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吊钟岩特大桥为一座转体法施工的大跨度铁路拱桥,重点介绍转体施工技术、施工控制模型的建立、应力位移监控方法,可为同类型桥梁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10):132-13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建设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我国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需求也是不断地加大的同时桥梁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重点从我国的桥梁施工转体法系统在承重系统、转动系统以及平衡检测方面的革新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结合桥梁平面转体施工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整个课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用转体法施工桥梁,可化不利为有利,节省支架费用,减少安装架设工序,增加施工安全系数,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用转体法施工桥梁,可化不利为有利,节省支架费用,减少安装架设工序,增加施工安全系数,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8):168-169
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桥梁转体法施工与连续梁挂篮悬臂施工、预制架设法以及顶推法相比,对交通运输繁忙的既有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的正常运营影响较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基于此,文章探讨分析了跨铁路立交桥转体现浇梁质量控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分段长度对转体法施工连续梁桥受力的影响,以实际工程为研究背景,通过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转体段施工过程,针对不同分段方案施工的转体段受力变化规律展开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桥梁应力与转体法施工分段长度没有直接关系;分段施工对转体段墩顶中心处的累计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影响较小,对悬臂端的影响较大;分段越多,悬臂端的累计水平位移越小,悬臂端与墩顶中心的水平位移差值越小;分段越多,转体段悬臂端下挠位移越大,在实际工程中转体段施工应根据分段浇注数量合理设置预拱度,以防止转体段悬臂端出现较大下挠。  相似文献   

7.
李青山 《湖南交通科技》2015,(2):96-101,109
中宁县石碱公路上跨包兰铁路立交桥采用2×55 m预应力混凝土T构,平面转体法施工,满足桥下沟渠、铁路近远期的限界要求,有效降低桥梁施工对营业线的影响。对主梁结构构造、预应力布置及转体系统的设计与计算进行了介绍。采用桥梁博士有限元软件分析了T构在转体前和合龙后的主要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结构承载力、应力、挠度等均满足现行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8.
桥梁在跨越交通繁忙的既有线路时,采用转体法施工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斜拉桥由于结构上的优点及其美观的造型,在城市中常作为跨既有线路桥梁的首选桥型。为了解我国转体斜拉桥的发展状态与趋势,对我国已建、在建的转体斜拉桥进行调研,阐述了我国转体斜拉桥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对转体斜拉桥主梁、主塔结构形式及特点、斜拉索构造与布置形式、转体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我国转体斜拉桥的发展特点。同时对转体施工中的转动钢球铰、转动系统以及转体稳定性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为今后我国转体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横移法施工在临近既有线桥梁建设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对既有线路干扰小、安全系数高等特点。日兰高铁高上1号特大桥采用转体法上跨京沪高铁,两段35 m连续梁紧临既有线路。采用在距离京沪高铁30 m以外的位置进行浇筑前准备,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千斤顶横移,将支撑体系连同梁体钢筋模板一起横移至主墩区域后分段浇筑混凝土后进行转体。结果表明:在保证既有铁路正常通行的同时,转体连续梁采用横移法施工能有效的确保施工进度,极大地降低了既有线施工风险,对临近既有铁路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现代公路路基施工的重要性,针对现代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现状,从提升路面平整度、掌握路基施工要点、合理应用排水技术、制定系统的施工计划、合理应用冻土处理技术等方面入手,对具体施工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桥梁建设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桥梁应运而生,V型墩就是其中之一。鉴于其应用相对较少,借助某桥梁工程施工实例.对V型墩施工技术及其具体应用加以探讨,为相关施工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公路桥梁施工新技术的出现及其应用增加了公路桥梁施工难度,同时也对路桥施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对公路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不断加强施工人员对该技术的了解和促进我国路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科 《交通标准化》2014,(1):106-108
在桥梁施工中,钢纤维混凝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为了保障钢纤维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其施工技术的重视。通过分析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了钢纤维混凝土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以对其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延伦 《交通标准化》2014,(1):67-68,71
鉴于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施工技术在桥梁建筑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对桥梁的现浇连续箱梁施工技术的阐述,对现浇箱梁施工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分析,进而做到对现浇箱梁施工技术的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以及在桥梁施工技术设计领域的应用情况,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桥梁施工及结构工程等领域中应用的基本思路和发展前景。对桥梁施工方案的设计和施工控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预应力的张拉在施工工艺上较为复杂,并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在工程施工质量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路桥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本文通过对预应力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运用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不断完善预应力施工工艺积累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洪涛 《交通标准化》2011,(16):109-112
随着桥梁施工中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不断推广,张拉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桥梁施工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结合某公路桥梁的施工实例,对先张法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确保施工安全进行了探讨,对相关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大岩洞特大桥拱圈平转施工状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交界墩和上转盘采用实体单元,扣索和背索采用索单元,拱圈劲性骨架底板采用壳单元,其余采用梁单元,支架则采用只压单元模拟;将最优化计算理论和有限元计算分析相结合,利用MIDAS有限元软件,以支架不受轴压或受压轴力很小为目标函数,对扣索力和背索力进行优化,使拱圈"脱离"支架实现转体,从而获得了扣索力和背索力的最优组合与拱圈最优内力分布.结果表明,拱圈骨架拱脚底板为控制截面,本文计算方法和结论为同类桥梁的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何咏  何毅 《交通标准化》2013,(24):109-111
预应力体外索施工技术是保障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已在我国国内多项路桥工程中得以成功应用.通过研究预应力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道路桥梁工程中的预应力体外索施工技术,为提升公路桥梁施工效率、加强整体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王亮 《交通标准化》2014,(9):120-122
在公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施工,加强质量控制非常关键.首先介绍了公路桥梁施工预应力技术的运用领域、施工流程,接着分析了公路桥梁施工预应力技术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对策,旨在促进公路桥梁施工预应力技术的良好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