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在介绍南中轴快速公交线路概况的基础上,从运行环境、服务水平、投资收益三方面分析了快速公交的实施效果。对南中轴常规公交线路分期分批进行调整后,走廊上的运行环境大为改善,走廊上的机动车流量和车速都有了明显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乘客节约了出行时间、满意度上升,公交车速度提高、延误下降、准点率提高、运输效率提高;企业投资收益明显,BRT的确是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第三种方式”。当然,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建议,目的是为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营和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快速公交(BRT)服务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普通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科学、客观、实用的城市快速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运用灰色聚类法对快速公交服务水平进行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反映快速公交服务质量。结合实际,进行了快速公交服务水平的评价,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南中轴路快速公交运营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家庆  林正 《城市交通》2007,5(4):76-80
在介绍北京市南中轴路快速公交概况的基础上,从常规公交线路调整和交叉口信号优先两方面阐述了南中轴路快速公交实施的保障措施,并且从道路交通系统、公交服务水平和乘客满意度三方面具体分析了BRT的运营效果.同时,通过对比BRT与轨道交通,得出了BRT较明显的优势.最后,针对规划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措施,如组织编组运营、加快高峰时间的车辆周转、加开大站快车、加开区间车和尽快投入超大容量车型等措施,并对建设与运营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厦门市高架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明 《城市交通》2009,7(3):11-17,26
系统地介绍了厦门市高架BRT系统的建设实践,旨在为今后BRT系统的发展策略和建设模式提供经验借鉴。首先分析了厦门市BRT的建设背景,提出了BRT预留升级轨道交通的策略。然后,介绍了首期BRT系统三条线路的工程概况,详细阐述了BRT系统的六个组成部分,特别是中心区采取的高架为主的专有路权形式和功能齐全的车站。通过与轨道交通及其他地面BRT的综合比较分析,认为厦门市高架BRT系统具有较多优势,并取得了较好的运营效果,运输效率提高了2倍,运行速度提高了1倍。BRT在提高公交服务水平、缓解交通拥挤、引导城市发展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是一种适合于厦门市目前发展阶段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快速公交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公交信号优先对于提高快速公交运营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具备公交优先功能的快速公交沿线路口协调控制有较高的复杂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关键参数抽取方案,针对快速公交全线路路口信号优先控制,给出了定周期下优先感应控制方案和优先评估体系,通过分时段遗传算法实现了信号控制参数与车辆调度参数的协调优化,达到了公交优先与社会车辆理想通行的综合最优控制效果,以北京市南中轴BRT为例,应用VISSIM交通软件进行仿真,通过与其它多种控制方案优先效果的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案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动汽车被引入城市快速公交领域,由于其充换电等特殊的运营调度需求,在发车间隔计划等制定过程中传统方法不再适用.本文在综合考虑服务水平和车辆充电时间约束条件下,对纯电动快速公交(E-BRT)发车间隔优化进行了研究.根据分析服务水平指标项与车辆能耗的相关性,建立了面向能耗评估的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综合考虑服务水平和充电时间约束条件,以车辆运营能耗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基于金华市E-BRT1号线运营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在满足相同服务水平情况下,本文提出的优化模型可以节约能耗6.21%.本文构建的纯电动快速公交发车间隔优化模型具有较强实用性,为企业在满足一定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降低运营能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借鉴列车运行图的理念,对快速公交系统基于运行图的运营组织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快速公交系统基于运行图运营组织的系统构成和系统条件。然后设计了快速公交运行图的图解表示和编制流程,确定了运行图的主--素。最后,以济南BRT1号线为例,根据客流特征进行了高峰小时运行图的编制。结果表明,如果快速公交能够按图运营,能提高旅行速度、节约运用车辆,这为BRT的运营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群  林涛  毛应萍 《城市交通》2012,(1):19-25,18
面对深圳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但地面公交人车拥挤严重的现状,如何正确选择公共交通发展模式至关重要.从公共交通客运需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模式及公交运营模式三方面展开探讨,确定选择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复合公交走廊为骨架的新公交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快速公交网络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层次,以现有公交主走廊升级改造为基础,规...  相似文献   

9.
