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阐述新农村经济、交通运输与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之上,引入耦合协调评价模型,通过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对云南省2007—2016年新农村经济-交通运输-农村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析期内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处于逐年提升趋势,但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波动较大,且呈现出"先波动上升后降再升"态势;近年来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趋势,整体上实现了由轻度失调逐步向初级协调发展的改善性变化,但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协调等级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发展滞后成为制约三者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的障碍性因素。根据所作分析和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柳州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构建描述指标体系,选择柳州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关指标数据,通过综合发展指数、静态协调度、动态协调度计算进行相应的评价,得出结论:柳州经济系统与交通运输系统动态协调发展一直在缓慢下降,反映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进一步增大,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因此必须对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进行协调管理。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疆2010—2019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引入压力-状态-响应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部分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旅游发展与交通运输业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新疆旅游发展与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表现为中度失调,随着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到2011年协调等级降低到濒临失调阶段,2011—2016年二者的综合发展指数增速缓慢,协调等级未发生明显变化,到2017年耦合协调等级上升到勉强协调阶段,但上升速度缓慢,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10年间旅游业发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交通运输业发展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结合分析结果及新疆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西北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基于西北五省(区)面板数据构建交通-环境-经济耦合协调模型指标体系,并在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交通-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探究交通-环境-经济三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耦合协调发展与交通子系统发展趋势高度一致,二者发展水平较低但均呈差异化提升趋势。交通子系统的发展更加侧重于依赖交通自身发展趋势和基本情况,在经济互联互通方面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加快交通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从消极影响到积极影响的转变是提升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从需求规模和供给规模2个层面,探究涵盖公路、铁路和航空3种运输方式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发展指标,结合经济系统的社会规模和经济规模指标,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模型,引入交通贡献率参数,得到改进耦合协调测度模型,通过计算耦合协调发展指数,揭...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区域交通、产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城市的高质量发展,选取甘肃省及省内1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甘肃省及其城市2010—2019年的交通、产业和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化特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结果表明:个别年份甘肃省耦合协调度出现下降,整体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交通、产业和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等级较高;截至2019年,除兰州外,其余城市系统发展水平相比2010年提升较小,耦合协调程度呈良性发展,各城市耦合协调等级均达到勉强协调及以上水平;σ收敛性检验表明各城市耦合协调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耦合协调发展差距较大,未来要加强各城市的发展合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赋权法获得了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主成分,在主成分的基础上测度了交通运输的熵权效率和经济发展的熵权效率。从熵权效率出发,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6年我国三十个省市的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最后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动态协调发展度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拟合,并对该区域2017—2019年的动态协调发展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机场亏损严重,设施资源闲置浪费现象突出等问题引发了长三角机场建 设密度是否过高的争论.基于这种背景,本文通过解析系统协调发展机理,在耦合度、协调 度和综合发展指数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并对长三角 多机场复合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多机场复合系统中,耦合协调发展度 较高的机场占 75%,耦合协调发展度与机场等级存在较强关联性;机场规模等级越高,其 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越好,大型综合枢纽机场普遍高于中小型机场;地区经济发展 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机场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越好的地区, 机场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越高.  相似文献   

9.
交通-土地利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系统论的复合系统理论.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的隶属度概念,构建了交通.土地利用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模型.根据北京市具体情况.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选取了协调度评价指标.对北京市城八区的交通一土地利用复合系统的协调度进行了计算,得到的结论是:北京市过去及现在,交通.土地利用复合系统一直处于基本不协调状态,在采取了调整优化措施后,有望达到系统的协调发展.计算出了模型输入指标的优化目标值,使得改善调控措施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0.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要解决好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必须考虑交通运输系统的全面协调发展问题。主要从三个层次阐述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协调发展的问题,即: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各种运输方式间相互衔接、协调,各运输方式内部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本身具有时间的相对性和内容的多样性,因而准确评价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协调发展必然会涉及规范和时间问题,不同时期反映出协调发展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11.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工作的先决条件,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解决好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问题,必须考虑交通运输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多层次、多角度阐述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即: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各种运输方式间相互衔接、协调,各运输方式内部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本身具有时间的相对性和内容的多样性,因而准确评价交通运输系统全面协调发展必然会涉及规范和时间问题,不同时期反映出协调发展的不同内涵。  相似文献   

