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大河连拱隧道是大(理)保(山)高速公路上的一座普通隧道.但由于进口端滑坡的发生给施工带来障碍,而成为治理滑坡与隧道施工同步进行的特殊隧道。本文叙述了正常段的施工工艺,同时重点对滑坡发生后隧道与滑坡合并施工处理过程进行了阐述。通过本工程的施工,给其它隧道的施工、滑坡处理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青坪隧道进口段属于浅埋、偏压并伴随滑坡等综合病害。采用抗滑桩处治该综合病害,制定了地表位移及桩身内力及土压力的监测实施方案,实时动态监测,指导青坪隧道进口段的施工。对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该处治方法及监测方案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3.
昆河铁路新碧鸡关隧道进口段围岩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碧鸡关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断层、滑坡等不良地质发育,对围岩分级设计影响较大。介绍的分级程序是首先作出隧道进口段节理玫瑰花图和赤平投影图,再结合岩性、构造、地下水及地应力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依据现行规范进行详细分级:隧道进口段基本分级为Ⅴ级,地下水修正维持基本分级,地应力修正降一级,无隧道浅埋修正,最后得出新碧鸡关隧道进口段围岩为Ⅵ级围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时所遇到的仰坡滑坡治理工程为依托,从工程经济角度研究了隧道洞口段的隧道施工与仰坡滑坡二者的相互影响情况,研究表明:1)洞口段仰坡失稳滑坡灾害的发生,将导致隧道施工复杂化,引起工程投资大幅增加;2)边坡滑坡整治措施决策要科学、慎重;3)在滑坡综合治理过程中,应重视边坡稳定性以及洞内施工的监控工作;4)对有安全隐患地段,应做长期运营监控。  相似文献   

5.
温泉  张杰  陈斌 《隧道建设》2008,28(2):221-224
通过对竹林坪隧道出口滑坡段的地质及稳定性分析、隧道与滑坡体的位置关系分析、隧道施工对滑坡体的影响分析,从地表注浆、超前支护、开挖、初期支护、衬砌等方面,对滑坡段的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结合瑞坡隧道左幅进口端工程实例,提出采用抗滑桩稳固坡体、注浆加固岩体与双层大管棚进洞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分析了隧道进口段抗滑桩的监控量测数据.结果表明,对隧道洞口浅埋偏压严重且围岩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重点应放在边仰坡的治理及加固,同时,应结合滑坡治理措施,加强隧道洞门结构和浅埋段的支护强度和结构刚度,以防隧道在开挖过程中产生垮塌.  相似文献   

7.
针对龙岩漳龙高速公路乌石山隧道右线进口施工中发生山体滑坡的情况,介绍整治山体滑坡的技术方案,将对其它隧道山体滑坡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处于强倾倒变形体内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过2次变形的浅埋偏压隧道进口段为研究对象,针对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及变形情况,应用新奥法原理及拱效应理论,以变形观察及监控量测为信息化施工手段,及时采用堆(填)碴反压、注浆加固、网喷补强支护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在洞内成功地加固变形隧道,制止过大变形可能诱发隧道塌方及山体滑坡的险情; 并在后续施工中,通过调整支护参数和利用创新的“三台阶八步法”施工方法,安全、顺利地完成后续不良地质段的隧道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隧道斜向(20°~80°)穿越滑坡体时隧道与滑坡体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结合隧道施工的洞口段滑坡综合治理方案可行性,依托实际工程——郴州市某隧道洞口段滑坡抢险治理工程,提出针对斜交隧道洞口段滑坡的综合治理方案。采用稳定性分析法、数值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依托工程的工程概况及防治特点。选取滑坡主滑断面,计算分析滑坡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和下滑力。结合实际工程全过程监测数据,以及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云图,分析了滑坡段隧道施工中滑坡体和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治理后的滑坡和隧道的稳定性,评价治理方案可行性,同时为此后类似工程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1)针对滑坡-隧道斜交时隧道洞口段滑坡治理,提出的以"工字型"抗滑桩为主体并加强隧道洞门超前管棚加固和初期支护的综合治理方案可行,监测数据显示,滑坡在隧道穿越滑体后处于稳定状态;(2)由隧道开挖前后的模拟结果可知,在隧道穿过滑体后,隧道洞身支护结构与"工字型"抗滑桩形成组合抗滑结构体,进一步提高隧道洞口段坡体稳定性;(3)通过分析隧道拱顶沉降监测数据,可知滑坡段隧道收敛明显,且愈趋近滑带,隧道沉降变形愈大。  相似文献   

