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激烈驾驶行为导致的排放在机动车排放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本研究尝试开发 并检验一款生态驾驶智能手机应用,以实时提醒驾驶员减少激烈驾驶行为,从而减少机 动车排放.为此,本研究基于Android 手机平台,通过实时监测机动车比功率(Vehicle Specific Power , VSP)的方法,开发出可给予驾驶员实时提醒的手机应用.然后,利用车载 尾气监测系统(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 PEM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收集测试车辆在使用生态驾驶智能手机应用前、后的逐秒排放 和速度数据.实测数据显示,在使用该生态驾驶手机应用的情况下,测试车辆的VSP分布 形态发生了改变,导致其排放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测试车辆排放物中的CO,CO2 和NOx 排放量降低,而HC排放则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在公共交通领域中的应用,目标是建设个性化的公交实时位置信息接入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随时随地查询本市各公交车辆的实时位置、上下行方向等信息,方便市民适时安排自己的乘车计划,达到方便出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重点车辆监控是借助物联网技术,通过感知设备对重点监控车辆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重点车辆监控平台需面对海量数据的处理问题.云计算信息处理模式为重点车辆信息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借助云计算的概念,提出基于Hadoop分布式并行编程框架的重点车辆信息管理模式和基于MapReduce编程模型的重点车辆海量信息处理方案。然后,采用广东省的重点车辆监控平台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搭建基于Hadoop的重点车辆海量信息处理测试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实现物联网环境下的重点车辆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与查询.满足实时监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挖掘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的应用价值,对高速公路大数据架构及其关键技术应用开展研究。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特征及业务特征,系统性构建了基于云边端协同的高速公路大数据平台总体架构,支撑数据的汇聚处理与分析应用,并研究实现了云边端服务资源的协同调度、多源全量实时数据的采集处理、基于三次数据融合的数据接入与治理、基于复杂图像特征识别的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将以上成果在联网收费与运营管理、车辆识别与行为分析、交通运行监测分析等业务场景下进行应用实践,对于提升高速公路精准计费、运行监测、运营调度、科学决策和公众服务等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多源大量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处理的优势,考虑具有载重限制、运输路径限制且带时间窗限制的路网中物流配送车辆路径问题,建立以配送时间最短和配送成本最低为目标的数学模型.构建大数据下的多源信息分析处理平台构架图以获取实时交通信息,根据实时路况环境,对配送车辆的路径进行优化.通过利用大数据平台Hadoop中的MapReduce编程模型进行遗传算法并行化设计并求解.结果表明: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遗传算法并行化设计能有效求解多目标配送车辆路径问题,创新性地对车辆路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2年,由北京中兴恒和卫星应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北斗校车安全服务平台"在教育部、交通部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的支持下应运而生。北斗校车安全服务平台,是中兴恒和卫星应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辽宁曙光汽车集团、中国扬子集团等开发的一个面向校车及其主管部门的基于位置的综合信息服务监控平台,主要向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车辆实时位置信息,并在地理信息系统上以图形化展现。管理部门可监控车辆的状态、车辆出发与到达报告、区域报警、紧急遇险报警、车载传感器信息的实时数据采集与报告、行车线路所在区域的天气预报、重大情况的通报。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危险品货物运输监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RFID、GPS、GPRS和GIS的危险品货物全程监控模型以及基于RFID和IC卡的"人、车、货"匹配模型,有效的实现危险品货物运输的全程监控。在此基础上设计车载终端体系结构并开发了显示界面,实现车辆状态信息、货物状态信息的显示和路线三维模拟。最后基于ArcgisEngine开发监控系统的显示界面,实现车辆实时显示、轨迹回放和位置查询等,并用模拟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面向实时交通信息提取的车辆轨迹数据挖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辆行驶轨迹是驾驶人员主观意愿和道路客观约束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海量车辆轨迹中可以挖掘出道路的实时交通信息为智能交通服务.通过建立轨迹约束模型用以量化各约束因子,基于线性参照系统的数据预处理以加快检索速度和降低轨迹的不确定性,基于移动目标主体相似性和移动轨迹时空相似性的数据选取降低了数据库搜索次数提高发掘准确度,分别针对道路交叉口和一般路段进行数据挖掘,提取实时的道路交通信息.研究结果和实验结果表明,这个挖掘算法可以有效地提取道路实时路况信息.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一套灵活方便而又功能强大的由平板电脑(或是一般笔记本电脑)和GPS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逐步实现采集道路等空间三维数据的移动测量系统平台,在VC++6.0开发环境下从初始动态数据的采集到最终地方坐标的输出整个过程编制的相应程序,对于道路属性数据的快速准确采集、实时成图和车辆运行速度信息的实时获取具有重要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构建一套灵活方便而又功能强大的由平板电脑(或是一般笔记本电脑)和GPS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逐步实现采集道路等空间三维数据的移动测量系统平台,在VC++6.0开发环境下从初始动态数据的采集到最终地方坐标的输出整个过程编制的相应程序,对于道路属性数据的快速准确采集、实时成图和车辆运行速度信息的实时获取具有重要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车辆排放对大气污染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考虑车辆排放对大气污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车辆排放对大气污染的模糊监测指标体系。通过模糊集的相关理论,建立车辆排放对大气污染的监测模型,并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利用模糊可变模型计算监测值对各监测级别的综合相对隶属度,界定车辆排放对大气污染的等级程度。通过大数据分析,根据神经网络理论构建车辆排放对大气污染的预测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实现预测过程。应用结果表明,车辆排放对大气污染的监测模型可有效界定车辆排放对大气的污染程度,车辆排放预测模型能预测短时间内大气中污染物浓度,具有较高可信度,研究成果对解决车辆排放对大气污染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宇  张庆 《交通标准化》2014,(24):102-106
为方便交通管理部门及时、准确地了解路网排放情况,采用MOBILE6.2排放模型对北京市机动车的综合排放因子进行了测算。根据北京市气象、地理数据,以及北京市机动车的种类分布、车龄分布、里程分布和累积里程等确定模型所需参数,应用模型计算不同速度下北京市机动车的HC、VOC、CO、NOx、PM综合排放因子。模拟北京市机动车高峰、平峰使用工况,采集单车道路实测排放因子数据,通过实测排放因子修正MOBILE6.2模型参数。修正后模型的排放因子与行车速度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北京市的实际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13.
