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为提高船舶电力监控系统人机界面设计的合理性,避免操作时产生人因失误,以某船的电力监控系统为例,对其人机界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西门子WinCC组态软件,通过对该电力监控系统的组织架构进行简化,对其功能模块进行重新布局,对其人机界面的整体风格进行优化比选,设计一款相对合理、友好的电力监控系统人机界面.试验...  相似文献   

2.
简要分析了电梯监控系统的组成,详细介绍利用PLC实现对四层电梯的运行控制,并采用组态王软件实现电梯监控系统的设计,组态监控系统与PLC控制系统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在组态监控画面上能实时反映电梯的运行状态,并能通过监控画面控制电梯运行状态,从而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双向控制。  相似文献   

3.
张华锋  甘武  廖菲  洪敏 《船电技术》2011,31(1):37-40
本文对WinCC组态软件进行了介绍,并描述了某齿轮箱性能试验台监控系统组成及WinCC V6.2软件在该试验台监控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讨论了WinCC组态软件的设计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当今世界船舶排油污水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并大量消耗石油能源的问题,根据相关法规探讨了船舶排油污染的现状,分析现有主流排油监控系统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改进和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船舶排油监控系统.介绍新型船舶排油监控系统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并利用组态软件MCGS对该系统运行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时模拟和数据的分析.新型船舶排油监控系统具有安全可靠、集成度高、人机界面丰富等优点.模拟运行结果表明,新型排油监控系统能满足操作人员实时监控船舶排油过程,随时查询历史数据和报警数据等功能,分析结果满足预期设想.  相似文献   

5.
针对港口码头供配电监控系统的特点与要求,深入分析了码头供配电设备状态、供配电电网结构及监测与控制功能需求,对供配电监控系统方案进行论证设计,基于组态和OPC技术完成了码头供配电自动化监控软件的开发。经过一年多的实际运行检验,系统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  相似文献   

6.
隧道监控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监控系统软件开发平台主要分为组态与非组态两种,文中分析了两种平台各自的优缺点,提出采用组态与非组态组合开发的方案,并结合诸永高速公路东阳隧道群监控系统的开发对软件模块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唐忠  邱超  丁竑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1):132-134
在分析异构数据源集成的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数据仓库技术实现电子战仿真异构数据库数据集成的解决方案,规划系统数据集成应用模式,设计电子战仿真试验数据仓库模型、数据抽取和转换的流程图,并分析数据转换规则。  相似文献   

