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沈银 《中国水运》2006,(7):25-25
面对油价上涨、规费增多、运价下跌,水运大省——江苏省内河130余家航运企业全面陷入困境。为此,企业老总们呼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2001年3月,国家计委、交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放开水运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从 200年 5月1日起,水运客货运输价格(不包括由军费开支和财政直接支出的军事、抢险救灾运输价格)实行布场调节价。这次全面放开水运价格是运输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加入WTO的必然选择,也是WTO对水路运输业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打破垄断,开放水运市场,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对水运市场资源的配置作用,促进水运业发展。 水运价格全面放开后,水运企业有了定价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运输成本和市场供需状况确定运价,随行就市。但若出现…  相似文献   

3.
杨志富  鲁新 《中国港口》2006,(11):33-34
我国的水运价格制度,主要包括远洋运价、内贸水运运价、国内水上客运运价、外贸港口费收、内贸港口费收5种。港口及码头价格管理是水运价格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装箱码头价格又是港口价格的组成部分,它是指集装箱码头对航行国内外的集装箱专用船舶运输集装箱货物、靠泊装  相似文献   

4.
汪锋 《船海工程》2003,(5):50-51
综合分析淮河流域航道条件、水运货物、水运设施现况,指出淮河流域的航运要求运价低廉、运输量大,而小型船队的特点正好适应淮河流域的水运要求。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内河运输发展迅速,水运基础条件不断改善,货物运输需求不断提升,内河水运优势愈发明显。通过梳理浙江省的内河运输发展现状,分析总结了影响内河运价的4点因素:市场供需情况、航道通行能力、内河运输成本和跨行业竞争水平,并对浙江省内河运输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4月份,珠江水运形势总体良好,大宗货物运输呈现恢复性增长,港口吞吐量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西江干线航道水量足、状况好,长洲船闸过闸量强势增长,水路运价有较大吲升,航运企业营运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运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五”期间,我国水运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实践表明,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货物运量、运价的变化,正在对世界海运市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姚传福 《水运管理》1998,(1):16-17,39
回顾1997年国内航运市场,几大变化令人关注,它决定了1997年国内航运市场基本走势,而且将影响1998年国内航运市场的发展。 一、政府继续加大对水运市场宏观调控力度 1996年6月交通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水运市场管理的通知》,此后暂停审批新增运力和新船公司的筹建,对部分船舶投放实行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运力增长过快和船公司发展过多过滥的趋势,缓解了运力和运量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一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根据交通部水运市场联合调查组在10省21个口岸城市对218家单位的调查结果表明,国内航运市场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主要表现为水运企业仍普遍亏损。由于前几年运力投放过多,目前运力仍大于运量,特别是散货运力过剩,导致市场恶性杀价竞争。如秦皇岛至上海的煤炭运价,1995市场运价水平在每吨28~30元,1996年跌至26元左右,1997年降至20~24元左右,运价一路下跌,年跌幅在1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远洋航务》2010,(1):36-36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国际贸易量大幅下滑,使为国际贸易提供服务的国际海运业也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最为重要的中美、中欧两大贸易航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导致集装箱运价指数大跌,海运企业平均收入下跌,至今仍难看到回暖迹象。  相似文献   

10.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从那时起,伴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马鞍山水运也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徘徊发展的局面,结束了“三统”局面(统一调度、统一运价、统一货源),从而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回首三十年马鞍山水运发展史,可渭“三十年来风和雨,翻天覆地慨而慷”。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地方水运业的现状如何呢?从温州市的情况也许可以窥测一斑。全市20多家水运企业几乎是全部负增长,户户亏损,一部分已朝不保夕。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大环境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但主要有下面几点: 第一、运力发展超前,脱离了客观运量需求。前几年水运市场形势大好,促进了水运部门放手增添捉襟见肘的运力。一方面是新建船舶,一方面是向国际市场引进二手船。一些小型的水运企业如雨后春笋,乐清船舶市场应运而生。浙江省水上运力从1992年约50万吨,发展到1995年已增加到150万吨,增加了2倍。就在这个运力达到高峰期,国家宏观调控措施逐步落实,经济增长过热的不正常现象,逐渐得到纠正,货源不断回落。1994年下半年开始,运能过剩的矛盾已显得突出。进入1995年,这一矛盾已达到使水运企业难以承受的地步。同样从天津运煤到温州运价从每吨95至100元下降为55至70元,下降42%~35%;油料从每吨1850元上涨为2050元,上升10.86%;船员工资1600总吨以上每船24名船员计工资、伙食、劳保等费用从5.5万元上升为8万元左右,上升45.46%。运价大幅度下跌,成本大幅度上升,促使出现温州地区水运史上从未有过的20多家水运企业全面亏损,部分小型企业濒临倒闭或停业,大中型企业负债累累,朝不保夕,乐清船市迅速衰退、  相似文献   

