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Q-6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低空、全天候防空导弹系统,这种旱在60年代就开始发展的系统在现役装备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其有限的装备规模很长时间里都被掩盖在HQ-7的阴影之下。不过,中国军队在今年的中俄“和平使命”——2009联合军事演习中,陆军野战防空导弹部队装备的并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HQ-7,而是一种被媒体称为HQ-6D(HQ-64)的导弹武器系统。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及300多万平方千米辽阔的海洋国土。然而自古以来,中国的统治者并未充分认识到海洋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长期闭关锁国,渐而形成一种无视海权的思维定式。即使郑和七下西洋也未使中国的封建统治者打开眼界,放眼全球,其后果便是中国近现代悲惨的海防历史。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军队并未彻底改变陆强海弱的传统格局。近年来,随着168、169、170等几型先进导弹驱护舰艇,“宋”级改和“元”级潜艇以及海军航空兵歼轰-7A、B型、SU-30MKK的不断入役,中国海军装备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与世界主要海军强国如日本、美国(主要潜在对手)相比较、中国海军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经验方面来看,仍属世界二流、尤以海军航空兵为甚。时至今日,中国的海航仍以近岸防卫为主要任务。中国现今最大的国家安全问题是统一问题,面对日益猖獗的台独势力和日本右翼民族主义的甚嚣尘上,加之背后美国暧昧的态度,我们以现有装备能否有100%把握打赢这场统一战争? 以中国现有的人员装备对付台独是没有问题的,即今加上频繁叫嚣“协防台湾”的“日本海上自卫军”也有不小胜算,问题是如何有效吓阻美军的正面介入,若能达成这一战略目的,中国解放台湾将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3.
《机电设备》2008,25(2):I0009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日前发布“2008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形势与展望”报告,对当前我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国际市场形势做出判断:“随着国际产业转移加快与结构调整深度化,2008年及今后较长时间内,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成套高端技术装备等重化工制造业的高潮将会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4.
据海外媒体报道,中国在2003年获得了俄罗斯“毒蜘蛛”Ⅲ(俄罗斯称为“闪电”级)导弹艇的相关技术和生产许可证,打算自行建造30艘左右,以进一步增强其本来就不弱的导弹艇部队战斗力,这也是中国为军事准备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毒蜘蛛”Ⅲ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导弹艇之一,拥有强大的火力、良好的机动性和生存能力,即便是俄罗斯海军也是近些年才开始装备该型艇的。无独有偶,海峡对岸的中国台湾海军也很重视导弹艇的作用。台湾海军认为导弹艇是“以小博大”的重要海战武器,在近岸环境下可对敌方水面舰艇编队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多年来台湾海军一直没有放松对导弹艇的研制和装备。迄今为止,台湾海军共装备了三型导弹艇,分别为“海鸥”级(50艘)、“锦江”级(11艘,属“光华”3号计划产物)和“光华”6型。在这三型导弹艇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光华”6型。因为这型导弹艇是2003年才开始装备台湾海军的大型导弹艇,技术性能比较先进。台湾海军对“光华”6型导弹艇赞誉颇佳,打算在今后几年里生产30艘,逐步取代已服役20多年的“海鸥”级小型导弹艇。很多人关心“毒蜘蛛”Ⅲ和“光华”6型导弹艇哪个技术更先进、作战能力更强。我们不妨对这两种导弹艇进行一番分析比较,看看谁是最锐利的锋刃。  相似文献   

5.
“大连开拓者号”的开建,预示着中国船舶企业将打破韩国长期以来在世界钻井船建造领域的垄断,标志着中国民族海工装备制造实力再次实现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游艇业》2014,(5):114-115
2014年6月1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暨中国(青岛)国际船艇展览会在青岛奥帆中心圆满落幕。本届展会由中国贸促会、国家海洋局、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青岛市贸促会承办。展会主题封“助力蓝色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展示内容包括船艇及技术设备、水上运动器材及装备、水上休闲器材及装备、游艇码头装备与配套设施、俱乐部及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7.
一、6603型潜艇的建造 1953年6月4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供应海军装备及军舰制造方面对中国给予技术援助的协定》(简称“六四协定”)。1954年7月,第一机械工业部确定江南厂建造常规潜艇,代号6603(以下简称“03”),前3艘艇体由苏联提供半成品,在中国组装。江南厂在接收任务后,立即全面布置,并派出25人赴苏联实习“03”艇的建造。  相似文献   

8.
《机电设备》2009,26(1):I0009-I0009
近日,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发布了《2008年中国机械500强研究报告》,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昂首进入“世界机械500强”。如果说,进入世界机械500强是企业综合实力体现,那么拥有盾构机制造能力则表明,北方重工集团公司已具备了世界级企业的核心元素,一改过去产品“傻大黑粗”形象,成为重大装备“高精尖”产品制造商,  相似文献   

