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每当我给维修工谈人生、谈理想时,经常会有维修工问我:“刘老师,您的理想是什么?”我回答:“不白活一趟!”没有任何人能够给别人自己没有的东西。一个人怎样才能对外界有所贡献,必须拥有服务别人的能力与动力。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这种能力与动力。我们学习理发绝对不是  相似文献   

2.
成败亦萧何     
壹家言 《汽车知识》2012,(5):108-111
前两天一位朋友与我聊起他正打算购买的森林人,称有一个现象让他困惑不解:斯巴鲁不是一直标榜技术吗,水平对置发动机和对称四驱都备受推崇,怎么在变速器的配备上却显得很落伍(森林人除了最顶配的2.5T S-EDITION使用5AT外,其他版本都只有4AT)?难道是斯巴鲁造不出6AT?那至少可以外购啊,宝马、奥迪不都用ZF的8AT吗?用爱信6AT的厂商更是多了去了,斯巴鲁就非得这么执着用自己的东西?就算是用自己的,那至少可以把2.5T S-EDITION的5AT普及到全系吧?何苦还把5AT当个宝贝似的仅提供给顶配?一连串的问题表达了我这位朋友对森林人的又爱又恨,以及难以理解。今天笔者就试着从纯技术角度来帮这位朋友解惑。  相似文献   

3.
不管什么样的旅行,不管你是只想在周边的城市里转转,还是出国旅游,你是不是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理由让你无法迈出关键的第一步。要工作,没有时间,没有足够的钱,办手续很难,或者害怕旅途中各种各样的危险。我的朋友里这样的人大有人在,比如我的一个朋友说他自己想去西藏,说那是他的一个梦想。他有车、有钱、有自己的生意,他甚至为此买了很多装备:登山靴.睡袋、防风衣……我比他穷多了,我没有钱,没有装备,需要一份工作来维持生活。可是我觉得相比起梦想来,这些都不重要,所以我坐着摩托车,在没有任何装备的情况下,翻过了雪山到了拉萨,又坐着摩托车从上海到了欧洲。而我的那位朋友还在杭州的家中。他又买了一辆车,但他的梦想还在原地踏步。我并不是怂恿大家都像我们这样旅行,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你心里还有梦想,你需要做的就是迈开这关键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王岩 《车时代》2013,(5):18-18
北京的春天来了,但是我却丝毫感受不到。不知道为摹十么最近都会有一种孤独和凄凉的感觉,我只能把这一切都归结为暖气停了。都说春天是精神疾病高发的季节,为了让自己高兴起来,分别用了逛街和吃甜品的方法,最后的结局——你们也知道的,只会让我越来越胖。突然有一天看见一个人说,如果你不开心,首先别吝惜自己的眼泪,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看别人,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好的。尽管有些不道德,我还是挑了一部叫《最孤寂的星球》这部电影,希望看看别人是怎么孤寂的。  相似文献   

5.
近日,在医院看守一个驾驶制动失灵的摩托车撞死行人而自己也受伤的交通肇事者时,同他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的谈话.言语间,他对自己的肇事行为后悔不已.他说:"起先自己的摩托车制动有一些毛病,没有在意.后来别人借我的摩托车时一再告诫我制动失灵,抓紧时间去修,但我仍没在意,就没有去修.这次由于酒后驾驶制动失灵的摩托车撞死了行人,自己也落个车毁人伤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双色后杠     
我们家车上划痕很多,后保险杠现在最明显。让人追尾以后,找了一个修理店的朋友,朋友直接找了一个同款车的后保险杠换到我们家车上了,但是颜色不一样,比我们家车的颜色深。当时也没有细修,补漆之前连腻子都没上。  相似文献   

7.
正天下最土豪的事莫过于此吧,尤其对于我们这种平民百姓而言。但是,你能确定你就没中招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买车无疑是家庭大事,所以一般除了"内部会议"之外,"场外援助"也是必不可少的——问问亲戚、问问朋友,你说什么车好啊?其实,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完全因人而异。此时,回答你问题的人一定要像裁判一样公平、公正,别掺入太多的个人情结。而且,最好还要学会换位思考。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我敢肯定,大多数答案都是在回答你"换作是我,我会买什么车",  相似文献   

8.
对不起,我想说。这世界上有很多误区,我们自己是始作俑者,我们总是试图以自己的逻辑来理解别人的故事,或者用旧的公式来演绎新的发现,当你觉得自己的思维和感知系统受到挑战时,会毫不犹豫地起来反抗,从不曾想过这是不是一个让观念变革的机会,我们是那些围观伽利略被烧死的人。  相似文献   

