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哲 《时代汽车》2024,(2):59-61+65
基于1+X证书制度的汽车类专业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可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属性,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汽车类专业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还存在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生态未形成、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有偏差、“中-高-本”课程体系衔接性不足等问题。以1+X证书制度为基础,分析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构建跨区域汽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四阶四维”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开发“书证融通、能力递进”课程体系和配套资源,建立“多维度、立体化”闭环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探索汽车类专业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就业为导向,面向2021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开展网络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就业基本现状、职业能力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建议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详细分析,得到对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些启示。如丰富人才培养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双师三能”型教师;全程化就业指导,打造人才培养闭环模式等,不断优化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调研数据分析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培养建议,希望对高职汽车类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是实现汽车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本文首先从匠心、匠品、匠艺三方面进行界定汽车行业工匠精神,提出校企双方共建品牌汽车集成中心、共同营造"汽车工匠"校园文化、共同制定"汽车工匠"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教学资源4个工匠精神培养策略,为培养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工匠精神提供参考。最后以上汽大众SCEP校企合作项目为例进行具体的工匠精神培养实施,发现项目班学生工匠精神明显提升,校企共培学生工匠精神具有实践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正>凝练产教融合多方协同的育人机制是职业本科院校构建具有典型行业特色的卓越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新路径。本文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分析职业本科院校汽车类专业联合行业领军企业,构建“对接产业、立足职业、强化能力、突出创新、提升素质”的产教融合多方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与方法,为职业本科院校卓越技能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模式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倡导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全面推广理实一体化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是目前职业类院校专业课教学创新中的一项新举措。为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电子专业部针对汽车电子专业的主干课程逐步采用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保证理实一体化教学有效实施,特配置了"理实一体化"教室、编写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大纲、教材和教案。"以工作页为载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跃而自主的学习环境,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并编写工作页,实践以工作页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适应企业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了突出汽车类专业特色,通过分析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对核心专业课程及对应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考核方式与方法进行教学改革,辅之教材建设来满足特色应用性本科教学。使人才培养符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证明,学生的课程成绩不断提高、不及格率逐渐降低、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汽车类核心课程的建设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刘金霞 《时代汽车》2022,(10):103-104
职业素养可以表述为注重"德"的职业品行和注重"技"的职业能力总和,其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面对生源结构复杂,个性鲜明,教育诉求多种多样的高职学生,单一化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较明显.本文积极探索通过"多课堂"联动提高汽车营销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有效提高新营销环境下学生就业岗位匹配度,提高就业质量,推进高职教育人才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职汽车类专业教学模式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的高职院校,本文从职业岗位群角度出发,阐述珠三角地区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开展模块化教学的必要性,并对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制订了符合模块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积极响应基于OBE理念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着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汽车构造"为研究对象,将课程思政与OBE理念协同作用于"汽车构造"教学全过程,使之相互作用,同向同行,构建人才培养中价值与技能相统一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以"产出导向"为原则的工程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汽车营销专业为例,从汽车小微企业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困局入手,综合考虑学校、企业、政府和学生各方利益,提出较为合适的就业工作室组合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和具体实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中高职贯通培养渠道被逐步打通,但这也给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诸多问题。该文以高职汽车类专业的"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为例,简要介绍其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探索,旨在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机修钳工》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中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汽车维修中应用广泛。目前,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思维活跃,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学习积极性较差,特别是对于钳工类实训,学生缺乏主动性。因此,针对钳工实训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的改革刻不容缓。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教师通过与机械专业教师深入探讨,并结合汽车类专业的特点,提出了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4类。目前国内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分为中职和高职2个层次。汽车专业是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的基础专业学科,如何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实现学生知识的递进和技能的进一步培养?本文就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中高职相衔接的汽车类专业体系进行相关探讨。1中高职汽车类专业的现状由于目前国内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工作还没有深入展开,大多数中职学校还是以就业性终结教育为主,学生毕业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教育不够强、质量不够高,原因之一是职业教育中的"三教——教师、教材、教法"存在问题。"三教"改革是推进课堂革命、实现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1])。本文就"教法"方面对汽车专业汽车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旨在增强高职院校汽车服务礼仪专业教师的授课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汽车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企业需求且具备一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合格毕业生。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产教脱节日趋严重,高职培养毕业生难以上岗就业问题。文章以产教融合为目的、以职教20条为指导思想,在汽车类专业职业人才培养上依托地方行业企业对口专业岗位需求,开展教学工作梳理和重新构建,实施岗位化教学取得丰硕成果。对产教融合的进一步研究探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1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为增强汽车类专业在未来职业教育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优势和核心能力,我校组织教师广泛开展(含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调研,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了解企业岗位及岗位任务变化、了解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后,人才培养主动由单一的以“就业”为导向转向“升学与就业并重”的目标导向,邀请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制订“四适配双交替”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职涉农经贸类专业学生职业价值取向与涉农职业要求相去甚远。为此,应构建以"知、情、意、行"为主线的内容体系,通过唤醒学生尊严感,激发成就动机,构建以专业课程为主导的价值观综合教育体系,强化专业认知教育、农业职业体验教育、农业职业身份与价值认同教育等手段,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来引导、培育学生农业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陕西省作为"丝绸之路"的源头,在倡议实施过程中起着重要节点作用。在此背景下,文章以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为例,通过对汽车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陕西省民办高校汽车专业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进而对我国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有所启示,并服务于整个"一带一路"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汽车维修专业在高职院校并不是新兴专业,但随着汽车维修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市场对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以机械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需要。传统的高职汽车维修类专业课教学关注的仍然是教师的"讲",而忽视了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课堂上还存在学生迟到、早退、表现差、听不懂、兴趣低,甚至玩手机、睡觉的现象出现,这就给汽车维修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问题,汽车维修类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势在必行。为找到应对汽检专业课堂质量提升策略和本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因此开展了本次实践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李海  辛基源 《时代汽车》2022,(4):103-104
高质量就业关系到毕业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学生家庭的脱贫致富.本文就汽车服务类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进行探索,结合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现状,得出了三条途径并阐述说明,进而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汽车相关专业高职生高质量就业的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