中的变形预测,主梁施工测量基本控制点线的建立、监控测量、主梁缆索锚固管理的精密定位。  相似文献   

6.
详细分析了某曲线斜拉桥的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主梁线型及关键截面的应力变化,并与施工过程力学分析结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转体部分主梁施工过程中实测线型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关键截面平均应力及单测点应力均满足施工过程中控制应力的设计和规范要求;转体后通长束的张拉实现了主梁结构良好的连续;整桥主梁线型平顺,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成桥阶段各截面应力水平合理,表明该斜拉桥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将遗传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建立了用于PC斜拉桥主梁标高误差预测的自适应GA-SVM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传统的支持向量机进行改进,利用其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求解出支持向量机的最佳参数组合。将该模型用于梅溪河斜拉桥施工过程主梁标高误差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学习和泛化推广能力,给出的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大跨连续刚构桥应力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中结合实桥监控介绍应力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根据有限元理论计算确定主梁应力;借助预埋钢弦传感元件,测试主梁砼应变,确定实际结构的真实应力,为大跨度预应力砼桥梁的安全施工和合理成桥状态提供理论依据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三跨一联连续梁桥满堂支架施工存在的风险,用MIDAS/Civil程序分析计算了支架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通过调整主梁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保证了桥梁施工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用GQJS分析了主梁各施工阶段的结构内力和变形,为施工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不能反映斜拉桥施工阶段各主梁节段的稳定性的问题,基于欧拉屈曲公式和斜拉桥几何非线性稳定分析理论,提出了一种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斜拉桥主梁节段稳定性分析方法,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为依托,对该三塔双索面半飘浮结合梁斜拉桥施工阶段各主梁节段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MIDAS软件建立了该桥施工阶段全桥有限元模型,通过给单元施加轴力增量,反复迭代计算出主梁节段的有效长度和长细比,代入主梁节段的稳定性控制方程。结果表明:在最大双悬臂阶段时,中塔处主梁节段稳定性控制方程值为0.05~0.55,均满足规范要求,中塔支座处主梁节段是悬臂施工稳定性的关键控制部位。  相似文献   

11.
周伟  蒋益飞 《公路》2008,(6):59-64
以五河口斜拉桥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元理论,对斜拉桥在最大双悬臂施工阶段的主梁空间受力状态及剪力滞效应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得出了该施工阶段主梁剪力滞效应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大跨度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施工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主桥为(130+2×275+130) m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截面,拱肋采用钢管混凝土桁架拱.该桥采用"先梁后拱"法施工,其施工控制的难点和重点为主梁两合龙段同时对顶合龙与两跨拱肋竖转合龙,施工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线形控制和应力监测.采用预测控制法对施工误差进行分析、识别、调整;通过3种有限元模型对比,适当修正主梁预抛高值.施工过程中的线形和应力监控结果表明,主梁和拱肋成桥线形误差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结构应力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唐仕军 《中外公路》2002,22(5):63-65
斜拉桥主梁是超宽截面型板梁组合式结构,施工过程中索力、主梁标高以及结构内力会随之变化,实际结构的每一状态难以与理论期望值完全一致;这种不一致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以保证成桥后的主梁线形及全桥受力状态满足设计要求,文中简要介绍了衡湘三桥主梁、斜拉索、挂篮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李丹 《公路》2011,(12):54-58
以甘竹溪大桥为工程背景,对斜拉桥主梁标准段牵索挂篮吊装设备进行了相关介绍,并对吊装设备进行了相应理论计算,判断此吊装设备是否满足要求.最后用ANASYS软件对甘竹溪大桥挂篮施工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了解挂篮在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规律,检算挂篮结构安全,为混凝土浇筑施工提供理论分析数据并分析挂篮与混凝土主梁...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武汉长江二桥斜拉桥8m主梁的施工步骤和主梁施工的工艺要点及主梁施工监控。  相似文献   

16.
大跨径斜拉桥主梁悬臂施工线形控制是保证斜拉桥顺利合龙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桥梁宏观质量控制的关键及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同时,施工过程中影响因素多,也使得线型控制一直是施工重点、难点。以飞云江跨海特大桥为例,将现场施工控制方法和理论计算结合,通过施工过程中对斜拉索索力、位移、以及应力应变等波动量情况与理性状态下计算结果相比较,得出设计参数的误差量。然后通过分析带入影响参数计算后的已完成梁段情况,采取合理的预测方式对剩余梁段的状态变量进行误差预测。最后根据识别的影响参数的误差,以合龙状态结构控制截面内力和主梁线型,主塔偏位为主要控制点,对索力进行最优控制,求出调整值,使桥梁线型达到理想状态;此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更加精确、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三跨一联连续梁桥悬臂施工不同合龙顺序可能导致主梁与支座间存在"间隙"的缺陷,用MIDAS/Civil程序分别计算了在不同合龙工序状态下,结构内力和变形的变化值。结合实例,模拟计算了当主梁与支座间分别存在1~5 mm间隙时,对主梁内力的影响。理论计算表明,当主梁与支座间存在较小间隙时(3 mm以下),采用适当的合龙工序,在具有季节性施工的地区,更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大跨度P.C连续刚构桥的对称悬臂现浇施工过程中,主梁的节段自重及刚度的准确识别是保证连续刚构桥成功修建的基础工作,参数识别与施工调整是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中的关键步骤。论文从实际施工的角度出发,根据桥梁结构的位移响应来识别桥梁的节段自重及刚度。在各施工梁段中,计算出状态变量实测值增量与理论值增量的差值,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影响参数进行误差识别,据此可对未施工梁段相应参数进行预测和调整分析。芝来沟大桥的实桥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对主梁节段自重及刚度进行有效的识别,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预测功能,可指导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过程中的模拟计算和控制调整。  相似文献   

19.
武广客运专线罗水大桥施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水大桥位于武广铁路客运专线上,跨越罗水河的主桥为跨径(48+80+48)m的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上铺设无碴轨道,设计速度350 km/h,主梁采用分段悬臂法施工。由于无碴轨道扣件调节量有限,相比于普通连续梁桥,高速铁路无碴轨道大跨度连续梁桥对成桥线形控制更为严格。为了使该桥的成桥线形达到设计要求,利用桥梁博士有限元软件模拟施工过程,根据桥梁变形和受力情况预测施工预拱度,监测施工过程和成桥状态下的桥梁线形和受力状态。控制结果表明,施工过程中和成桥状态下,桥梁线形顺畅,合龙口主梁高程误差小于10 mm,主梁受力状况良好,达到监控目标。  相似文献   

20.
宁波外滩大桥是一座独塔四索面异形斜拉桥,为确保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和成桥状态下的安全和稳定性,保证桥梁结构成桥状态的线形和内力值符合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结合该桥特点分析了该桥施工控制过程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了主塔和主梁的应力、主塔偏位和主梁的线形、斜拉索索力等作为主要控制内容,以及相应的测量方法。在主塔施工、中跨主梁梁段施工、合龙段施工和成桥施工4个主要施工阶段分别监测各个主要控制内容,通过监测数据判断施工过程中各主要控制内容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另外,在成桥阶段进行了全桥通测,得到成桥状态下的线形和结构内力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拟合情况,从而确定此研究控制理论和方法在工程实例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