9.
管理中最危险的一个词是什麽?“非我发明”。只有自满的领导者才会认为,自己的行事方式已经没有改进的空间了。但是这种态度会导致明显成功的企业走上歧途。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暇的,每个人都有或这或那的坏习惯,在驾驶中同样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就来检讨一下自己,为了在路上时的安全,也为了千千万万的你、我、他,看看这些陋习的本来面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相似文献   

11.
<正>"我爱客车,虽然不指望别人能像我一样疯狂爱上客车,但至少希望他们能了解客车文化,因为客车文化也是汽车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客车,这个在城际间穿梭的庞然大物,上个世纪曾是马路上最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相信给很多人都留下过难忘的旅行回忆。尽管如此,对于客车情有独钟的人却很鲜见。本期采访的对象——何晓辉就是一个爱好客车的大男孩,他从小欣赏客车方正、大气的外形,喜欢现代工业带来的金属气息,以及发动机迸发出的强劲有力的轰鸣声。在他的眼里,客车不仅是一件优秀的工业产品,更代表着技术与艺术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2.
<正>好吧,我很无耻地剽窃了这句很流行的话,因为《汽车与运动evo》的第六期杂志确实和"走出去"有很大关系。从旅行车专题到长途自驾观鸟活动,再到我们走进浙江吉利动力研究院的技术交流,似乎都和"走出去"有着莫大的联系。做媒体的人不能固步自封,只有时常出去跑跑,多接触实际,才会保持自己的知识处于一个与时俱进的状态。这也是我经常告诫编辑们出去试车,一定要抓住机会采访技术人员的原因。即便是再资深的试车编辑,也不敢说自己就了解每一款上市的新车,自己的感受再直接,也不一定就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多听听别人怎么说,总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个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老师傅,我们都亲切地叫他杨师,一个很喜爱摩托车的性情中人。关于他对以前那辆摩托车的钟爱,我都是听他自己说的,并没有亲自看到过,不过从他对现在这辆摩托车的日常护理上,我依稀能够感觉出他对以前那辆车的珍爱之情。在1996年,他好不容易说服老婆,花了一万多块钱买了一辆在当时看来非常奢侈的五羊摩托车,这也是他们水电厂400多人中第五个买摩托车的,他因此一时也成了厂里的风云人物。从此,这车就成  相似文献   

14.
正318国道,无数老司机梦魇当中的公路,也是无数文艺青年口中"人生之中一定要走一次的公路"。从成都到西藏,对于我这种近于不惑之年的人来说,兴奋感稍纵即逝,一路上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以七天的时间,与马自达CX-4为伍,探索其秘境,亦是在探索自己的人生。就像这次旅程"秘境探索",我们人生当中何尝不是在未曾经历的秘境中积极探索。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才算开启了自己的人生,遇到了很多事情,很多风景,也遇到了很多人。有些人会从陌生到熟络,因志趣相投最终成为朋友。由于我认为与人沟通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经常把"你可以假装我不存在"挂在嘴边,或对他人的善意报以一句"好意心领了"  相似文献   

15.
九儿  高扬 《摩托车》2011,(5):88-90
他叫H.Clay Jones,认识他的人都会叫他克雷,他也习惯了别人称呼他为"老外",他来到中国十年了,他和他的摩托车以及一只叫做Jackson的狗过着自由的生活,他为什么来中国?为什么又定居在北京?他和摩托车有着怎样的情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原汁原味的美派骑士的生活。M:北京《摩托车》杂志 H:H.Clay Jones M:你多会来的中国?为什么选择来中国呢?H:2000年我在越南的时候,我和明斯克(Minsk)俱乐部的朋友一起去越南北部靠近中越  相似文献   

16.
我也是车迷     
前天接到一个来自东北的电话,那位操着一口地道东北方言的伙计和我聊了好大一会儿,在谈话中他不止一次地重复:杜哥,我也是车迷,不要看不起我……放下电话,心里堵得难受。这位姓刘的东北小伙还不到二十岁,虽然疯狂迷恋摩托车,但家境不是很好,陪伴他的只是一辆二手小弯梁车。年轻人大多好动、好玩,也渴望与别人交流。小刘也是这样,没事了喜欢跑跑,结交一些玩车的朋友,以丰富自己的车迷生活。"我们这个县城也有一家俱乐部,我去过两次,俱乐部是一个修车老板开的,他那里都是骑大车的,没人理我,都看不起我……"在电话里小刘还有点忿忿不平。我对他的遭遇非常同情,也能体会到他的心情:本来以为"这下可找到组织了,以后玩车可有人做伴了",结果兴冲冲地去了,却是"热脸贴上凉屁股",这滋味确实不好受。  相似文献   

