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嵇伟  刘惠 《城市车辆》2008,(4):62-64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使用自动变速器的车辆不断增多。如今,自动变速器在汽车上配置已成为一种潮流。自动变速器的应用可提高行车的安全性,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延长驾驶员的使用寿命。但因其具有结构复杂、制造精度高等特点,要求使用自动变速器车辆的驾驶员具有较高的素质,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动变速汽车上的自动换档变速器,能按照不同的车速自选档位,更加减化了驾驶员的操作动作.现代汽车大都使用自动变速器.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对汽车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自动变速器的出现实现了车辆的自动变速,降低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及污染排放,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型及舒适性。自动变速技术作为自动变速器控制的核心策略之一,直接决定了自动变速器的性能优越。文章首先介绍了当前市场上主流的几款自动变速器的发展历程,讨论了电控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系统原理;论述了自动变速器的档位控制策略及各个变速模式;接着分析了各种变速规律的原理及其性能,探讨了降档速差并且重点分析了换档线的经济型和动力性;最后简述了双离合变速器的档位预挂功能。  相似文献   

4.
由于手动换档性能受到驾驶员操纵技术水平高低的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汽车使用性能的发挥,加之频繁换档易使驾驶员疲劳,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所以应用自动变速器一直足人们长期追求的目标.特别足近代电子技术在车辆上的广泛应用,使得自动变速技术在车辆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5.
<正>自动变速器通过电子控制技术实现汽车的自动变速,能够消除驾驶员换挡操作的技术差异,降低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所以自动变速器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相当多的汽车驾驶员,多年来习惯于操作传统的手动变速器,对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缺乏了解,没有使自动变速器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反而由于使用维护不当造成自动变速器的早期损坏。为此,本文将重点针  相似文献   

6.
汽车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单元负责控制汽车的自动变速功能。为了正确完成控制任务,控制单元首先需要收集汽车的各项行驶参数,这些参数既包括一些状态参数,如车速等,也包括驾驶员干预汽车行驶的参数,其中选档位置信息就是一项很重要的控制信息。文章对AG4自动变速器和4T65E自动变速器中所采用的选档杆位置检测方法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较详细地介绍,希望能对自动变速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汽车自动变速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目前应用较多的几种汽车自动变速器在结构改进、换档品质提高等方面的发展动态。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国外的代表性系统等方面介绍了汽车自动变速器换档规律的智能化发展方向。指出增强自动变速系统对不同行驶环境的适应性和对不同风格驾驶员的适应能力,从而实现智能换档,是今后汽车自动变速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汽车新技术的不断提高,如今无论是高端车型还是中低端车型均在传动系统中采用了自动变速器技术,并且具有标准配置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汽车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安全、环保及驾乘舒适等方面。汽车使用者越来越注重驾乘的舒适度,自动挡车型在驾驶方面舒适度极高,能够减轻驾驶者的疲劳,驾驶员几乎感觉不到变速器在换挡时的振动感觉。但是自动变速器在环保方面与手动变速器之间还略有差距,很多人认为装有自动变速器车辆的燃油消耗较高,其实是发  相似文献   

9.
<正>1前言载货汽车使用条件恶劣,变速器负载大、档位多,选换档操纵复杂,从国际载货汽车自动变速技术发展趋势和目前我国载货汽车装用的都是手动机械式变速器,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与研发能力的现实出发,要提高载货汽车操纵的轻便程度和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采用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AMT)技术是最好的途径。AMT系统中执行机构的研究与开发是其重点内容之一。换档执行机构的  相似文献   

10.
汽车变速器的技术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变速器技术目前向小型轻量化、多档化、低噪声化和自动变速化发展;除了一直雄据市场的齿轮变速器,无级变速器(CVT),半自动变速器及双换档变速器等新产品也逐渐受到市场注目。  相似文献   