12.
首次由交通部、上海市政府交通办和上海航交所组织的国际集装箱班轮报备运价检查。于五月五日起正式开始实施。 首次实施的国际集装箱班轮报备运价检查,是根据交通部《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运价报备制度实施办法》、《关于实行运价报备制度和对上海航运交易所授权的通知》、《关于批准<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运价报备办法>的通知》的规定,由交通部和水运司、上海市政府交通办和上海航  相似文献   

13.
<正> 7月,珠江水系水量充沛,水运运价略有下降,同时,雨水较多,陆上交通不便,水运运价的竞争力凸显,水运货源较为充足,水运生产形势良好。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水运量同比继续较快增长。7月,水运量持续较怏增长,预计完成货运量3520万吨,同比增长26.1%,环比增长1.2%;预计完成货物周转量37.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3%,环比增长2.2%。二是港口吞吐量同比保持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1~6月,广东省对外贸易保持良好势头,进出口贸易总额3452.3亿美元,同比增长33.8%,其中6月为658.6亿美元,同比增长33.3%,为珠江水系主要港口  相似文献   

14.
刘宝庆 《中国海事》2008,(12):12-14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国港口吞吐量增幅连续下滑,航运市场运价大幅下挫,船舶制造订单严重减少,水运施工企业困难开始显现。航运业、船舶修造业、港口生产等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李玉 《水运管理》2001,(2):38-39
江苏河海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原射航 )是一个内河航运股份制企业。这个公司 ,通过改革 ,曾经连续四年利润超过百万元 ,成为江苏全省水运排头兵 ,并获得全国交通系统先进企业称号。但近年来 ,由于水运市场全面开放 ,内河个体船舶盲目发展 ,河海公司也同全国各地水运企业一样 ,逐渐陷入困境。虽然经过多次调整、改革、改制 ,但由于集体持股大、职工吃“大锅饭”、干部坐“铁交椅”的观念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使企业跌入低谷 ,生产滑坡 ,货源紧缺 ,运价不到位 ,效益下降 ,直至亏损近千万元。这了改变这种状况 ,去年年初 ,公司决定进行第二次改制—…  相似文献   

16.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国港口吞吐量增幅连续下滑,航运市场运价大幅下挫,船舶制造订单严重减少,水运施工企业困难开始显现.航运业、船舶修造业、港口生产等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我国水运市场 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水运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运力过剩,特别是大吨位集装箱船舶运力过剩更为严重。 第二,由于运力过剩矛盾突出,市场上特别是集装箱班轮市场上存在着严重的过度竞争,船公司之间“运价战”愈演愈烈,亏损企业增多。 第三,国内航运企业,特别是一些地方航运企业和私营船公司船舶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老龄超龄船多,技术装备差,管理水平低,不安全因素大,也对环境污染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内河水运市场经过几年时间的快速增长,如今已迈入平稳增长阶段。水运企业作为内河水运市场的主体,在内河运输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内河水运企业经营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如果一概而论,有失公平。从这一角度出发,应建立公正的分级管理制度,对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提高中国水运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内河运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航运     
《中国船检》2006,(4):59-59
全球油轮运价升势放缓,巴拿马运河通行量双破记录,新加坡船海上排污遭重罚,马来西亚呼吁调整马六甲战争险,越南急呼扩建码头更新船队,里昂证券进军航运业,四国联手打造“黄金水运通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9月份,珠江水系水运依旧处于运输生产旺季,虽然受总体经济预期不明朗,市场需求有所下降因素影响,客货运输依然保持平稳增长,长洲船闸过闸过货量增势良好,单船过闸效率明显提高,西江水路平均运价和船舶周转率环比基本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