许多研究表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量与车辆的瞬时速度、加速度密切相关。为了制定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有效策略,必须建立一个能够模拟车辆瞬间运行状况的微观模拟平台来评估机动车尾气排放。本文结合微观交通模拟模型VISSIM和微观尾气模型CMEM,建立了微观交通尾气模拟平台。选取北京市海淀区的部分主要道路构建实例分析路网,并对其交通运行状况和尾气排放进行评价。本文首先建立了车辆的瞬间尾气排放率、燃料消耗率与瞬时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然后,对研究路网的各种车型的尾气排放量进行分析和计算;最后,通过两个假设方案,对不同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策略对于尾气排放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公交车能耗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公交车的能耗排放特征进行分析,采用路网模型再现公交车能耗和排放,确定公交车能耗排放状态变量随时间与空间变化的分布规律,提出公交车能耗排放监测与仿真平台,并详细阐述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方案,为监督行业绿色发展、制定行业节能减排发展规划以及企业运输管理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交通排放污染状况和减排政策研究是交通和环境研究机构共同关注的内容,而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基础工具。上海市采用交通研究机构和环境研究机构合作开发的模式,共同开展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构建、验证和应用工作。从交通和环保双方的共同需求出发,模型侧重于排放清单核算和政策评估,并预留实时排放测算的功能。上海市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对机动车排放因子、运行工况和车辆结构等模型参数进行本地化,并根据排放模型要求对道路交通模型进行深化。上海市机动车交通排放模型已经应用于上海市机动车排放清单制定和各类交通政策的减排效果评估中。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据融合的方法,利用交通管理系统产生的公交车运行数据和尾气排放试验产生的测试数据,以细分的速度区间作为融合通道计算出公交车对应HC、CO、NOx排放物的分时段排放速率(g/s)和全天排放总量,并对数据融合的原理以及适用性、代表性、融合通道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供了可以与车流量结合,对机动车排放的时空分布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车载导航系统(IVNS)能提供实时有效交通信息辅助驾驶人选择最佳路径.为了探讨IVNS的市场渗透率对路网运行效益(交通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的影响,本文运用宏观动态交通网络模型METANET建立仿真平台,用反馈式动态交通分配模型描述IVNS路径诱导下驾驶人的行为,以总排队时间和总耗费时间作为交通效益评价指标,用反映速度—加速度关系的机动车排放和燃油消耗关系模型——VT-Micro 模型计算机动车排放量和燃油消耗量,并用货币价值量化排放减少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包括大气污染治理费用和燃油消耗节省).对一个算例路网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IVNS能够有效均衡路网交通,改善路网交通拥挤,尽管使NOx排放增加,却降低了HC、CO排放,减少了燃油消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综合考虑IVNS市场渗透率的交通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议可将市场渗透率控制在0.2~0.3左右.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设计评价IVNS,优化路网运行效益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定量分析不同城市交通运行状况对机动车碳排放的影响,利用高德平台提供的拥堵延时指数(Congestion Delay Index, CDI)数据,在分析我国交通拥堵城市时空分布特征以及CDI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基于速度的CO2排放因子,利用VISSIM模拟不同交通运行状况时的交通量, 实现不同交通运行状况下机动车碳排放的估算。结果显示:交通拥堵城市分布具有空间依赖性和聚集性,在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形成两个高聚集中心;CDI具有明显的周期性(7 d)波动规律,且受天气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较大,疫情打破了此规律;城市交通运行状况(CDI)对机动车CO2排放有较大的影响,当交通处于轻度拥堵时(CDI为1.582),交通高峰期我国城市机动车年排放的CO2总量约为0.77亿 t,是畅通状态下的4.51倍;当交通保持基本畅通时(CDI为1.35),交通高峰期我国城市机动车CO2年排放总量可减少0.29亿 t;当交通达到中度拥堵时(CDI为1.909),交 通高峰期我国城市机动车CO2的年排放增加0.22亿 t;当处于交通严重拥堵时(CDI达2.394),交通高峰期我国城市机动车CO2的年排放总量可达1.33亿 t。改善城市交通运行状况,可大幅度降低机动车的CO2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