9.
《中国远洋航务》2010,(6):46-50
五年来,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涛率领全体干部员工攻坚克难,大力推进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将一个传统的船舶修理改装企业打造成了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和船舶修理改装基地,在中国造船界创造了世界高科技海洋工程装备“中国制造”的奇迹,成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0.
《港口科技》2009,(4):47-47
中国装备先进的3000t级海事巡视船“海巡11”号轮2月28日在山东威海建成下水,将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该巡视船总长114m,排水量3249t,续航力达6000海里,航速22节,自持力为40天,并装备舰载直升机,其装备的信息监控系统可锁定和跟踪多个目标,实现海上搜寻海事监控和海上指挥等多项任务,是中国海事系统目前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的海巡船。  相似文献   

11.
五年来,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倪涛率领全体干部员工攻坚克难,大力推进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将一个传统的船舶修理改装企业打造成了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和船舶修理改装基地,在中国造船界创造了世界高科技海洋工程装备“中国制造”的奇迹,成为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12.
声音     
《中国远洋航务》2014,(5):12-12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围绕建设造船强国目标,中国船舶工业下一步要扎实推进七项工作,其中要构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支柱地位,产学研用协同,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提质增量,将海工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船舶产业发展的“第二引擎”,  相似文献   

13.
2002年3月,中国与俄罗斯高级军事工业代表团举行了两国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军事采购会议。中国向俄罗斯提出了庞大的武器定购、技术转移清单,其中海军占了很大的比例。中国海军提出再购入“现代”级驱逐舰4~6艘、K级636型常规潜艇4艘、要求俄罗斯提供“拉达”级潜艇的详细资料并考虑4艘该艇的购入协定,以及导弹、鱼雷、火控系统等一大批海军装备。中国在提出以上装备采购清单的同时提出转移其技术和生产许可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现代”级将成为中国海车舰队的主力战舰。  相似文献   

14.
《机电设备》2009,26(6):I0005-I0005
9月19日,“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潍柴动力”是本次展会中国装备制造行业九家被提名参展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内燃机行业唯一的参展企业。展会上,潍柴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蓝擎”系列发动机,以其优越的性能、前沿的技术、壳丽的外型受到与会领导及嘉宾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长江海事船艇装备发展的情况,在“九五”建立了海事船艇装备“快、高、新”的发展战略,加大了投入,船艇装备进一步的提升,基本适应了长江海事管理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6.
徐华 《珠江水运》2011,(1):70-73
近几年,烙印着“战略性资源”的我国海洋石油资源,越来越受到日本、韩国以及南海周边国家的觊觎,南海石油开采竞争日趋激烈,一场围绕中国沿海大陆架的海上石油争夺战正在升级。维护海权,向深海进军,装备必须先行。然而,目前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及工程技术的落后严重制约着海洋油气大规模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的航母情结 从中国的航母计划提出开始,外界就对这项神秘的计划充满了兴趣,各种各样的观点和小道消息从来没有消失过,诸如中国装备航母将对东亚地区的稳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中美关系(后者是太平洋地区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严重倒退之类的观点早已甚嚣尘上多年。最近,“中国的航母计划”又再次成为了国际观察家们的议论中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原载美国《华盛顿邮报》4月12日头版头条。原作者爱德华·科迪是中国问题专家,曾多次在该报撰写有关中国军队发展和变革方面的报道,在美国有一定的影响。科迪认为中国军队目前正在进行彻底的改革,中国军队将是一支规模不断缩小、战斗力不断增强的部队。本刊发表此文,并不表示本刊证实或赞同其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小平 《船舶》2023,(5):1-11
海洋工程装备是高度集成化的新兴战略产业,是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前提与基础。文章主要回顾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历程,分析了现阶段全球海工装备产业创新格局,提出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应抓住新一轮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的“时间窗口”,突破海洋装备原创性、引领性核心技术;以海洋油气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深海矿产资源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为重点方向,着力突破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关键系统与设备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推动构建自主完备的海工装备技术和产品体系,促进我国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13年后,有关中国将从俄罗斯再次引进一系列海空装备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而国外更有媒体进一步披露,这次装备的引进包括24架量产型苏一35多用途战斗机和4艘最新一代的677型“拉达”级常规潜艇,总值估计将会达到30亿美元,这将是近十年间中、俄最大的一笔军事贸易。这其中的“拉达”级是俄罗斯继“基洛”级(俄方称为636型)后研制的第四代常规潜艇,将用于取代“基洛”级而成为未来俄海军常规潜艇的主力,同时也将在其基础上推出多种外销型,继续巩固和扩展目前“基洛”级所打下的世界常规潜艇出口市场的领先地位,提高俄制常规潜艇对欧洲第四代常规潜艇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