对构建石家庄快速公交系统提出初步方案,并在石家庄公共交通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科学、客观的城市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运用灰色聚类法对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的服务水平进行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对比反映快速公交系统(BRT)服务质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快速公交发展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晟  陆原  黄晓虹 《城市交通》2008,6(5):41-47
合理分配日趋有限的道路资源、有效改善道路交通秩序、提升常规公交服务水平、促进构建公交分级服务体系是广州市发展快速公交的主要目的。通过深入分析广州市常规公交的发展现状,辨明了制约提高常规公交服务水平的3个主要原因。在广泛研究国内外快速公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快速公交系统的3种模式。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快速公交的发展定位与具体策略,建议在中心城区发展"高标准灵活式"的快速公交模式,并据此拟订了快速公交整体网络方案设想。以中山大道快速公交试验线为例,探讨了广州市发展快速公交的实践经验。最后总结了发展快速公交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快速公交(BRT)在公共交通中,因其快捷、舒适和高运量的特点,以及建设周期 短、投资低和见效快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然而,如何合理布设BRT线路并 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论方法.本文对BRT线路规划尝试建模,以站点服务人口最大为目标, 站点及路径须满足站距、费用、线路不重复,以及几何条件等约束.模型为单目标线性0-1 规划,采用枚举法求解模型,最终给出以不同备选站为起点的多条可选线路方案,并从中 选取最优方案.此外,本文还结合非直线系数这一指标对一定区域内BRT线路站点数量 设置进行了评价.本文提出的线路规划方法可为规划人员提供一个科学规划BRT线路的 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快速公交在我国大中城市的逐步推广应用,通过运行环境、服务水平、对走廊内公共交通的影响、乘客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对北京市快速公交二号线(BRT2号线)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与沿线常规公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要改善BRT2号线的运行效果,必须将其与沿线常规公交进行整合,实施线路调整、换乘接驳等统筹规划,并采取设置信号优先、开设“大站快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市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城市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的特征,可知相关研究应从规划协调、运营协调两个方面着手,建立两种公交系统的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这对于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的线网规划和运营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BRT 是一种介于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公共汽车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国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北京南中轴路BRT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公交系统,对我国BRT建设能够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BRT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通过车站智能系统,路口交通信号优先系统,车载电子设备系统,智能调度系统,实现BRT场、站、道、中心设备的电子化、智能化;按照BRT的设计,调度、监控、指挥、服务的整体要求,采用网络、计算机、软件及系统集成技术,使BRT“人、车、道”有机结合,体现公共优势,实现智能化调度、自动化信息服务等BRT运营的目标;按照现代化公交企业管理的要求,设计能进行企业管理的信息管理及信息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介绍厦门市快速公交概况的基础上,对厦门市BRT系统特征及优势进行了阐述,并且从客流量分析、BRT服务水平和乘客满意度三方面具体分析了BRT的运营效果。最后,针对规划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如加大BRT专用道管理力度、尽快投入18米车型、加快高峰车辆周转、研究BRT升级轻轨策略、调整常规公交线路等。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广州市快速公交(BRT)运营一年来的实施效果,评估其对出行者、城市和交通发展的影响,开展影响评价研究.提出了BRT影响评价层次分析框架,分别从客流量、服务水平、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五个层面分析了广州市BRT的实施效果.评价分析结果证明:BRT开通运营后,乘客出行时间明显缩短,公交运行速度和准点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快速公交运营系统的基础上,参考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法,制定了快速公交基于运行图的运行规则。在该运行规则下,进行快速公交运行图的设计和编制方法研究,并以车均延误时间为主要指标对快速公交的不同运营组织方法进行评价。最后以常州快速公交2号线部分区间的相关实际运营数据为例,编制高峰小时运行图。结果表明:运用编制运行图的方法来组织快速公交的运营,可有效减少公交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延误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发展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引起了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的严重拥堵,降低了出行效率.为此,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通过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形成地铁、快速公交与较为发达的地面公交相结合的公共交通系统,吸引小汽车通勤出行者选择驻车换乘(Parking and Ride,P+R),进入城市中心区.本文结合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居民小汽车出行和地铁换乘,形成小汽车与轨道接运的特点,在总结北京城市轨道网特征及规模基础上,通过个体意愿调查统计,构建P+R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对地铁5号线终端站天通苑P+R驻车换乘需求进行了预测,为P+R建设和公共交通吸引能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站间行程车速是度量快速公交运营服务和乘客体验的重要指标.由于红绿灯、行人过街等影响,快速公交车速分布往往呈现多峰现象,很难利用单一分布描述.本文建立了贝叶斯框架下基于多相站间车速的高斯混合模型,利用可逆回跳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推断快速公交站间运行状态,包括状态个数和各状态权重、速度均值和方差.以广州市快速公交为例,展示了该模型可很好地拟合多相车速数据,合理划分快速公交运行状态.发现广州市快速公交在早晚高峰容易衍生出新的运行状态,对于车速低于25 km/h的走廊,其运行状态个数较多,且更容易随时段发生变化,符合实际调查结果.可见本文提出的模型能有效地分析快速公交的速度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济南模式”BRT具有车辆双侧开门、中央岛式站台、同台免费换乘等特征,运营两年多来,对提高公交满意度、私人机动化交通方式转移、节能减排等方面发挥了一定效益。在分析济南BRT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客观评价了济南BRT速度运行情况。基于人工调查及行驶记录仪数据,解析BRT的行驶特征及时间-距离变化规律,从而分析延误的发生点、产生的原因及影响程度。速度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BRT的稳定运行,速度有所增长;工作日的速度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现象,周末速度时变曲线则较平缓;空间上的路权保证是确保BRT高速运行的重要条件。速度运行评价及速度特性分析为近期改善策略及远期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