12.
综合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以中国-东盟为研究区域,选取综合交通网络密度、基础设施质量水平、综合交通可达性等指标,构建综合交通优势度多属性决策模型.运用ArcGIS网络分析技术,定量分析综合交通网络的地域空间特征;进一步解析综合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机制,分析两者的空间发展格局.结果显示:综合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明显,但与区域经济耦合度较高,且呈正相关关系;综合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且大部分国家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水平相对落后,综合交通优势度普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足.  相似文献   

13.
以陕西省为例,研究2005—2014年间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从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水平、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规模、结构、效率等方面构建两者协调发展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然后通过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定量测算协调度及协调发展趋势。最后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析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认为,陕西省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处于协调发展中,且总体上处于增长趋势。最后根据与两者协调度关联性因素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对陆上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协调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给出了协调程度的测算方法,并结合西安市的实际,对陆上交通运输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给出了评价陆上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度的计算算例与评价指标,为进一步研究陆上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衡量时序演进下综合运输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遴选出综合运输系统、经济系统的相关指标,建立评价指标集。从协调性出发,构建了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协调状态的评判标准,进而对两者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定量分析。以四川、重庆、广西和贵州西部四省市为研究对象,从阶段性和时序性发展水平对其近年来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状态进行测度。结果表明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间的不协调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且综合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间存在动态平衡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建立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了四川省2012—2020年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发现,在2012—2017年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滞后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两者处于勉强协调的状态,到2019年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由2017年的0.37037上升到了0.69478,得到了较大提升,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度由勉强协调发展到良好协调。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为四川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持续增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优质状态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性预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化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需要。以此为目的,首次提出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性预警的概念,设计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协调性预警体系结构,并根据预警需求选择BP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协调性预警模型;以福建省为背景,对其区域交通运输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预警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空间分异及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基于省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ArcGIS 可视化平台,分析综合运输可达性及节点城市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进一步解析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格局.结果显示:整体空间上,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显著,均呈现“东高西低” 的空间分布格局;综合运输可达性与物流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且整体水平不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实际投入和物流产出的匹配度有待提高,且对物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9.
读书     
《城市交通》2014,(3):100-100
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大城市连绵区发展概况及趋势、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转型发展背景下进行的尝试和探索,对如何推动中国大城市连绵区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项目研究从大城市连绵区的概念、经济、人口、土地、交通、生态环境、文化休闲旅游、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区域协调与管理体制、国内外典型案例研究等视角着手,从国家长远和全局利益出发,充分考虑了区域自然生态承载能力、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施“集中基础上的分散化”空间战略、建立区域协调机构和机制、大城市连绵区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船舶舱室火灾烟气蔓延的场-区耦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型船舶火灾中的烟气蔓延,分析了场模型FDS软件和区域模型CFAST软件各自的局限性。基于能量传输、组分转换和压力平衡原理,建立了船舶舱室火灾烟气蔓延的场-区耦合模型。搭建了带有4个测点的船舶舱室火灾缩尺试验平台,验证了耦合模型的有效性。对船舶舱室火灾的烟气蔓延进行了场模拟、区域模拟和场-区耦合模拟,并将温度和烟气层高度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4个测点的温度均随着时间的增大而上升,在同一时刻距火源近的测点温度高,随着与火源间距离的变大,测点温度降低,4个测点的温度受烟气湍流的影响略有波动;在燃烧达到稳定状态之后,场-区耦合模型能较准确地模拟烟气层高度的变化规律,均优于场模型和区域模型的模拟结果;在计算时间上,场-区耦合模型比场模型缩减了约54%的计算时间;场-区耦合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此,其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