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道建筑》2012,(10):68
主要完成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项目简介该项目结合高速铁路建设设计和施工需要,研究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梁设计参数,常用跨度桥梁墩台纵向水平刚度参数,高速铁路箱梁的动力性能简化判定方法,常用跨度桥梁的线形控制技术,无砟轨道桥梁  相似文献   

2.
<正>高速铁路铁四院掌握了高速铁路勘察设计成套技术,是中国高速铁路标准规范的主要编写单位和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主要勘察设计单位。设计建成了武汉至广州、郑州至西安、宁波至福州、南京至武汉、上海至南京、上海至杭州、南昌至九江、京沪高速铁路徐州等高速铁路至上海段,占据全国新建高速铁路通车运营里程的60%以上。承担在建的石家庄至武汉、北京至福州、沪昆高铁杭州至长沙段的勘察设计任务。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智能高速铁路的创新应用,基于中国智能高速铁路战略发展规划和当前时期的体系架构,结合成渝中线(重庆—成都)高速铁路主要特点和全生命周期应用需求,提出了以智能铁路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平台为核心,包含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3大板块智能应用的成渝中线高速铁路智能化方案,阐述了智能高速铁路AI平台主要功能、智能应用主要工程内容和通信网络构成。  相似文献   

4.
支撑我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规划布局沿江高速铁路通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在对现状沿江铁路通道构成及客货运输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既有沿江铁路通道标准与通道定位、运输需求以及运输效果不匹配的结论。在既有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沿江高速铁路通道基础上,根据需求预测,对通道各线路进行能力适应性分析,从缓解通道能力、满足客货运需求、支撑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走廊等方面,提出规划新增合武高速铁路、杭临绩高速铁路。规划实施后沿江通道主要节点间将形成南北多条径路的高标准铁路,主要节点间形成1、2、3、8h交通圈,通道限制区段能力得到有效释放,高速铁路通道将有效的支持长江经济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客运专线隧道设计与施工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3  
根据国外高速铁路隧道工程和我国客运专线隧道规划的情况,分析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主要技术特点,简要介绍了客运专线隧道建设的关键技术,对客运专线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几点意见,供客运专线隧道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IRS60680《高速铁路设计—基础设施》是国际铁路联盟UIC《高速铁路设计》系列标准中的第一项,该标准对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关键设计标准和设备配置进行规定,目的在于推广世界范围内高速铁路设计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装备。通过解读高速铁路设计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定位以及主要内容结构,分析标准编制中我国高速铁路科学理念与先进技术的体现,从3个不同层面阐述高速铁路设计标准对中国高速铁路设计主要技术标准、路基压实标准及动车组检修修程标准等先进内容的吸收。解析表明,高速铁路设计国际标准的编制在体现UIC标准国际通用性的同时,将中国高速铁路标准合理上升为国际标准,是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的有效实践,有利于推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装备"走出去"。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服务网络是在物理网的基础上依据客流需求特征而构建的供旅客出行选择的连通网络,是编制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和列车运行图的基础。我国高速铁路网规模大、构成复杂。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旅客出行需求特征,提出了服务网络设计框架,依据分治策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高速铁路客运节点等级划分、列车运行路径规划、列车停站方案设计、换乘接续关系设计,并对每个环节进行了具体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客运站是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节点。根据其地位与作用确定高速铁路客运站的功能等级,可为以高速铁路客运站为核心的站区布局、交通流线组织设计以及相关的交通配套设施规划提供重要的依据。从影响高速铁路客运站级别划分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构建了高速铁路客运站分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节点重要度法以京沪高速铁路客运站为例,尝试对22个高速铁路客运站进行了分级。5个等级的划分充分体现了京沪高速铁路22个车站之间的等级差。  相似文献   

