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为探究钢渣粗集料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分别用石灰岩和不同膨胀性的两种钢渣为粗集料,设计配合比为AC-13C型的沥青混合料。通过浸水马歇尔、动稳定性、冻融劈裂、间接拉伸和体积稳定性试验,研究钢渣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均好于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的;两种钢渣的沥青混合料的间接拉伸疲劳性能分别为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的1.36倍和2.16倍,用钢渣2为粗集料的沥青混合料比用钢渣1为粗集料的沥青混合料更稳定。虽然钢渣沥青混合料的体积稳定性降低,但是两种钢渣沥青混合料的72 h浸水马歇尔稳定度分别是石灰岩沥青混合料的1.25倍和1.52倍。  相似文献   

2.
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采用石灰岩机制砂、玄武岩机制砂和不同掺量的天然砂共5种细集料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评价,主要是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水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分析了几种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细集料的选择原则,推荐出了最佳的细集料类型.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中耐火碎石最佳掺量, 设计了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方案, 即在2.36~4.75 mm集料中, 耐火碎石体积掺量为100%, 在4.75~9.5 mm集料中, 耐火碎石体积掺量分别为20%、40%、60%、80%、100%, 在9.5~13.2 mm集料中, 耐火碎石体积掺量分别为10%、20%、30%;研究了耐火碎石掺量对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和阻热性能的影响规律, 提出了耐火碎石最佳掺量, 并分析了最佳掺量下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和阻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与普通SMA-13沥青混合料相比, 将2.36~4.75 mm集料全部替换为耐火碎石时, 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降低约3%, 试件温度降低约1.4℃; 4.75~9.5 mm耐火碎石掺量占该粒径普通集料60%时, 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降低5%~10%, 试件温度降低约5.7℃, 阻热效果明显, 耐火碎石掺量超过60%时, 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急剧衰减, 阻热效果不明显, 掺量为60%~80%时, 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降低幅度达到10%~20%, 而试件温度降低幅度不超过0.7℃; 9.5~13.2 mm耐火碎石掺量占该粒径普通集料10%~20%时, 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基本不变, 而阻热效果明显, 掺量达到20%时, 路用性能降低约13%, 试件温度降低约7℃, 耐火碎石掺量超过20%时, 路用性能急剧下降, 无阻热效果, 试件温度增加0.1℃; 基于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降温效果最佳原则, 建议2.36~4.75、4.75~9.5与9.5~13.2 mm耐火碎石掺量分别占同粒径普通集料的100%、60%和20%。   相似文献   

4.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级配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的级配组成 ,笔者采用配方均匀设计方法对粗集料间隙率VCA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 ,对VCA试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得到了粗集料的合理配比组成 ;利用沥青裹覆集料试验确定了最小沥青用量 ,用体积法和填充理论对细集料和矿粉的组成进行了分析 ,并对设计的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给予了试验验证 .结果表明 :文中设计的SMA级配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技术性能 .  相似文献   

5.
集料是构成沥青混合料的主要结构,细集料起填充作用,对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影响很大;水泥作为一种硬化材料灌入沥青碎石使"柔"变"刚",大大提升整体材料的刚度,对路面性能同样影响很大。通过将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成分去掉,转而向沥青混合料空隙灌入水泥浆,对比分析两者的高温稳定性、低温稳定性等来综合评价两者路用性能的优劣,为道路施工选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集料的洁净度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很大。含泥量过大会造成集料的污染,同时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结合现行规范水稳定性条件评价方法对含泥量不同的细集料,利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了细集料含泥量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提出相对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RAP粒径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采用毛体积密度和马歇尔稳定度指标,对新旧沥青融合性进行评价,得到新旧沥青融合性较好的拌合工艺。改变基准料中细RAP比例,采用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不同细RAP比例对再生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力学指标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干拌法"能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的融合性和混合料拌合的均匀性,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再生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和马歇尔稳定度随细RAP比例升高出现峰值,基准料中细RAP比例达到13%时,再生沥青混合料毛体积密度最大,细RAP比例达到17.5%时,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最大;随着细RAP比例增加,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出现峰值,细RAP掺量超过13%时,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开始下降,高比例细RAP会导致再生沥青混合料缺少自由细矿料填充空隙,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下降;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设计的基准料组合能有效弥补高RAP掺量对再生沥青路面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类型细集料(机制砂和天然砂)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由马歇尔试验确定两种细集料的最佳沥青用油量,分别采用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测试基于机制砂和天然砂的沥青混合料路用稳定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机制砂在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方面优于天然砂。  相似文献   