11.
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确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动换档规律是车辆自动变速的核心。在自动变速器的开发过程中,提出了确定换档规律的新方法,即动态驱动力曲线法、油门法和车速法,以此制定出自动变速器的动力性与经济性换档规律。这些方法丰富了车辆自动操纵理论。该换档规律在实际跑车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变速器作为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的动力性、驾驶舒适性及油耗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自动变速器运用计算机和电子控制技术实现汽车的自动变速,能够消除驾驶者换档操作技术的差异,降低驾驶者的劳动强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所以在现代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3.
祥子 《当代汽车》2006,(9):68-69
CVT:Continuously Vsriable Transmission无级变速技术,采用传动带和工作直径可变的主.从动轮相配合传递动力.可以实现传动比的连续改变.从而得到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改善驾驶员的操纵方便性和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所以它是目前最理想的汽车传动装置。 21世纪.什么技术量流行?CVT!为什么?因为现在的汽车都用它。纵观车市.飞度,轩逸.甚至大排量的天籁和奥迪都在使用CVT技术。虽然目前在汽车上仍广泛使用的自动变速技术是将液力变矩器和行星齿轮系组合的自动变速器技术.但是这种组合有着结构复杂、笨重、传动比固定的缺点.而CVT变速器和普通自动变速器的最大区别是它省去了复杂而又笨重的齿轮组合变速传动.只用两组带轮进行变速传动.通过改变驱动轮与从动轮传动带的接触半径进行变速的.设计构思十分巧妙。[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简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开发具有良好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自动变速器,并且充分利用现有的手动变速器生产设备,采用将手动变速器自动化的方法,是目前自动变速领域内一个热门发展方向。介绍了一种采用双离合器构成的自动变速器,它是基于传统的平行轴式手动变速器发展而来的,采用2个离合器,并将变速器挡位与2个离合器重新配置。当车辆以某一挡运行时,可以把下一个挡位预先啮合,车辆达到换挡点时只需切换2个离合器即可完成换挡动作。这种自动变速器克服了AMT的缺点,实现了动力换挡,因此,提高了车辆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自动变速器正逐渐被应用于我国公路汽车, 特别是城市车辆,如公交客车、双层公交客车、旅游客车、机场旅客接送车和团体客车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自动变速器的使用必将越来越多,众多国外中重型自动变速器生产厂家,纷纷看好我国市场。1997年11月中旬,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公用工程车辆设备暨技术展览会上,多家国外厂商展出了主要供城市车辆用的自动变速器。下面介绍3家著名的自动变速器公司及其展品。 一、美国艾里逊(Allison)自动变速器公司。 该公司是通用汽车公司的子公司,于1948年设计制  相似文献   

16.
自动变速器相对于手动变速器而言,不仅具有全新的结构和优越的性能,而且也有较高的使用要求。坚持正确使用,是充分发挥自动变速的优势,减少和避免故障的重要途径。与手动挡汽车相比,配置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在操纵上更加简单、平稳,更能体现驾车的乐趣,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和使用注意事项,对于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使用自动挡汽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于春涛 《汽车电器》2000,(3):8-9,11
艾里逊自动变速器具有自动检测和自我学习的功能,能给需要频繁变速的驾驶员提供极大的方便。介绍艾里逊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安装在沈飞客车上的电路设计,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动变速器(ATF)采用的液力传动专用油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工业润滑液。自1939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首先在轿车上使用自动变速器至今,自动变速器便广泛应用于汽车(国产红旗牌高级轿车的自动变速装置也使用自动变速器)。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自动变速必将逐步取代手动机械变速器。所以,掌握自动变器油液的性能、规格及选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动变速器可以自动操纵起步、选档及换档,可以减轻驾驶员的操作负担,提高行驶安全性,改善乘坐适性。电子控制的自动变速箱系统,可有效地传递汽车发动机功率,使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得以改善。本文将介绍电子控制的自动变速器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功能,并列举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齐轩  高悦 《时代汽车》2024,(9):132-134
液压传动系统是汽车工程领域新兴的一种先进汽车传动方式。其在汽车工程领域中对于提升汽车自适应能力、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能、增强车辆的舒适性能、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方面体现了独特的应用价值。液压传动系统的优势在液压制动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液压悬架系统与自动变速器液压控制系统中均有所体现,并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动、转向、稳定、变速等汽车工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