8.
吕永祥 《中国修船》2012,25(5):32-35
文章分析了内河航标船舶数字化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提出了由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应用3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了船岸通信协议,构建了内河航标船舶机舱监控系统与船舶航行状态监控系统,同时开发了航标维护船舶信息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9.
利用IFIX组态软件与PLC控制技术,研发港口起重机械监控系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控和故障成因的远程分析,培养港口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机舱仪表的自动化水平是船舶自动化水平非常重要的体现。机舱仪表能够对船舶重要机电设备参数进行监测,这些机电设备参数是否正常决定着船舶能否稳定工作,因而对机舱仪表进行实时监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菱PLC的机舱仪表监测系统,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并简要分析了PLC的I/O分配过程,最后使用WINCC组态软件设计了监控端软件。本文设计的系统使用显示灯直观监控仪表状态,使用组态软件对仪表数值以及历史运行趋势进行显示,本文设计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船舶行业的虚拟试验系统需要在CAD软件中建模在CFD软件中分析计算,两者往往需要重复建模,或者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数据转换和复用。为此,提出在CAD和CFD接口程序设计中建立标准中间文件的方法,两者可共用一套标准数据,实现快速建模。介绍设计的标准中间文件格式;并设计接口程序抽取、解析标准中间文件中的船体型值表数据,在UG中自动创建船体模型,根据计算域参数和网格信息数据在Gambit中自动建立计算域、划分网格,导出CFD软件Fluent支持的msh格式数据,最终完成流体分析,解决了手工工作的繁琐和不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船舶辅锅炉特点构建虚拟系统的逻辑模型和数学动态模型.在紫金桥组态软件中完成系统的硬件模拟和软件仿真,利用MATLAB OPC toolbox进行虚拟系统与紫金桥软件的虚拟I/O接口数据传送,实现动态模型与组态软件结合的船舶辅锅炉汽水仿真系统设计方案.实际运行效果表明,系统可靠、稳定,并降低了系统硬件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3.
树伟 《水运工程》2012,(12):115-118
利用先进的PLC技术以及组态软件实现污染底泥环保疏浚及处理处置工艺的集成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可以对整个工艺过程中各个子单元中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和远程控制,并能提供报警信息记录工艺过程的相关数据,提供实时曲线及历史数据浏览,并能按照要求形成报表,进行工程量的统计.该系统在某环保疏浚项目中投入使用,运行稳定、管理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14.
刘斌 《港口装卸》2006,(3):22-23
1 控制系统概述 黄骅港装卸设备控制系统分为卸车和装船两部分,采用美国AB公司Logix5550控制器作为主机.卸车部分翻车机、堆料机和装船部分的取料机、装船机均采用PLC5-40C控制器,并通过ControlNet网络与中控主机Logix5550交换数据;皮带机系统和电子皮带秤系统通过RIO与主机交换数据.整个系统对现场皮带机及其辅助设施(电磁除铁器、除尘系统、取样装置、溜槽翻板等)进行监控,同时与装船机、取料机、堆料机、翻车机的控制系统进行部分信息交换,达到分布式控制的目的.一期装卸系统硬件主要由16台单机和21条皮带机以及相应的辅助设施构成,软件主要由组态编程软件Logix5000、通讯软件RSlinx、网络组态软件RSNetWork、画面监控软件RSview32等组成ControlLgix控制系统,用以实现各工艺流程设备的电气自动控制和操作、顺序逻辑控制、仪表模拟量监控等功能,对信息进行检测、记录和同步处理,执行设备运行控制和越限报警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及工程应用,论文对我国升船机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做了梗概,综合分析了基于对象技术的分布式监控系统具备直观、方便、信息准确等优点。结合三峡升船机两层集散分布式监控系统,指出了目前我国升船机监控系统存在的传感器网络复杂性、数据和指令共享性差、信息不完备性、组态软件通用性差等缺点。基于目前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预测传感器网络无线化、网络共享化、人工智能化、组态软件的国产化和通用化是升船机监控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FameView的港口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组态软件开发的码头实时监控系统能很好地实现港口生产的自动化要求.以某港口20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实时监控系统为例,介绍基于FameView组态软件的港口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及时监控海上通信系统运行状态,提出基于移动网络的海上通信系统构建与应用。系统通过移动网络通信,实现海上监控装置、移动工作站、数据服务器间的通信,由海上监控装置及时采集与传输通信系统运行状态信息,通过数据服务器利用移动网络通信将数据传输并反馈给移动工作站实现数据内容的访问。在传输过程中及时监控与分析网络问题位置,结合监控中心软件共同实现海上通信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并通过实际应用中验证所设计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基于可编程框架的一体化船载机舱监控软件系统.系统参考组态软件设计了技术模型,并按照分层抽象和模块化的思路,设计了3层体系结构.其中,核心层负责调度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设计了运行数据库、IO中心等几大核心模块,运行于独立的闭环,并发运行,具有很好的运行效率;还包括UI层、IO层,以及包含其中的船岸通讯可以进行定制开发,并通过核心层提供的技术接口集成于整个系统中,大大提高了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电力推进船舶功率管理系统设计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先简要介绍当前船舶功率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然后分析了电力推进船舶的实际应用需求。本文设计了某船的功率管理系统,这里着重介绍了功率管理策略设计和基本功能实现。最后通过实船试验验证,开放的功率管理系统为监控系统提供了透明的监控,有利于操作人员对功率管理系统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有利于本船的经济、稳定、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0.
面向嵌入式系统的组态支撑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海波  马中 《舰船电子工程》2004,24(4):56-58,85
描述了嵌入式系统和组态的定义,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构成,通用组态软件的构成和特点。接看对面向嵌入式系统的组态软件和本组态支撑软件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模块的功能和模块工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软件设计体现了数据与代码分离的特点,并且采用数据驱动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