9.
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分形描述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准确模拟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采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沥青混合料微观结构,研究了粗细集料不同级配分形维数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并根据级配分形维数公式计算了沥青混合料的分形值,进行了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和微观结构的电子扫描。分析结果表明:4.75 mm通过率是集料尺度的分界点,集料分形维数与抗车辙性能有一致相关性,分形值越大,抗车辙能力越高;根据路用性能设计集料级配可以定量地分析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差异和路面性能,及路面微观结构与宏观路用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11组不同走向矿料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试验数据,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随级配曲线走向改变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对级配变化的敏感程度.随着细集料由偏细的上限级配变化到偏粗的下限级配,沥青混合料空隙率逐渐变大;粗集料采用中间级配时空隙率最小,采用上限级配时空隙率最大.秩和检验表明:粗、细集料及4.75mm通过率的变化均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产生影响.其中,细集料级配的变化是导致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变化的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表面层沥青混合料体积性质矿料级配影响的规律进行了试验分析.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关键筛孔4.75,1.18 mm筛孔通过率对空隙率与粗骨架间隙率的影响规律、细料的划分标准、中间段矿料含量对体积参数的影响及矿粉用量对体积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拌合不均匀、集料级配不良及沥青含量对平整度的影响,详细论述路面平整度对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粗(细)集料、矿粉、材料离析、含水率的各项要求,从而为改善、提高路面平整度提供相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各粒径不同比例的粗集料堆积密度试验结果得到合理的粗集料级配组成、选取不同细集料组成、不同粗细比例的10种级配进行冻融劈裂试验和车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75 mm通过率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能力和水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根据室内试验结果,结合级配应用经验,提出了适应于重庆地区气候特点的AC-20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以提高重庆地区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14.
废旧沥青混合料作为公路基层材料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有效利用废旧沥青混合料,做到废物利用,减少环境污染。针对路面基层的技术要求,根据废旧沥青混合料的颗粒组成,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和各项路用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掺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良好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等路用性能,完全可以替代细集料在公路基层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小梁低温弯曲试验测试沥青混合料的临界弯拉应变指标,运用灰熵法分析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因素——集料级配、石料种类、沥青针入度、沥青用量、空隙率、4.75 mm筛孔通过率及拌和温度等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用量、沥青针入度、集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具有较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粗集料试样烘干质量对于毛体积相对密度测试值以及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测试方法的改进措施;分析采用吻合表观相对密度值的方法,以保证细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测试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7.
设计旋转压实次数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探讨旋转压实次数对集料特性要求和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合理的设计旋转压实次数应根据集料特性、交通量大小、混合料性能要求综合而定;提高设计旋转压实次数会使混合料低温性能有所改善;当集料的抗压碎性能和现场压实次数满足要求时,可适当地提高设计旋转压实次数,以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粗集料在沥青混凝土中形成持力骨架,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实验研究了粗集料组成及粒径对混凝土抗压和蠕变性能影响.参考标准级配中粗集料质量百分比,设计了含不同组成和粒径的粗集料试样(细集料含量相同),进行了不同温度下单轴压缩和蠕变实验,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强烈依赖粗集料组成特性,并提出粗、细集料以2.36 m m为界限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