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自行车》2023,(3):8-9
<正>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的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星恒杯”第四届全国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装配职业技能竞赛,于3月31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顺利举行。本届竞赛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自行车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以“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为宗旨,打造中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品牌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历年来,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理念,以提升职业院校学生技能水平、培育工匠精神为宗旨,以促进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为导向。本文就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基于技能大赛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开展论述,以期为促进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培养高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实现高端发展、优化人才结构的必然选择。职业院校要大力探索教学改革,消除课程内容和岗位工作相脱节、课堂教学和技能竞赛"两张皮"的现象,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考核,做到"岗课赛证"相互融通。"岗"是课程学习的标准,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时要结合工作岗位需求,以适应岗位工作为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岗证课赛”是将岗证、课、赛紧密结合,以确保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它强调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的有机融合,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活动和竞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岗证课赛”中岗证、课、赛的概念,通过相互补充,有助于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分析了通过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岗位与课程对接、课程与等级证书对接、课程与技能大赛对接的“岗证课赛”深度融合的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基础教育有中考、高考,职业教育有竞赛。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检验职业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笔者指导学生参加2019年江西省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本文从此次竞赛的目的与意义、指导方法、指导总结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供教师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蕾 《中国电动车》2009,(11):122-122
职业技能竞赛,是激励教与学的手段,是教学成果的检验与汇报。竞赛方案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竞赛效果。(笔者倡导竞赛应注重实用性,并基于自身参与)本文在分析技能竞赛方案设计时考虑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适用于高职院校物流技能竞赛方案的总体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2020年12月,一场旨在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推动职业技能培训和弘扬工匠精神重要作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行。这场比赛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全国性、综合性职业技能赛事。再次把职教界一直关注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互相促教"理念以及促进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成效相关的话题提升到新的关注度。本文将作者亲身的参赛经历和学校教改成效,分享如何在技能大赛背景下促进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成效的探究,希望能抛砖引玉为汽车职教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中职院校技能竞赛如火如荼,部分院校为了能在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将竞赛内容强行嵌入日常教学中去,甚至放弃部分常规教学内容,重点强化竞赛内容,这明显违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技能竞赛宗旨,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少数学生,同时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针对此种现象,本文提出了学、训、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加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将竞赛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实现赛教融合是当代职业院校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方法不仅能大幅度提升学生成绩和职业能力,同时对学生融会贯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也大有裨益。本文通过对“赛教融合、以赛促教”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意义阐述,分析其发展现状,继而提出解决策略,希望能帮助职校学生实现理论向职业技能的有效转化,提高其职业能力,推动其向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何声望 《专用汽车》2022,(11):96-98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当下职业院校培养人才质量与企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已不能有效衔接。根据汽车企业对工作岗位人员需求的变化,提出了以技能竞赛为主导,探索技能竞赛、岗位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体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层次技能型师资团队、高水平实践教学培训基地的建设与教学方式改革,旨在加快培养出新能源汽车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企业,满足其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于2019年在职业院校教育领域启动了“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举措中的重大制度创新。“1+X”证书推进的关键在于“岗课证”融通。本文探索在新时代职教改革背景下,如何将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标准与“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技能模块相对应,企业岗位技能、高职职业技能竞赛“汽车技术”赛项与“X”证书模块实现“岗课证赛”融通的改革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中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更趋国际化、规模化及标准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已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新方向。在这种发展背景下,积极探索如何选拔优秀的选手参加比赛,如何评价选手的胜任力等问题,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本文从竞赛选手知识、技能、素养等3个维度,通过行为锚定法分析选手胜任力,进而构建模型。1胜任力模型发展概况胜任力模型诞生之初就与人才选拔息息相关。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David·McClelland应美国政府改革选拔FSIO机制需要的邀请,开始寻求克服纯粹知识、智力、能力倾向测试缺陷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个体、行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新能源汽车技能竞赛对该专业的促进作用,同时深入探索"赛教结合、寓教于赛、以赛促改"的教学模式。通过技能竞赛强化师生对新能源汽车企业先进技术和行业标准的理解,并将真实工作过程、任务和要求融入教学环节,实现学生职业教育中校教与社会需求零距离。  相似文献   

14.
行业新闻     
《汽车与安全》2010,(11):36-37
全国:车检测维修竞赛圆满落幕 由交通运输部举办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卡尔拉得杯"机动车检测维修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圆满落幕。此次竞赛中,职业院校学生首次与从业人员同台竞技,加强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为职业院校学生进入行业、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各地在竞赛过程中依托职业院校组织开展赛前培训,既通过竞赛检验职业教育培养紧缺人才工程的成果,又通过职业教育普及知识和技能,实现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对于技能比赛存在着"重成绩、轻转化"的现象,导致只有少部分教师和学生受益,这与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理念相背。本文以《电控发动机检修》课程为例,阐述了中职学校汽车专业基于技能大赛开展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成效,以期为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是结合职教的特点,以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社会生产的需要为依据而设置的,由于该专业设置时间不长,导致很多学校教学模式不符合专业实际,造成教学效果不好,笔者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结合技能竞赛就"以赛促教、赛学相长"这个话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叙述了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汽车服务接待模块的规范操作流程和操作要点,并且对汽车服务接待的知识体系、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明确了大赛成果转化提升汽车维修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方向,重新开启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产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16—18日。全国“奔腾杯”汽车维修钣金、涂漆技能竞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本次竞赛是交通部主办的全国性汽车维修职业技能竞赛。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承办,奔腾汽车检测维修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和PPG工业集团协办。这次竞赛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分赛区,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化,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我国是世界上的制造业大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职业技能教育也应做到与时俱进,本文通过基于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的背景进行分析,通过对接世赛标准深化专业课程改革,促进职业技能教育质量的提升。专业课程改革离不开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支撑和专业化的课程改革环境,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技能大赛(WorldSkills Competition)由总部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世界技能组织"(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主办,每两年举行一次。世界技能大赛的前身为"技能奥林匹克竞赛",其宗旨是通过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青年人和培训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技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世界技能大赛在40多个技能门类中,设定了量化的职业技能国际标准,内容涵盖艺术创作与时装、建筑与手工艺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运输与物流等。世界技能大赛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参观者,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政府教育机构代表、教师、雇主、培训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