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裂缝宽度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建立了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开裂截面中性轴高度三次方程,从而可以得到相应截面的开裂截面惯性矩及有粘结非预应力钢筋的应力,而后利用中国公路桥梁规范关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方法及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验算方法来计算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挠度、裂缝宽度。通过与取自4个不同参考文献的58个实测挠度、3个不同参考文献的93个实测裂缝宽度值与计算挠度、计算裂缝宽度值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具有体内、体外无粘结预应力筋和有粘结非预应力筋的部分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梁桥,提出了采用悬臂浇筑施工的连续梁各种钢筋配筋方法和承载能力的极限强度验算方法,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3.
对深圳市松岗高架桥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挠度、应力以及无粘结预应力钢丝束有效预应力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检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在公路桥梁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钢筋用量计算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青侠 《中南公路工程》1999,24(4):40-41,43
主要探讨和评述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及非预应力钢筋用量的几种常用计算方法;预应力度法,预应力比率法,名义拉应力法,荷载平衡法等,并对如何合理应用这些设计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包括体外预应力加固普通混凝土梁、全预应力混凝土梁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研究表明体外预应力是一项有效的加固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技术,施加适当体外预应力能显著提高构件的抗弯极限强度,有效控制超载引起的受弯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发展,延长混凝土受弯构件在重复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非线性分析的单元模型,此模型可以方便的模拟结构中存在的普通钢筋、预应力直线钢筋和预应力曲线钢筋。将分层壳单元和大变形杆单元相组合,编制了钢筋混凝土三维非线性分析有限元程序。非线性分析方面考虑了材料和几何非线性,采用TL列式描述几何非线性行为,材料非线性分析包括弹塑性变形、混凝土的开裂和压碎等等。本文提出的单元模型较好的解决了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分析时曲线配筋模拟的问题。最后给出了2个算例,计算结果与相关软件和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借助传统应变片和891拾振器的疲劳试验实时测试系统,通过9片1/6缩尺模型梁疲劳试验,研究了普通钢筋锈蚀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疲劳破坏形态以及振幅、刚度、非预应力筋和预应力筋应变、混凝土应变随重复荷载次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梁底普通钢筋锈蚀后(预应力筋不锈蚀),只要钢筋没有发生锈蚀断裂破坏,混合配筋合适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静载承载力与普通没有锈蚀梁的承载力相差不大.锈蚀率超过一定界限后(20%),钢筋在坑蚀处断裂,梁的静载承载力会急剧降低,表现为少筋梁的脆性破坏特征.疲劳反复荷载作用下构件的中性轴位置基本保持不变,不像非锈蚀试件那样呈现出明显的3阶段变化过程;锈蚀率超过7%以后,容许疲劳疲劳寿命会急剧减少,达40%左右.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阐述齐泰嫩江特大桥的概况、总体设计及设计要点;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顶板纵向开裂、腹板沿下束开裂、底版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在设计防止病害的措施。在设计中适当加强横向普通钢筋,并将横向束与纵向束同步张拉或先张拉横向束,加大横向预应力,以防止顶板纵向开裂,;适当加密底板横向筋,将后浇节段接缝处200cm范围内底板上、下缘所有横向筋间距采用8cm,其余采用12.5cm,以防止底版纵向裂缝;为防止腹板下弯束产生沿预应力钢束方向的裂缝,除采取可靠的施工工艺保证竖向预应力束的有效压应力外,尚需要对腹板的普通钢筋进行局部加强。  相似文献   

9.
FRP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全过程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对FRP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受力模拟分析和参数变化研究,对其现有不同可变形性指标进行对比及徐变变化研究,建立了可分析FRP有粘结或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全过程反应的数值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该数值分析方法是基于增量变形的混凝土受弯构件的非线性分析理论。在该数值计算过程中,有粘结非预应力筋及有粘结预应力筋可以是常规的钢筋或高强钢筋,也可以是FRP筋。与3个不同学者进行的相关试验梁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是可行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樊文林 《国外公路》1995,15(5):45-48
文中讨论了预应力和部分顾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预应力损失。讨论范围为:部分预应力比率从0 ̄1.0,混凝土强度从41 ̄69MPa。另外,还论述了预应力钢材的类型和强度对应力损失的影响。这里所建议的公式可用于实际设计,并可取代现行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目前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预应力钢筋用量计算的各种方法,包括公路桥梁设计中常用的预应力度λ法,房屋建筑设计中常用的PPR法,名义拉应力控制裂缝宽度法和平衡荷载估算法等。展示了各种方法的计算特点,探讨了它们之间的机关性。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目前上海市桥梁病害的检查,对引起预应力桥梁内预应力钢筋锈蚀的产生原因作出分析。接着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孔道压浆材料的方案,并使之与普通压浆材料进行施工比对,从中找出解决预应力钢筋锈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突飞猛进,占75%以上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预应力损失病害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无损检测技术和局部破损检测技术现状的研究分析,指出当前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检测技术存在的技术难点,提出采用部分区域局部破损检测和大范围无损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对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持久应力的测试精度,并建议通过在预应力钢筋中埋设智能传感器对在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持久应力进行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4.
大跨连续箱梁桥竖向预应力筋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竖向预应力钢筋是提高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腹板抗裂性的有效手段。在常规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竖向预应力钢筋的布置方式。通过调整预应力钢筋的倾斜角度,改善箱梁腹板受力状态,提高主拉应力方向的压应力储备。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优化钢筋倾角的合理取值范围。采用本文方法对某桥竖向预应力钢筋进行了优化布置,在预应力钢筋数量增加不多的情况下,主压应力储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PC桥竖向预应力设计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一种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双剪三参数准则模式,结合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强度研究,分析预应力混凝土在双轴应力状态下强度问题,提出考虑混凝土强度提高的竖向预应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碳纤维筋在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工作状况以及配有预应力碳纤维筋的混凝土受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以碳纤维增强聚合物筋作无粘结预应力筋,以普通钢筋作非预应力筋,制作了4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对试验梁进行两点加载试验,获得了相关的试验数据,基于试验数据开展了受弯构件的力学性能分析。进而利用所获试验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了无粘结预应力纤维聚合物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非线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根据试验与分析数据,提出了这类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和刚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在多轴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准则,即双剪强度三参数准则模式,结合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强度研究,分析混凝土在双轴应力状态下强度提高和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强度提高问题,提出考虑混凝土强度提高的竖向预应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实际上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安放斜向的预应力筋,从而使路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产生充足的预应力,以此确保在不使用混凝土伸缩缝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混凝土路面的裂缝。主要从施工准备、立模、滑动层铺设、钢筋加工及安装、混凝土拌合、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摊铺、养护、张拉预应力筋等方面对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采用该施工技术可以实现无缝混凝土路面,改善路面质量,提高交通运输的舒适度,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建立了基于增量变形的既适用于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亦适用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全过程数值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模拟构件达到其峰值承载能力后下降段的性能,并可考虑非预应力钢筋及混凝土由于结构进入承载能力下降段引起的卸载而导致的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加载方式、跨高比、综合配筋指标、部分预应力比率、混凝土抗压强度等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延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曲率延性系数随综合配筋指标的增加而减小。利用本文方法可以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应力变化、有粘结或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弯强度等进行较合理而精确地评估。  相似文献   

20.
略论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低预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混凝土领域一种新的有很高开发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和预应力技术。反思全预应力、“高”预应力值部分预应力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发展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本文对低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思路做了较详细的描述,并就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其有关问题等进行了探讨探讨,力图推动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我国的开发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