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马桑哨隧道穿越暗河的工程实践,介绍了隧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系和岩溶发育特征。根据隧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隧道遇到暗河系统的发育规模、涌水特征、稳定性等;根据该暗河系统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与隧道的空间关系,对增设泄水洞方案、注浆封堵方案进行了对比和甄选;并详细介绍了复杂岩溶地质条件、穿越暗河地段容易引发隧道岩溶突水、突泥风险,以及施工过程中为预防涌突水而采取的工艺、方法等,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隧道穿越暗河时极易发生突水突泥灾害,严重影响施工安全,破坏区域水文环境,结合宜万铁路五爪观隧道遭遇的五爪观大型暗河,介绍五爪观暗河的地质背景、地下水发育特征以及隧道穿越暗河段溶洞的发育规模、充填性质、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等,详细论述五爪观隧道穿越暗河段采取的相关工程措施:增设横洞、清除暗河堆积体、归槽引排暗河水、注浆加固、隧道开挖支护等,对类似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五爪观隧道穿越暗河设计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宜万铁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其复杂,岩溶、岩溶水、暗河极其发育,施工中容易出现突水突泥、坍塌等灾难性事故,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安全,通过对五爪观暗河的处理,探索出一套经济合理、安全可行的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为类似的工程问题积累经验。研究方法:通过工程类比及现场试验。研究结果:在暗河处理过程中,对处理暗河的横洞、底板的施做顺序、导流、注浆工艺、注浆材料及注浆参数、隧道的支护结构、防排水等提出可行的处理措施。研究结论: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五爪观隧道上台阶成功穿越暗河段,实践验证了处理措施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结果及开挖揭示情况,基本查明了野三关隧道4号暗河支管道规模、涌水量大小、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从工程投资、长期运营安全、施工干扰等方面对增设导流洞、增设排水廊道+中心水沟、增设排水廊道+加深侧沟、封堵4个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考虑Ⅰ、Ⅱ线隧道施工组织及长期运营安全,隧道穿越4号暗河段遵照"以排为主、加强结构、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处理,即采用混凝土封闭原暗河下游管道、在暗河管道上游增设1座长285 m的导流洞、适当加强暗河影响段正洞衬砌结构的综合处理措施,该方案经济、合理、安全,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齐岳山隧道德胜场槽谷暗河岩溶水文地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齐岳山隧道是宜万线控制性工程。位于隧道中部的德胜场暗河对其造成极大威胁。本文分析了齐岳山隧道德胜场槽谷、暗河、岩溶水等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以及它们对隧道的影响,并提出了预防加固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树登 《铁道勘察》2007,33(4):91-93
黄织铁路凤凰山隧道两次穿越暗河,采取超前帷幕注浆施工方案。介绍了超前帷幕注浆施工的适用条件、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通过制定科学的施工措施,严格施工过程控制,确保穿越暗河不良地质。  相似文献   

7.
武隆隧道穿越特大溶洞暗河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武隆隧道施工中揭示的几处特大溶洞暗河情况,对溶洞暗河的整治进行实例分析,并针对溶洞暗河段的穿越以及防排水措施进行探讨,提出隧道穿越溶洞暗河段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齐岳山隧道全长10526m,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其复杂,主要地质构造为齐岳背斜,隧道穿越二、三叠系灰岩地层,全部位于可深岩地段。该区域发育有大、小鱼泉及得胜场三条暗河,隧道穿越9条较人断层。围岩级别变化频繁,断而形式较多,施工难度极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9.
发鸠山隧道为穿越黄河流域与海河流域分水岭的越岭隧道,横穿沾尚—武乡—阳城北北东向复式向斜构造,其间山间拗陷盆地发育,磨拉石建造发育,地层松散,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独特。隧道穿越拗陷盆地时,线位、高程易长距离走行在第四系松散地层及地下水位以下,存在极大的施工安全风险和环境水文地质风险。拗陷盆地的成因及地质特征控制隧道线位平面位置及高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南京长江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超大型盾构开挖直径大,隧道不仅穿越长距离的粉细砂层,同时还穿越鹅卵石层。说明盾构开挖系统(尤其是刀盘)设计是盾构对工程适应性的充分体现,针对工程难点,从刀盘设计形式、刀具配置、开挖仓设计等几个方面,阐述南京长江隧道盾构开挖系统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隧道下穿暗河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通过对五爪观暗河的处理,总结出一套经济合理、安全可行的隧道下穿暗河的施工方法,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研究方法:工程类比和现场试验。研究结果:通过采用上游注浆截流堵水使地下暗流走行于隧道之上、岩堆体内深孔注浆堵水加固相结合治理暗河方案,以及洞外堆积体内动水注浆、洞内小导管注浆、台阶法开挖、强支护,隧底钢管桩注浆加固等一系列工程措施,五爪观隧道成功下穿暗河。研究结论:在岩堆体敞开式边界条件及高富流动水状态下,根据暗河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分区分序、多泵联合、多浆组合、快凝早强”等关键技术,可有效解决注浆截流、抬高地下水位、隧道下穿暗河堆积体开挖支护的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2.