17.
当香烟燃尽的时候,阿凡终于将头从桌上那堆散乱的《摩托车信息》中抬了起来。窗外,已是晚霞一片。在火红色的天空映衬下,院中那辆深棕色爱驹五羊125—4愈发显得光彩照人、卓然不凡。但是,她仍不是他的至爱。阿凡揉了揉略觉疲惫的双眼,再次坐下,他要为自己描画出一辆最满意的车。阿凡是个车迷,他更喜欢别人喊他车痴。熟悉阿凡的朋友都知道阿凡其实迷得很理性、很保守,因为他只迷国产  相似文献   

18.
杜启弘 《摩托车》2014,(11):104-107
说起我的摩托车特技生涯,其实我最受益的是我7年的自行车练习。2000年,还是小学生的我在操场上看见一个学长骑普通自行车抬前轮,瞬间心生羡慕和好奇,同年我恳求老妈给我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自行车。谁会知道这就是我极限运动的开始,也是我爱上摩托车的前奏。刚接触自行车时我用的是普通自行车,因为当时还在读书,没有这方面的朋友,我只能自己摸索练车的经验。直到我参加当地举办的一个慢骑比赛并获得第三名,我才认识了自行车竞技方面的朋友。从那以后我买了一部攀爬自行车,练习如何定车、控车,就这样我真的爱上了特技。只不过那时爱的是自行车花式特技。  相似文献   

19.
苏启泰 《汽车生活》2009,(5):114-119
那一天5时左右,我一个人从日内瓦飞到阿姆斯特丹,到了酒店放下行李,极速跑去坐轻铁往市中心去,就是电影《雏菊》里面常常出现的广场。整个车程大概只有10分钟,车费却十分昂贵,尤其是以欧元计算,我暗里大叫"抢钱"啊!入夜后我回到酒店,朋友说有朋友住在阿姆斯特丹,我就在酒店等这个朋友的朋友来找我,毫不客气请他当个义务导游。朋友的朋友到了酒店大堂,热情地与我握过手,客气地说欢迎我来到阿姆斯特丹,还不忘加上一句,这个城市在这个季节是最漂亮的。义务导游首先建议到运河的另一端逛逛,那边还有一些酒吧可以顺道去喝杯酒。我应和着说好啊,然后义务导游微笑着说要先出去拿回车子,说my car的时候却带点奇怪的表情,我心里想他的车究竟是超级豪华还是超级残旧呢?不过也没有所谓,反正不用再"豪搭"轻铁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20.
北京的威风堂,玩摩托车的北京人或褒或贬,但恐怕无人不知。从2001年5位创建者10来名车友到现在网上6万多固定会员,目前是北京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摩托车俱乐部。其经历的困难和付出的代价我们无需探求,我只想说的是,7年过去了,创建者们建立这个摩托车俱乐部的初衷没有变,这里仍然是广大车友心灵的乌托邦,仍然是可以任摩托车车友们自由呼吸、交流的纯净之地。他像磁石,吸引着有共同梦想和爱好的朋友;他像港湾,给执著、热爱着摩托车的人以温暖;他像良师益友,让广大车友在知识、经验上收益多多;所有威风堂的成员以此为精神上的家,也因是威风堂的一份子而骄傲不已。“威风堂只是个供和我们一样喜欢摩托车的车友们,相互交流摩托车知识、文化、生活态度的平台。我们作为管理团队只会为车友们服务,我们不会利用它做任何其他事情,也不会把它卖掉。只要够钱能租用网站服务器,我们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威风堂现在是一种心态,甚至是一种精神理念,它是大家的,所有车友的。威风堂还在,我就满足了。”这是威风堂的创始人之一王秋明的话。这种只为实现理想而不求回报的态度,是我欣赏的。我想,真正喜爱摩托车的人,在内心都会有着自己的梦想,并会不管不顾、执著的去追逐。正是这种不管不顾的拼命精神,让他们与众不同,让他们得到认可,让他们有着不可取代的魅力,让他们可以不经意间影响着他人。还有让我,非常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