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我国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处于过渡期,客流量未达到人们预期的要求,轨道交通功能尚未充分发挥的情况,通过对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客流量偏低的原因分析,提出在轨道交通建设过渡期使单条或少数几条轨道交通线路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基本对策有:发展快速公交(BRT),与轨道交通配合成网;优化调整地面常规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有机衔接;政策引导,使地面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共赢.  相似文献   

2.
公交出行的费用和时间是公交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决策变量。在城市超长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汽车竞争的线路上,基于票价和时间阻抗的广义出行成本,建立高峰时段轨道交通弹性票价与客流量转移模型;针对超长轨道线路延伸段,运用该模型计算轨道弹性票价吸引地面公交客流量转移量和轨道票价收益,并提出弹性票价可行性的判定。通过合理的弹性票价设置,可吸引公共汽车客流向轨道交通方式转移,提高社会效益和轨道交通公司效益。  相似文献   

3.
发展以大运量轨道交通为骨干的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出路。轨道交通属于带状工程,在形成网络前直接吸引范围小,需要其他交通方式为其集疏客流量,接运公交是为轨道交通集疏客流量的主要交通方式。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尚处于初步阶段,轨道网密度低,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网需要很长时间.轨道交通依赖于常规公交换乘。因此,科学、合理地规划轨道交通的接运公交线路对于提高轨道交通的客流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系统作为2种不同的交通方式,在城市中都有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发挥公共交通系统作用,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一直都是轨道交通与城市公交系统研究的重点。文章基于哈尔滨市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对哈尔滨市既有地面公交走向特征和轨道交通沿线地面公交资源的情况进行梳理,明确现状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相互关系,提出哈尔滨市公交调整的策略及方案。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常规地面公交起讫点与轨道交通吸引半径的关系,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黄岛段的具体情况,研究城市地铁线与常规公交线路接驳问题.对已有常规地面公交线网和新增接驳公交线网进行调整和优化,初步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的两方面功能:一方面多模式分层次的公共交通结构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高公共交通在出行方式中的分担比例;另一方面,常规公交为城市轨道交通集散客流,降低两者之间不合理的竞争,达到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双赢,为乘客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服务.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常规地面公交起讫点与轨道交通吸引半径的关系,结合青岛地铁1号线黄岛段的具体情况,研究城市地铁线与常规公交线路接驳问题。对已有常规地面公交线网和新增接驳公交线网进行调整和优化,初步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的两方面功能:一方面多模式分层次的公共交通结构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高公共交通在出行方式中的分担比例;另一方面,常规公交为城市轨道交通集散客流,降低两者之间不合理的竞争,达到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双赢,为乘客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流程。  相似文献   

7.
何静 《中国铁路》2006,(8):66-69
作为上海交通主要客流集散中心之一的铁路上海站交通枢纽,汇集了铁路、长途汽车、轨道交通、常规地面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伴随着客流的持续快速增长,铁路南北广场的换乘通道已经成为整个枢纽的“瓶颈”,制约了上海站的轨道交通枢纽效应的全面发挥。为使铁路车站地区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完善,使乘客不出地面即可完成换乘,对枢纽换乘通道进行分析,提出改建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出行信息共享不畅通、数据质量不高、信息服务体验不佳等问题,围绕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等关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了信息主体、信息客体、时间与环境等信息协同核心要素,提出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出行信息服务协同框架体系,设计了涵盖数据资源整合、后台系统和前端应用的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框架。同时,在对比分析传统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模式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系统建设模式和实施路径,以期为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运量公交是一种介于大运量轨道交通和地面常规公交之间的公交系统。在明确中运量公交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从促进常规公交转型升级、完善公共交通结构层次、发展"绿色交通"三方面对上海市中心城区发展中运量公交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明确了中运量公交在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并对规划过程中的制式选择、路权保障与道路交通影响、常规公交线网调整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苏州市的现状,提出"轨道交通枢纽整体功能定位—站点换乘设施布局—公交网络衔接优化—一体化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系统发展思路,为提高苏州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提供指导,对国内其他大城市树立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一体化衔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列车通信网络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4  
简述与列车通信网络有关的一些计算机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现场总线的情况,重点叙述列车通信网络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提出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铁路轨枕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本文对轨枕的主要功能和分类方法加以论述,同时简述我国铁路轨枕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通过搜集资料了解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历程;总结轨枕分类方法;介绍木枕、混凝土枕及城轨交通用特殊轨枕的主要特点,并调查研究了各类轨枕在设计、制造、使用、养护维修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提供了先进国家适用于高速铁路轨枕的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已运营4年的秦沈客运专线用轨道板和正处于设计招标阶段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用轨道板等信息。研究结论:我国铁路轨枕及城市轨道交通轨枕的发展应遵循:增加混凝土枕类型以满足不同铺设条件的需要;提高混凝土枕的使用寿命,并开发研制轨枕新品种,适应我国铁路高速、重载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德国与我国机车车辆用螺栓技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DIN25201《铁路车辆及其部件的设计准则螺栓连接》对紧固件的风险等级分级、设计、防松和安装等要求,并与我国目前铁路用螺栓紧固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列举我国机车车辆用螺栓在应用上的一些成绩和存在的差距,推广先进的紧固件应用理念。  相似文献   

14.
论述在岩溶发育区盾构施工需考虑突水、地表塌陷、岩溶顶板塌陷、盾构机体下垂等风险。在运营期间,车辆振动可能引发地表塌陷、管片下方溶土洞坍塌,导致车辆运行存在风险。广州地铁在岩溶发育区的多条线路采用盾构施工,大多于2010年底投入运营。结合岩溶发育区盾构工程实践,总结、思考广州地铁在勘察—设计—施工建设全过程的综合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基于HHT方法的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方法用于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中.由于电气化铁道谐波电压、电流信号中基波能量很大,其它次数的谐波能量相对较小,使得经验模态分解 (EMD)方法在应用中出现模态混叠现象,不能准确地提取任意频率的谐波信号.为改善经验模态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模态混叠现象,本文采用Yang提出的基于Fourier变换的EMD方法对电气化铁道谐波信号进行筛分.通过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出任意频率的谐波分量,进而计算其Hilbert谱.通过对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实测谐波电压、电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HHT方法可以得到电气化铁道各次谐波准确的时频分布.最后通过HHT方法计算出各次谐波电压、电流含有率及总谐波电压、电流畸变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HHT 方法为电气化铁道谐波检测与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 1999年得到欧盟批准、并由欧盟提供所需资金之半数的课题项目 :“适用于铁道基础结构之作业和后勤保障的方法”的背景做了简要介绍。从安全和可靠性、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及其实际应用、铁道的基础结构及风险等方面 ,论述了提高铁道基础结构机械装置的可靠性对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减速顶的生产、维修实际,分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进行减速顶的制造、维修质量评估的必要性,同时建立模糊评价的数学模型,并对实例进行模型设计和计算,为减速顶生产、运用、维修质量评估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细水雾自动灭火系统及其在地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定义、分类,灭火机理以及在地铁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列车自动监控(ATS)子系统网络的稳定和优化,关乎整个信号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以真实线路硬件和组网方式为基础,模拟仿真了网络中的单播泛洪网络风暴,收集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并对数据通信系统(DCS)网络结构优化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铁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建立的专业化管理与决策空间信息系统,支持管理和科技人员快速查询全国铁路资源及铁路沿线环境状况,实现政务办公、综合分析、战略决策、信息管理等方面自动化,以及防治铁路灾害决策科学化。本文从我国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入手,探讨全国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