野三关隧道DK 124+602突水相关水文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野三关隧道出口突发性大涌水,造成灾害。研究与分析施工资料、既有水文地质资料及现场观测资料,探究其原因,总结其规律,有效地确定其设计、施工整治方案,规避施工风险。研究结论:志留系碎屑岩组成的山地分水岭与栖霞组、茅口组灰岩组成的山地斜坡之间的地貌交界处和岩性界面处是汇水富集的地方;P1q+m富水地层中发育3#暗河,存在3个不同类型的充水层,它们都与3#暗河有不同程度的联系,隧道突水将暗河导入隧道;改道后的暗河继承、保留了原3#暗河的管道流特征、径流流量动态变化特征、降雨-流量关系特征等;暗河改道将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大流量水流突出的泥石和随带的泥沙对施工和营运养护将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突水突泥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常遇的现象,给工程施工造成的危害性极大.马鹿箐隧道是宜万铁路八座一级风险隧道之一,地下暗河、岩溶、高压、富水、溶腔等不良地质广布,施工中多次遭遇特大型突泥突水.本文通过对该隧道突水突泥现象研究,分析各种岩溶隧道突水突泥影响因素,探讨隧道突涌水整治问题.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得出:(1)岩溶隧道突涌水与其穿越地层的岩溶空腔(溶腔、溶隙等)的静水储量大小密切相关,与溶腔内的水压高低有关,与地表及地下水系的连通性有关;(2)隧道穿越高压、富水、岩溶地层时,应重视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特别推荐超前水平钻孔和周边钻孔相结合的方法,探明开挖前方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溶腔的边界情况,提前采取可靠的工程措施,以达到“保证施工安全、确保结构稳定、保障安全运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长沙劳动路湘江隧道是正在勘察设计的城市交通过江的主要方案。对湘江隧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分明挖段和暗挖段,结合隧道施工方法,对隧道修建过程中可能遇见的涌水、坍塌、江水倒灌等灾害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地质角度对穿越湘江通道方案进行了评价,给出了湘江隧道地质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应慎重采用隧道方案,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野三关隧道F18断层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处理该断层采用的有关工程措施,包括:超前地质预测预报、超前帷幕注浆、超前大管棚预支护及加强型衬砌结构等,对岩溶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的安全设计与施工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通过对贵广铁路坪山隧道勘察与施工期间揭示的岩溶现象,分析该隧道岩溶发育情况及特点,提出地质勘察使用的勘察方法及施工阶段的工程措施意见,对类似地质条件的工程的勘察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论:(1)线路尽量绕避岩溶强烈发育区,若无法绕避,线路应尽量远离典型岩溶微地貌单元区;(2)勘察时须充分利用区域地质资料开展大范围地质测绘,采用综合勘察手段进行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基本查清地表各种岩溶形态发育位置、高程、与线路关系等,有针对性布置勘探点及物探段落核实岩溶发育情况;(3)对于地下暗河附近的岩溶隧道,应充分调查研究暗河空间位置形态,分析暗河成因及特点,类比推测暗河对隧道洞身围岩稳定性的影响;(4)施工时可采取洞周超前预报、基底地质雷达探测及洞底地质钻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7.
王洪法 《铁道勘察》2005,31(4):64-67
上海某越江隧道工程将以盾构方式穿越黄浦江,为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需进行最大涌水量的预测。详细介绍了隧道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大量的水文地质试验,计算出隧道通过区域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并据此做出最大涌水量的预测:当隧道通过黄浦江中第2含水层时,最大涌水量可达70.51m3/d·m,对江中段的施工产生不利影响,需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相似文献   

18.
某铁路隧道在施工期间发生了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为了迅速查明隧道内涌水与隧址区暗河是否存在连通关系,采用了示踪实验的方法:利用NaCl作为示踪剂,在暗河入口处投放,在隧道内三处不同位置采集水样标本,使用硝酸银滴定法识别水样中氯离子的含量,通过合理计算示踪剂投放量与科学设置采样间隔及采样时长,对隧道内涌水与隧址区地下暗河的连通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地下暗河对隧道内涌水的补给时间不足10 min,流速略大于63 m/min,水力梯度为0. 193 3,为该隧道的地质灾害处理提供了科学客观的依据。示踪实验方法具有快捷方便、操作简单与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岩溶发育区域铁路隧道勘察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某岩溶隧道涌水预报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提高隧道涌水预报的可靠性和预报工作效率,减少盲目性,为现场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寻找一种较为适宜的地质调查与分析的方法。 研究方法:在勘察设计资料基础上,通过对隧道穿越区域地面及洞内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实地调查,对岩溶发育的规律及隧道涌水进行相关性研究。 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得知深大断裂对深部岩溶洞穴与暗河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划分出了隧道穿越区内重点涌水区段;对重点涌水区段,选择与探测目的相适应的中短距离电法物探手段进行详细探测,并预测涌水规模;运用洞内地质编录信息对预报方案及相关技术参数进行修正,实现了预报体系的逐渐优化。 研究结论:深大断裂对岩溶的发育控制作用显著,大型充水溶洞的总体发育方向与断裂走向相同;中短距离的高精度电法物探手段对水的敏感性强于弹性波法物探手段,适宜进行重点涌水区段的详细探测;岩溶区隧道涌水预报工作宜采用多手段协同预报的方法,以提高预报的可靠性及工作效率;预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太原至焦作城际铁路于晋豫省界以南太行隧道越岭,区内奥陶系、寒武系碳酸盐岩建造发育,岩溶地下水条件复杂。为研究南太行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准确预测隧道施工水文条件,本文主要分析区内三姑泉域、延河泉域及其他散泉泉域的地貌特征、构造联系、岩性特点、泉域水位及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研究结论:(1)三姑泉域、延河泉域及其他散泉泉域的水文条件与隧址地貌特点、地层岩性条件相似,泉域水文对隧道建设有一定影响;(2)隧道修建虽不受地表径流影响,但区内地下水储量相对较大,隧道修建切断了地下水渗流通道,导致部分段落涌水量预计较大,需采取堵排结合的措施,避免引起环境水文问题;(3)该研究结论对隧道工程施工、区域水文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