9.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颁布以来,高速铁路发展取得显著成就,高速铁路网建设快速推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对高速铁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新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的时间节点(2035年与2050年)已经超出了2016版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的规划期限(2016~2030年)。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高速铁路网规划,促进高速铁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基于我国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实施现状与规划效果分析,结合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人民美好生活以及科技迅猛发展对高速铁路提出的新要求,从通道能力、质量、布局及科技发展等方面探讨了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适应性。通过适应性分析发现,由于规划研究范围有限,2016版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逐渐显现一些不适应,无法充分满足新时代对高速铁路的新要求,需要适时修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结合相关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了高速铁路高墩大跨桥梁跨径范围和选型原则,提出了高烈度地震区桥梁设计和减隔震技术,提出了峡谷风环境下高速铁路行车安全保障技术。同时,对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中常见的高陡边坡防护、危岩落石防护以及泥石流综合治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解决方法,为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桥梁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系统实施手册》是国际铁路联盟UIC推出的旨在指导高速铁路规划建设运维的技术手册。它总结了欧洲高速铁路实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并已被应用实践。了解欧洲高速铁路实施的各阶段工作内容,同时与中国高速铁路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分析高速铁路规划建设运维过程的异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高速铁路实施的相关标准,同时也有助于中国高铁标准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国相继开通运营了时速350km的京津城际、武广、郑西等高速铁路,成为世界上全面掌握高速铁路设计、施工、产品制造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超过1.6万km高速铁路。电气化系统作为高速铁路的关键系统,其设备在产品性能上的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对安全运营至关重要,因此对电气化物资设备的招标采购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以来,我国"米字型"高速铁路枢纽越来越多,为了做好"米字型"高速铁路枢纽的总图规划,在分析"米字型"高速铁路枢纽引入线路特征及客流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高速铁路枢纽规划布局,研究提出我国"米字型"高速铁路枢纽双十字型和环型两种总布置图型,并研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关键技术问题,以便对我国"米字型"高速铁路枢纽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位于四川盆地的成渝地区正在推进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四川盆地又被称为“红层盆地”,其特殊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给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建设带来诸多挑战,本文根据建成和在建的多条四川盆地高速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以期厘定面向四川盆地高速铁路勘察的工程地质分区。研究结论:(1)基于“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建立了以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影响因子的四川盆地工程地质分区原则;(2)构建了面向四川盆地高速铁路勘察的五大工程地质区,厘清了各大分区周界范围、主要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减灾选线控制因素、勘察重难点等;(3)工程地质分区有利于根据分区特点采取更有效的勘察方法,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勘察方案,从源头规避地质风险,实现精准勘察目标;(4)本研究成果对后续四川盆地高速铁路勘察设计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大城市间各种客运方式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几种客运方式既存在合作关系,又存在博弈竞争关系。高速铁路运输企业必须根据旅客运输市场需求,合理设计所提供的运输服务属性,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最终才能赢得合理的企业效益。本文从高速铁路运输企业运营的经济效益和旅客出行方式选择两方面,建立高速铁路运输服务属性调整的双层规划模型,探讨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以期对高速铁路运输企业设计合理的运输服务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并将此模型及算法应用于武广高速铁路运输服务水平设计中,验证模型及求解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系统研究,构建高速铁路系统接口管理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模型,提出高速铁路系统接口结构化生命周期可由接口规划与分析、接口设计、接口实施和接口验证阶段组成。接口规划与分析阶段提出高速铁路接口识别表和系统接口关系网络图;接口设计阶段提出接口管理WBS矩阵和接口管理控制表;接口实施阶段提出接口管理进度跟踪矩阵、接口问题网络图和接口问题记录表;接口验证阶段提出接口验证的定性定量集成法。从结构化生命周期角度探讨接口管理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可为高速铁路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杭州东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随着国内高速铁路事业的发展,与其对应的高速铁路及其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我国在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面缺少经验,文章通过对杭州东站大型综合交通枢纽4个国际招标方案的研究,分析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并以中标方案综合各家的优点形成最终规划方案为基础,进行重点剖析.在具体的案例中,融汇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为国内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及铁路客运站的交通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作用.研究结论:铁路站场地区的交通规划应贯彻由"单向、封闭、割裂"到"多向、开放、连接"的时空转换理念;创造条件分离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交通,以净化站前交通;运用多层立体的现代化交通方式布置各种交通设施,使各种交通方式之间实现"零换乘"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米字型高速铁路枢纽引入线路特征及客流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高速铁路枢纽规划布局,研究提出我国米字型高速铁路枢纽双十字延伸型和环型两种总布置图型,并研究了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关键技术问题,既是对目前高速铁路枢纽建设规划的总结,也可对我国米字型高速铁路枢纽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考虑不同时段列车开行方案与客流出行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建立高速铁路各时段客流出行需求量关于各时段旅客出行服务水平间的函数关系的基础上,根据高速铁路企业制定列车开行方案与旅客出行选择之间的主从博弈关系,构建弹性需求下高速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并设计相应的模拟退火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20.
正45月10日,在哈尔滨至牡丹江高速铁路爱民隧道出口,随着铺轨机将最后一对500 m长钢轨推入指定位置,哈牡高铁全线顺利完成铺轨。哈牡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主要建设项目之一,是"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最北"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哈牡高铁全长293 km,设计时速250km,沿线共设哈尔滨站、新香坊北站、阿城北站、帽儿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