10.
隧道洞口附近覆盖较厚松散土层,进口处的隧道开挖会引起围岩应力状态变化,产生较大位移,且有可能导致其上部覆盖土层塑性区增大,出现明显的滑动面,进而产生洞口滑坡。通过对茶林预隧道进口处的隧道开挖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洞口滑坡的机理,并对洞口是否滑坡进行预测,为茶林顶进洞口处的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兰州市北环路安宁隧道滑坡成因进行分析后,确定滑坡地段的治理原则。通过锚索及框架梁设计验算,提出了滑坡治理的相关要求,为安宁隧道顺利施工创造了施工条件,预防了新的滑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防止隧道洞口仰坡发生大规模滑坡地质灾害,针对莲花山隧道进口建筑弃渣回填的天然冲沟区段,提出了在左右线隧道中夹岩打设钻孔灌注桩的加固方案,建立了平面应变弹塑性模型对比分析无降水条件下加设钢筋混凝土支护桩前后隧道拱顶和地表位移情况,并在施工过程中监测左线隧道进口仰坡沉降进行了验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未采用支护桩措施时,右线隧道(后行、浅埋侧)的拱顶水平位移明显大于左线隧道,右线隧道拱顶水平位移最大值为61.2 mm,地表测点水平位移最大值为59.3 mm,沉降最大值为54.9 mm;采用支护桩措施后,左线和右线隧道的拱顶沉降变化不大(最大变化量约0.9 mm),右线隧道拱顶水平位移最大值减小为24.9 mm,地表测点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7 mm,沉降最大值为5.3 mm。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左线隧道进口仰坡变形在左线隧道施工后30~50 d趋于稳定,受右线隧道进口施工影响很小;左线隧道进口仰坡沉降量最大为10.2 mm,洞内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结构均未出现病害现象。经综合分析认为,该隧道加固技术对控制隧道变形、预防滑坡灾害的效果较好,可为其他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龙岩漳龙高速公路乌石山隧道右线进口施工中发生山体滑坡的情况。介绍整治山体滑坡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软岩、陡坡、偏压隧道为特殊地质条件的隧道,在前期进洞施工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以新建铁路合肥至福州客运专线安徽段站前八标茶口亭隧道进口段为工程实例,通过对现行工艺的研究、探索与工程实践,总结出一套规范和成熟的软岩、陡坡、偏压隧道进洞施工技术,旨在为类似工程项目施工提供有益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1月12日5时10分,由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蒙华铁路中条山隧道进口与1号斜井顺利贯通。中条山隧道进口与1号斜井是蒙华铁路全线独头掘进最长的单洞单线隧道作业面。贯通前,中条山隧道进口的通风距离为3.7 km,是单线隧道施工的通风极限。贯通后,中条山隧道进口与1号斜井区间段连通距离达6.8 km,隧道里有了"穿堂风",将大大改善隧道内的通风条件和空气质量,为接下来的施工和管理带来极大便利。  相似文献   

16.
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条件较差时,洞口开挖施工易引发边、仰坡的滑坡变形。该文以贵州省六盘水至六枝高速公路中寨隧道出口滑坡为例,结合场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滑坡变形特征,从工程地质、人类工程活动及水的作用3个方面,分析了滑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根据滑坡特征及场区环境,采用综合工程治理措施,确保了滑坡的稳定及隧道结构的顺利实施和安全,监测资料也表明:采取的综合工程治理措施是可行、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福建双永高速公路梨子岭隧道进口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变形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结合该滑坡当前坡体地形及既有工程实施条件,对该滑坡采取坡体中上部卸载刷方及坡体中下部加强锚固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隧道建设》2013,(2):164
共(和)玉(树)鄂拉山隧道全长9 330 m,是国内乃至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公路隧道,也是共玉公路头号重难点工程。中铁五局五公司承担了进口段5 145 m的施工任务。隧道地处高寒缺氧地区,海拔4 300 m,科技含量高,高原又加多年冻土的自然条件,使施工遇到了很多世界性的全新技术难题。一、用黑色防晒网隔断太阳辐射。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热量高。五局标段位于隧道进口,洞口浅埋段地处第四系中更新统冰水  相似文献   

19.
隧道进口施工一直是困扰大型隧道施工的技术难题,在偏压地段更是如此,结合张家口至石家庄高速公路北口隧道进口段工程,针对工程开挖后初期支护和坡体产生裂缝这一隧道进口段代表性工程问题展开了专项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监测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全面研究偏压隧道进口段工程裂缝发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非均匀支护控制措施,并通过控制效果监测数据的稳定性评价验证了机理和措施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围岩压力和隧道开挖后松动圈、塑性区及变形计算理论,通过支护结构特征曲线与围岩支护需求曲线相结合,分析了北口隧道进口段初期支护和坡体裂缝发生机理;在裂缝发生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支护结构刚度思想确定了非均匀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20.
熊峰 《华东公路》2011,(5):43-44
分析了天平山隧道进口段软弱围岩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